首页 男生 其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第一节 概 述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付平 1218 2021-04-06 13:51

  第一节

  概 述

  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Cohen等在1980年提出,是指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快速溶解破坏,细胞内各种电解质离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突然释放入血,超过自身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的能力,所引起的以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TLS分为:实验室TLS和临床型TLS,分别是由Hande & Garrow(1993年)和Cairo & Bishop(2004年)两位学者提出。2011年Howarde等综合了各家观点,对TLS的定义及分类进行了修订,建议合并临床TLS和实验室TLS,提出:在肿瘤治疗的3天前或7天后,出现下列两种及以上代谢紊乱综合征即可诊断TLS:①高尿酸血症[血尿酸 >8.0mg/dl(>475.8µmol/L)];②高钾血症(血钾>6.0mmol/L);③高磷血症[血磷 >4.5mg/dl(>1.5mmol/L)或者儿童 >4.5mg/dl(>1.5mmol/L)];④低钙血症(矫正钙 <7.0mg/dl,游离钙 <1.12mg/dl);⑤伴随增高的血肌酐水平、癫痫、心律不齐及死亡。另外,出现症状性低钙血症者也可诊断。

  事实上,随着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TLS发病率也随之增高。TLS常见于巨型、侵袭性强和对化疗敏感的增生迅速的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偶可自发于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及某些上皮来源的实体瘤如晚期乳腺癌、小细胞肺癌、神经管细胞瘤等。此外,TLS也可因放射治疗、类固醇激素治疗、单克隆抗体等因素而诱发。某些药物也可诱发TLS,如氟达拉滨、紫杉醇、沙利度胺、唑来磷酸和羟基脲等,发热和妊娠等也可以引起TLS,但很罕见。尚有全身麻醉下引起TLS的报道。

  虽然大多数TLS患者无临床症状,但是伴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代谢性酸中毒、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的TLS可增加死亡的风险。TLS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凶险,但如及时预防及治疗,其预后相对较好。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用于TLS的救治,纠正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显著疗效,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较HD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更适用于重危患者的抢救。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