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明朝第一国师

第212章 控制舆论的学问

明朝第一国师 鲈州鱼 4667 2021-03-28 10:04

  朝议方罢,舆争又起。网

  对夏言和清流们来说,舆论战场已经尽在掌控之中了,前些ri子的功夫可不是白下的。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巩固战果的同时,再往上添把火就是了。这种手段,他们用过太多次了,早已驾轻就熟。

  在朝议之前,夏言还有些忧虑,他担心刘同寿故技重施,用小说来煽动民众。

  以影响士林的方式控制舆论,在朝争中来说,已经算是自下而上,另辟蹊径的行为了。皇帝太强势,大臣们无法在朝堂上硬抗,只有这个办法可使得皇帝有所顾忌。

  然而,刘同寿出身草根,最擅长的也是在民间搅风雨,对比士林而言,民间,属于更加第212章控制舆论的学问底层的存在。刘同寿一方面获得了皇帝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将民众发动起来,就会对清流们形成前后包夹的势态,相当棘手。

  所幸,刘同寿打错了算盘,居然正正经经的写了本史书出来。这个天赐良机,夏言自然不肯轻易放过,他要趁着刘同寿没来得及修正策略的机会,大举出击,彻底奠定胜局。

  “京城的各个书院学堂,都要派出人手,同时,酒楼茶寮这些地方也不能放过,京城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有人在谈论商史的话题,将正统的观念,牢牢的植入到人心之中”

  夏言慷慨激昂的语态,深深的激励着清流们,所有人都热血沸腾起来,响应者众。其中更是多有指天为誓者。若不是读书人不讲究那个,说不定还会有人搞个歃血为盟之类的,守住最后一块阵地,进而发动反击,这是舆论引导者清流,与生俱来的使命

  不过,小道士毕竟从来都不走寻常路。以常理度之,本身就是个错误。就在夏言在礼部衙门指挥方遒,意气风发的时候。意外发生第212章控制舆论的学问了。

  “夏部堂,各位大人,不好了。不好了”连滚带爬着进来报信的,正是礼部员外郎谢正。

  这次舆háo,讲究的是润物无声,不重声势,只重对人心的影响。为了公义,清流们都责无旁贷,不过,他们基本都在上层的指挥方略下行事。

  而谢家与刘同寿有私仇,而且也是发自内心的要维护现行政局,所以。他们自带干粮,发动了所有资源,表现得极为积极主动。

  “何事”夏言心里咯噔一下,这样都能有意外,还让不让人活了

  “外外面已经传开了。那后商书的事情,一下就传遍了京城”谢正惊魂未定,说话也是断断续续的。

  “怎么可能”夏言大惊失sè,场面也一下子混乱起来。

  “是啊,明明朝议刚结束不久”

  “必是那刘同寿抢先发动,意图搏个先机。各位不必惊慌,只要我等不自乱阵脚,以堂堂之势迎而战之,那贼道纵有些党羽帮衬,辩论经史,又怎么可能是我等的对手哼,他打错了算盘”

  众说纷纭,士人们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然而,谢正的下一句话,却打破了所有的希望,“各位,听我说,引起热议的不是后商书,而是一本小说,叫封神演义的。其内容荒诞不经,尽是些光怪陆离的神怪故事,不过,其故事脉络,却与那后商书全然一致”

  “又一本难道也是出于那刘同寿的手笔”

  “应当不错。”谢正答道:“其文风,与ri前那个吹捧贼道的江南异人传并无二致,应当是同一人所写”

  “可是,怎么可能这么快不过十余天的时间,他既要修史,又要在修史的基础上写小说,成书怎会如此之快”

  “也许是他那些帮手发挥了作用”有人猜测道。

  “那后商书和小说都只是个开头,就算有帮手,又能如何难不成他分派给每个人,各写一段文字不成如果是那样,文中应该会留下痕迹才对啊文风怎还会前后一致”

  无论哪个时代,撰文写书,也多半都是一个人的工作,助手,顶多参与辅助xing的工作,比如查验资料什么的,或者帮忙写些相对不重要的人物的列传。所以,进度再快,也是有限度的,现在刘同寿搞的这一出,实在很让人费解。

