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遮天迷雾
章邯闻言不由一惊,一双眼睛睁地浑圆:“你是偷着回来的?”
蒙毅不无懊丧地点点头:“攻燕在即,大哥却非要我亲自回来送信,白白错过一场大战。”
“可……”章邯心中七上八下,“王上一定是气极,所以才会杀了那么多人。蒙恬将军私自让你回来,他就不怕王上怪罪?”
蒙毅笃定地摇了摇头:“大哥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既然敢让我回来,想必一定计划妥当。再说了,大哥与王上从小一起长大,王上从来都对大哥另眼相看,我想王上应该不会怪他。”
说到此处,他似是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又抿着嘴沉思了片刻:“我总觉得有些奇怪。按照大哥的意思,太后是邯郸人,王上杀了她的旧识,一定会令她伤心不已。明面上,大哥让我回来报信是不想让太后被蒙在鼓里,可我总觉得,大哥其实是想暗示太后些什么……”
“暗示?”章邯亦是云里雾里,“暗示什么?”
蒙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抱着怀来来回回走了几圈。章邯从未见过他如此焦虑,不由上前一步将他拦下:“你别转了,转的我头晕!你快说,到底蒙恬将军要你暗示什么?”
蒙毅拧着眉看了他一眼,反手将他抓住,拖到一边,又四下张望一番,确定周围无人,这才压低了声音开口:“我在邯郸听到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谣言,或许这整件事都和这些谣言有关。”
章邯一个激灵,使劲拽住蒙毅的衣袖,努力踮起脚凑近一些:“什么谣言?”
蒙毅犹豫再三,猛地叹了口气,继而又极其严肃地看着他:“你知道太后在嫁给先王之前,曾是丞相吕不韦的侍妾吗?”
“嗯?!”章邯大吃一惊。他虽然知晓太后之前曾豢养过面首嫪毐,并害得嬴政差点丢了性命,可关于她与吕不韦的过往,章邯却不甚清楚。
蒙毅这句话点醒了他。他忽然想起刚入宫时的一件旧事,那时吕不韦已被罢相,他的死讯传来,赵姬伤心不已,不仅焚香祭奠他,还为他痛哭流涕。
若非与吕不韦之间有些纠葛,她一个堂堂的太后又怎么会为了一个臣子而流泪?
想到此处,章邯忍不住觉得烦躁。
见他似乎并不知情,蒙毅顿了顿又接着说下去:“当年先王在邯郸做人质,适逢秦赵两国长平大战,武安君白起一举坑杀赵国兵士四十多万,令赵国男丁几乎死光。赵国元气大伤,因此与我秦国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先王身为秦国公子,在邯郸的艰难可想而知。幸得吕不韦从中周旋,助先王取得华阳太后支持,才令先王得以归秦,继承大统。先王便是在流落邯郸时见到了太后,对她一见钟情。先王向吕不韦要人,吕不韦只好将太后送上,让她成为了先王的妻子。”
“这……这也没什么。”章邯虽是听得心惊肉跳,可嘴上忍不住为赵姬辩解,“这都是命罢了。太后做吕不韦侍妾的时候,也没想到以后会遇见先王,成为秦国的王后啊。”
“话说的没错,这本来也没什么。臣子将爱姬献与君主,这样的事情也不乏先例,坏就坏在……”
说到这里,蒙毅狠狠叹了口气,踌躇着不知该不该继续往下说。
见他吞吞吐吐,章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忍不住轻轻推了他一把:“坏就坏在哪里了?你倒是快说啊!”
蒙毅瞪着眼睛望着他,眉间郁结着浓浓的忧虑。
“罢了,这话我本不该说,可事到如今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说着,他深吸一口气,似是自暴自弃一般,“有人说,当年太后是带着身孕嫁给了先王。”
“什么?!”章邯惊得后退几步,“带着身孕?那……那……那……那太后生下的孩子是谁?”
见章邯已经语无伦次,蒙毅赶紧又将他拉近一些:“太后生的自然是王上。可若这谣言是真的,那王上的生父就不是先王了……”
章邯只觉被人迎头重重抡了一棒,整个人都处在混沌不清的状态。他张大了嘴盯着蒙毅,半天没能说出一个字来。
知他是被这话吓到,蒙毅缓和了些脸色,可说出来的话却依旧令人心惊。
“事关王上血脉,谁也不敢乱说。你我出生的晚,没赶上当年嫪毐叛乱之事。听大哥说,王上自幼便极有主见,遇事镇定、临危不乱,可偏偏在太后的事情上乱了心智。嫪毐心怀不轨,企图弑君篡位,王上将他处死并不为过。然而太后那两个儿子尚在襁褓,竟也被王上下令活活摔死……”
“这件事我知道。依照秦律,叛乱者夷族,王上处死嫪毐之子只是秉公处理而已。”章邯急着辩解,可说到后来,自己心里也没了底气。
蒙毅听出他语气的变化,意味深长地瞄了他一眼:“话虽如此,可那也是太后的儿子,与王上有着斩不断的血缘,能不能赦免,只在王上一念之间。你想想,长安君成蟜临阵叛国亦是夷族之大罪,可王上不照样网开一面留了子婴一条性命?”
章邯似乎明白了蒙毅想要说什么:“你的意思是……王上对太后有恨意,所以才故意扑杀她与嫪毐的孩子,以此来惩罚太后?”
