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阖宫拜见
灵璧颔首,“那就好。咱们相识一场,说什么贺喜不贺喜的话,倒生分。贵人如何,宫女如何,日子还是一样地过。”
布贵人看她并不以此为喜,奇道:“旁的宫女若一跃成了贵人,怎会不欢喜呢?更何况,方才我听芳苓说,你是被皇上请去了乾清宫,可见皇上如今宠爱你,难道这不好吗?”
灵璧起身,拿起水壶往新得的兰花上浇了水,轻抚着那娇嫩舒展的花叶,她低声道:“好不好的,总是一样。自古君恩如流水,但我绝不会做那得宠忧移失宠愁的人。”
布贵人走到她身边,“我看你自来很少笑脸,可是出了不遂心的事?若你愿意,但可和我说说。”
灵璧微笑,“并不曾有,从前做宫女时,我记得贵人是最爱吃那道藕粉丸子的,已经命人去制了,请等等。”
布贵人见她不欲多言,自然也不会逼迫,“你骤然得宠,因孕封贵人,眼热的人可不少,你想想看,惠嫔、荣嫔等人生了多少子嗣,才堪堪封贵人,你尚未产子就得此殊荣,再想想宜嫔,入宫两年也未有喜信儿,我听说宜嫔的母家打算送她的妹妹郭络罗毓敏入宫。”
灵璧道:“如此说来,宜嫔娘娘丝毫不必眼热于我,她尚无子嗣,便恩封嫔位,堂兄又贵为和硕额驸,眼下又有亲妹入宫扶持,处处顺心。我虽然为贵人,但难保还能不能更进一步,她妒忌我作甚?至于惠嫔娘娘、荣妃娘娘两位皆有阿哥,地位稳固,比我可强远了。”
布贵人待要再劝,宫女已端了藕粉丸子上来,她也只得言尽于此。
翊坤宫内。
宜嫔长长的护甲扫过虎皮鹦鹉的尾羽,翠俏捧着鸟食走进来,翠缕小心翼翼地对着她摇摇头,又朝着宜嫔的方向抬抬下颚。
宜嫔余光瞥见翠俏,“拿过来啊,它饿着呢。”
翠俏忙带着笑走过去,“这是从前饲养这只鹦鹉的朱公公调制的鸟食,最得这鸟的欢心,他说了若这鸟滑脱了,去找他,定能寻回来的。”
宜嫔以护甲挑了一点出来,那鹦鹉倒也巧,半钩型的喙夹破那颗小小的瓜子,“怎么?觉得我不高兴?”
翠俏道:“太后看在您的面儿上,特意下了恩旨,破格许三姑娘不必选秀,直接入宫,明儿毓敏姑娘便要来了,封常在,就安排在了西配殿。”
宜嫔手中的白瓷小碗因她骤然加大力道而咯咯作响,“从小我就和毓敏一起长大,我早就受够她那副又蠢又自私的德行了!”她狠狠地将小碗抛在地上,谷物并瓷片飞溅开来,“好容易入宫,以为自此能避开她,没想到她又追着来了!”
翠俏唯恐这些瓷片扎到宜嫔,忙命小宫女来扫了,“老爷也是为了娘娘着想,有亲妹扶持不比什么强?那旁人想有,还不能有呢。”
宜嫔冷哼一声,取下帕子擦拭着纯银镶米珠护甲上的渣滓,“阿玛糊涂了!毓敏入宫哪里是扶持我,别拖我后腿便是她的恩典了!”
次日,众人于慈宁宫集会,灵璧安分坐于右侧第五位,太皇太后眯眼看她,招了招手,“来,过来。”
灵璧起身,在众人的目光之中缓步走到太皇太后身边,屈膝跪下。
太皇太后让她起身,笑意慈祥,“我听说皇帝将你安排在永和宫,特意请大喇嘛请了一尊观音送去,为你安胎。”
灵璧垂眸,“奴才谢过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拍拍身侧的空位,“来,跟哀家坐着。”
灵璧忙摇头,“奴才不敢,奴才站着伺候就好。”
太皇太后扯了扯她的袖子,“你站着,就是哀家的重孙站着,来,快坐下。”
灵璧只得硬着头皮依言坐下,惠嫔笑道:“乌雅贵人当日在大行皇后身边伺候时,奴才就看她极好,随时守分,细致妥帖,如今来侍奉皇上,也定然稳妥。”
灵璧起身,向着惠嫔一礼,谢过她夸赞,复又坐下。
太皇太后握住她绵软的小手,道:“今日一则是让乌雅贵人见过诸人,二则另有三位新人入宫,也一并见过吧。”
苏麻喇姑道:“有请郭常在、安常在、万答应。”
一时众人皆向门口看去,三位宫装丽人走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正是宜嫔之妹毓敏,但见她身着一件退红色裳衣,乌黑的发间插着一支镶七宝金簪并数朵绢花,一双瑞凤眸微微上挑,微厚的红唇唇角上挑着,耳际的红玛瑙耳坠随着她的步履轻轻摇晃,端的艳丽妖艳,相比之下,只能说是中人之姿的安常在、万答应显得越发索然无趣。
灵璧看着盈盈下拜的郭常在,暗道:这宜嫔已是艳若桃李,但宜嫔之妹容貌竟尤在其之上。上苍究竟有多少钟灵神秀,能造出这样动人的美人,而拥有此等美人的皇帝自是艳福不浅。
太皇太后道:“太后和哀家商量过了,郭常在就和宜嫔一道住翊坤宫,博尔济吉特氏同惠嫔住延禧宫,至于万琉哈氏,”她看向端嫔,“就安排在咸福宫后院的东配殿,端嫔,你得空了,便多多教导她。”
万答应小心翼翼地向着端嫔一礼,端嫔颔首,道:“奴才遵命,一定好生教导万答应,请太皇太后放心。”
出了慈宁宫,自然是佟贵妃及七嫔先走,灵璧等了一阵,待要走时,通贵人走了过来,环住灵璧的胳膊,“我听说布贵人向妹妹贺喜了,我尚未去呢,妹妹不请我去永和宫坐坐?”
灵璧微笑,借着整理衣襟的动作,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胳膊移出来,“若通贵人喜欢,自是可以的,只是我才搬进去,永和宫尚有些凌乱,还请通贵人不要嫌弃。”
二人一道走着,通贵人看向她发间的珠饰,“内务府的人一向眼睛明亮,手脚麻利,送到妹妹宫中的,除了位份上有定例的,其余都是一等一的好物,单看妹妹发间的这一支碧玉花环簪便可知了。” 宫女为后之妃常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