  “事关朝廷和儒门的体统,我等无论如何也不能就此放弃。”夏言扬声压下了众人的议论,昂然道:“邪不胜正,不管他采用何等伎俩,哪怕一时占了上风,只要我等上下一心,坚持不懈,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时。”

  “夏部堂说得好”

  “坚持到底,澄清庙堂之氛,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清流们重新振作起来,抖擞jing神,分赴京城各处而去,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正如先前的异人传一样,小说和史书,或现实相结合,产生的效力是惊人的。然而,这种效力无法持久,只要挺过其风头最劲的艰难时刻,就能反败为胜。

  不过,他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一次,他们面对的对手很不一般。让他们接连陷入窘境的原因,不是他们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而是对手从来不依常理出牌,那些歪门邪道的效果,偏偏又出人意表,所以才牢牢的占据了主动权。

  紫禁城。

  “修史和写小说,是集体讨论,分别进行的,我称之为双开”

  朝议结束后,刘同寿就一直没出宫,他要跟黄锦,应该说是胖子背后的嘉靖皇帝解释清楚才行。需要解释的内容很多,包括写书本身,书中内容和思想,还有接下来的舆论战的策略,缺一不可。

  写书的进度之所以会这么快,人手多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刘同寿的调度方法很有效。首先,他确定了主题思想,和故事的大框架,然后召集众人参与情节或者设定的讨论,韩应龙和孙升负责后商书,吴承恩负责封神演义。

  有了细致的提纲,写起来的速度自然飞快。

  而写作的过程中,助手们也没闲着。一部分人参与直接撰写,那些描述场景,或是人物外型,乃至战争打斗的文字,都由助手完成,主笔只负责推进剧情;另一部分人则进行校对和排版。总而言之,就是进行了标准化的分工合作。

  在这个时代,工业都还处于小作坊的状态下,只有江南沿海地带,才存有少数进行明确分工的轻工业。在文学领域中,进行分工合作,这理念超前的可不止几百年,除了刘同寿,自然没人想得到。

  而舆论方面,封神演义和后商书结合的效果,当然也是相当了得,具体可以参考后世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演义脱胎于史书,然后又带动了后者的人气,相辅相成,远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至于持续xing,刘同寿也嘱咐黄锦不必担心,这一次跟吴承恩自己搞出来的异人传可不一样,史书和演义,都是连载的。

  只要故事jing彩,情节连贯,那么连载的书,人气都比整本推出的高,因为悬念始终存在,读者的期待感一直很强。

  此外,连载还有一个好处,原本普通民众对正史都不怎么感兴趣,只会人云亦云的跟着士林的指挥棒转。

  但这次就不会了,因为演义很有趣,跟后商书同时连载,进度又不尽相同,在强烈的期待感的驱使下,他们会很主动的参与后商书的相关讨论,试着从史书中,推测演义的后续情节。

  有句话说: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此同时,政治家们又有个观点,那就是民众是愚昧无知,可以随便愚弄的。实际上,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对待陌生事物,民众就是愚昧的,因为他们不关心,自然谈不上什么智慧。

  不过,如果每个人都全情投入,认真思考,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想愚弄这样的民众,那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和后世的统计局,试图告诉国人,物价波动幅度很小一样,傻子都不会相信他们。

  “原来如此,不过,同寿啊,你别怪老哥哥多嘴,书里那个纣王的形象,你是不是有些”黄锦意味深长的说道:“其实你可以考虑修正一下,把他写成个昏君不是更好吗”

  “老哥的顾虑有道理,不过,在文学领域,有这么一个定律,想要竖立一个伟大的形象,必须得用其他形象衬托。衬托的参照物越强,给人的印象越深刻,竖立起来的形象就越了不起,前人所说的那个,白痴一样的纣王,会是个好衬托物吗”

  刘同寿滔滔不绝的说道:“想引导舆论,最重要的是要给听众乐趣,让他们沉浸其中,同时,制造争议,也是很有必要的。反正纣王开疆拓土的事迹,都是有迹可查的,经得起推敲,为什么不给那段历史赋予点不一样的东西呢”

  “神仙弟子,名不虚传呐”黄锦再无疑问,只剩下了感叹的份儿。rs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