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天地间—蝶双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林清风听了父亲的话,对这位令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于他所创作的这十四部小说,也是欣然神往。心想自己以后若有机会的话,对这十四部小说,一定要认真拜读一番。
更何况那部《笑傲江湖》中,还大书特书了自己祖先的传奇经历呢!
林清风听父亲说完了自己家族中先祖们的传奇经历后,已是到了深夜时分。
当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时,心中不由得思潮起伏,感慨万千。想到自己的祖先们,也曾经有人为国家民族分忧出力。心中不禁对自己的祖先们,生出了一种无比景仰之情。
在他的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祖先而倍感自豪。
由此,林清风不由得又想到了陈玉露来。
玉露的先人,不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而甘愿冒着艰险。率领一批仁人志士,与满州靼子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吗。
虽然,两家的先辈们,所进行的抗清大业,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驱除靼虏,光复汉家山河的宏愿没有实现。但是,从先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抗争精神。那种在国家和民族大义面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却是永远值得后来的人们,学习的楷模。
早晨起来的时候,林清风就迫不及待地取出先祖令狐葱留给林氏后人的那首琴谱。满心期待地想一看究竟。这曲与“镇村之宝”一同流传下来的琴谱,到底是一首如何高雅的曲谱。
但是,当林清风满心欢喜地翻开曲谱时,却见开头是一首《临江仙》词映入眼帘。
词的上阙为“江湖恩怨何时了,八方风雨飘摇。名利驱人若蚁劳。红尘多俗事,何处是逍遥。”
林清风看过上半阙,隐然感觉,作此词的那位前辈,定是经历了一番江湖中的恩怨与险恶,人世间的名利角逐之后。已是身心疲惫,心中已然生出一番归隐之意。
想到这里,便接着看词的下半阙。“青山茅檐曲水抱,琴韵常随松涛。过庭清风冰玉皎。时倾杯中酒,儿女身前绕。”
林清风看到这里,心中又仿佛看到一个,终于摆脱了名利场束缚,携带着家人归隐山野的隐者形象。
他结庐于绿水青山环抱之间,闲时弹一弹琴,不时饮上一两杯。品清风,赏明月,儿女们欢笑嬉闹着绕于身前。过着那种与家人们和乐陶陶,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
林清风的心中,不知不觉间,受到了那份逍遥闲适心情的影响,感觉自己也心怀大畅起来。
可当他继续往下看的时候,这种快乐的心情便再以难以为继了。因为印入他眼帘的,全是写着“上、尺、工、合、六、五、一”这一些文字的排列组合,并在这些文字的上、下方标着斜上、斜下的箭头。
有些地方则在那些让人不知所云的“上、尺、工、合、六、五、一”文字旁,又标有一些汉字的偏旁部首,如单人旁,立刀旁等。这些奇怪的文字与标注,让林清风有一种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的感觉。
不过他想,这既然是先祖遗留下的东西,必定有其不凡之处。自己一时弄不明白,并不代表就没有人明白。反正自己今后有的是时间,也不用急于一时。
想到这里,便不再加以理会,留待以后再慢慢摸索。
随即,从清风又想到了李姐。心想她是专门与音乐打交道的,对古琴记谱的方式应该有些研究。说不定李姐能告诉他,这份先人所留下来的古怪琴谱中,那些古怪的文字组合及其所标注符号的含义。
于是,便打定主意。决定等到了通海的时候,便去向李姐请教。
林清风看到这一份琴谱,由于时间久远的关系,已是纸质泛黄。字迹亦变得有些模糊,有些地方更是出现破损。
于是便拿来纸笔,照着原先的样子重新誊写了两份。准备家中存留一份,自己带上一份。
林清风为了家中与林绍新家的官司纠纷之事,请假回家了三天。随即又回到了通海磨盘山大白龙钢铁公司,继续他的打工生涯。
本来在回厂之前,林清风是计划去与陈玉露见一次面的。尤其是在得知玉露,已是凤仪村中的一名小学代课教师时,在林清风的心中,便很想到凤仪村小学去看一看。他想看看心上人拿着教本,站在三尺讲台上面,给一班学生们上课时的那番风采。
但是,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一念头。
因为他想,即便再次见到了玉露又如何,只不过是一番短暂见面而已。这种短暂的见面之后,所带来的,便又是一番令人为之断肠般的难舍难分。
相见时难,离别更难。
在即将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之际,林清风强压下去见玉露的冲动。他不忍心再一次看着,玉露那种离别时柔肠百转的伤心模样。
因此,此行回乡对于林清风来说,可谓是轻轻地来,轻轻地离开。
他不想在陈玉露的心间,再惹起阵阵涟漪。那样,只会让她徒增感伤而已。
林清风想,与其让两个人感伤,不如让这份沉沉的感伤,让自己一个人来承担好了。
且说玉露自当上了代课教师之后,便与她们村中的老教师陈福寿一起,在凤仪村小学中,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
在凤仪村小学之中,一共有从幼儿到三年级四个班,共计二十多名学生。
陈福寿老师负责教幼儿、一年级。而陈玉露则承担着二、三两个年级的课时任务。
当然,像音乐、体育和美术课,他们则把所有的学生并在一起,合起来上大课。
老教师陈福寿负责给同学们上体育课,陈玉露负责上音乐、美术课。
在教学过程中,陈玉露向自己的爷爷辈人物,一样是村中的代课教师陈福寿老先生虚心学习。吸取他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丝毫没有摆出自己是正牌师范生的架子。
陈福寿老师虽说只是在当年初中毕业后,就在村中代课。但他毕竟是在教书育人的职业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的人。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总结出来的好多经验,都值得陈玉露好好学习。
陈福寿老师对于他的这个孙女辈的陈玉露,亦是爱护有加。
对于学校中的许多重一点的体力劳动,都不舍得让她做。并且对于自己在教学方面总结出来的经验,毫不藏私,对陈玉露可说是倾囊相授。
对陈玉露这个年轻活泼,做事勤快踏实的姑娘。在老教师陈福寿的眼中,与自己的亲孙女一般无异。
因此,这一老一少两人。在凤仪村小学的教学工作中,合作得可说是相得益彰,亲密无间。
自从刚刚开始与村中的这些学生们在一起相处之后,陈玉露便喜欢上了这些孩子们。
记得刚开始的那个周末,陈玉露与他们仅仅分开了两天。自己在家中陪着家人们一起劳动时,竟感到有些不习惯。
她不是不习惯干劳动,而是不习惯与孩子们分开。
在她的心里,她教着的那些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已经逐渐占据着她的心。她希望周末快点结束,周一快点到来。那样,她便又可以快快乐乐地与孩子们在一起了。
当在田间路头,孩子们遇到她,高兴地对她说一声“陈老师好!”时,她的心中,便会感到无比的满足。
当然,孩子们对于她这位美丽而又温柔的新老师,也是非常地喜欢。
在此之前,由于陈福寿教师,和那位家住水桥安驴口村的普绍才老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与音乐课训练。因此,在美术课上,都是让孩子们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而对于孩子们美术专业知识的指导,两位老教师是爱莫能助的。
尤其是上音乐课时,由于两位年老的代课教师,缺乏最基础的简谱知识。
因此,对于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他们虽然也想教,可是由于缺乏简谱等方面的乐理知识,所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萧笛之类的乐器,两位老教师更是没有从来没有接触过。
他们所会的乐器,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说月琴,二位老教师便弹得很好。
但是,月琴这种民间乐器,只适合用来弹奏左脚调。要他们用来弹奏儿童歌曲,却又是弹不来的。 天地间—蝶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