蒙毅不置可否,若有所思地抚着下巴继续猜测:“想当年,昭王之母宣太后与义渠王有染,并育有二子,可昭王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从中阻拦。宣太后虽与义渠王有私情,却没有威胁到昭王身世的清白,昭王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后来宣太后借此诱杀义渠王于咸阳,遂替秦国除了一心腹大患。昭王是王上的曾祖,王上定然也知道此事,可他却选择了与昭王截然不同的做法,大有斩草除根之意。当然了,太后也没有当年宣太后的魄力,面对嫪毐的丧心病狂竟毫无防备,差点祸及社稷。从邯郸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总觉得王上之所以对嫪毐一族赶尽杀绝不仅仅是因为奉法办事,还因为他要借此震慑太后,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难道王上是要借嫪毐之子立威,正秦国王室的血统,以此堵住外面那些流言蜚语?”顺着蒙毅的思路,章邯仔细想着,“如此说来,这一次王上去邯郸就不绝不仅仅是为了阅军巡地了。”
蒙毅轻轻点头:“不仅是我,就连你大父得知王上要亲去邯郸的消息时都很是惊讶。我私下问过大哥,前线重地,王上为何偏要冒险前去巡视?大哥只含含糊糊地告诉我,王上是为了收服赵人之心才不惜涉险。以我对大哥的了解,他定是有所隐瞒。”
章邯细细听着,猛地摇了摇头:“若王上真心是要去收服人心,又怎会在邯郸大开杀戒?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蒙毅叹息一声,重又看向章邯:“你是不知道,王上下令活埋那些人的时候,我正好在大帐外巡视。虽然我未能亲眼看见帐内的情形,可我明显听到了王上暴怒的声音。那样声嘶力竭的怒吼我从未听过,现在想想依旧心有余悸。大哥当时苦劝许久,可依旧没能改变王上的心意。”
章邯不敢想象秦王暴怒到底是什么情形,也不敢随意笃定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如嬴政那般冷静的君主暴跳如雷、怒不可遏。他缓了口气,试探着问道:“那我大父呢?他怎么说?”
蒙毅摇了摇头,眉头又拧得深了一些:“从抓捕到审问、再到下令处死,王上未做任何犹豫,几乎就是眨眼之间。你大父根本不知情,等到事发之后,他亦是大为震惊。幸好王老将军素来能应对各种紧急情势,他迅速安排了人,做成是散兵和暴民闹事的样子,这才将事情遮掩了过去。据大哥说,王上审讯时连他都被屏退在外,王上有意避开众人,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君主血脉涉及到秦国根本,必须慎之又慎。章邯,你说王上为何要杀了那些人?难道他是查到了什么,所以要杀人灭口?”
话已至此,章邯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手脚尽是冰凉。他不敢相信,难道自己与蒙毅竟撞破了秦国最可怕的隐秘。
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勇气直冲心田,令章邯坚定地摇头否定:“不可能!我相信太后不会做这样的糊涂事。再说了,王上就是秦国唯一的王,没有人可以质疑,更没有人可以肆意诋毁。蒙毅,当初你与我发过誓,要终身为王上效命,难道你忘了?”
“我当然没忘!”蒙毅猛地站直了身子,“我不是诋毁他,我只是……事情就在眼前,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其他的原因。要不你告诉我,王上到底为何要这么做?”
被章邯这么一顿责备,蒙毅也不由觉得气短。这些隐秘之事憋在心底许久,实在令他身心俱疲。
方才章邯也只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意气之言,他想维护秦王的权威,可正如蒙毅所言,铁证如山,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一时间,两人皆沉默不语,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过了片刻,蒙毅先开口打破了这尴尬的沉寂。
“大哥应该知道些隐情,他让我回来送信,就是想让太后有个准备。若真是牵涉王上身世,他一旦回都可能会亲自质问太后。太后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看她方才的反应,应是觉察到了王上的真实意图。不论真相是什么,我都不会违背当日的誓言。王上是我心中认定的秦国唯一的王,不容置疑,不容挑衅。”说到此处,他垂着头长长叹了口气,“可是眼下正是我大秦一统天下的关键时刻,出不得任何差错。我真的是害怕……你不知道,前线将士个个摩拳擦掌、士气如虹,恨不得连夜攻下燕国。若是此时王上出了事,那秦国就真的完了。”
明白蒙毅是心忧大局,章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混乱的心绪平复一些,继而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王上以天下为志,他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我想以王上的睿智,他一定会权衡轻重,做出正确的决定。他是秦国的主心骨,只要他不倒,秦国就不会乱。退一万步说,不论怎样,你和我永远都会站在他身边。我相信王上,他一定可以安然度过这次危局。”
蒙毅闻言亦不由动容,反手握住章邯的手,笃定地点着头:“还有大哥,他也一定会一如既往支持王上。我们就不要乱猜了,只要踏实做好自己的事,义无反顾地继续追随王上就是了。”
蒙毅的手心异常温热,被他这么一握,章邯觉得悬在半空的心似乎终于落了下来。他记得那年在甘泉宫的角楼,嬴政明亮的眼神如利剑,穿破层层黑幕,飞向那遥不可及的彼端。他不知道那黑暗里藏着的是什么,但他坚信,在长夜的尽头定会是海晏河清的盛世。
如同心有灵犀一般,章邯与蒙毅齐齐仰头向无尽的夜幕望去。
浓浓迷雾总会弥散,漫漫长夜也总会褪尽。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