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二十七(上州、中州、下州)
《前凉录》:“骏薨于正德前殿”、“重华薨于平章殿”。《晋书鸠摩罗什传》:“吕篡时,龙出东厢井中,于殿前蟠卧,篡以为美瑞,号其殿为龙翔殿”。
《南凉录》:“(秃发)傉檀子明德归,年始十三,命为高昌殿赋,援笔即成,影不遗漏”。
《北凉录》:“蒙逊薨于路寝”。
《晋书张骏传》:“(骏)又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
这些正德殿、平章殿、龙翔殿、高昌殿等各种殿中,谦光殿、宜阳青殿、朱阳赤殿、政刑白殿、玄武黑殿特别令人惊叹。这种“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的殿,即使我们不可能亲眼所见,但从史籍的这些描述中,也能领略到它那壮美的景象。 (注:有举行大典、宴请宾客和作为书斋用的堂、坊。)
《晋书张骏传》:“骏宴群僚于闲豫堂”。《资治通鉴》:“咸康五年张骏立辟雍、明堂以行礼”。
《晋书吕篡载记》:“篡见绍于湛露堂”。“篡将超等游于内,至琨华堂东阁,超取剑击篡”。“超刺篡洞胸,奔于宣德堂”。
《前凉录》:“永和九年(353年),张重华寝疾临春坊”。
上述闲豫堂、湛露堂、琨华堂、宣德堂、临春坊等诸多堂坊中,辟雍明堂比较有名。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为祭祀之所。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等大典,均于其中举行。
《木兰辞》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堂,就是指这种地方。 (三)有用于宗教信仰的观、寺、塔。
《前凉录》:“鄯善王元孟,献女姝好,号曰美人,立宾遐观以处之”。“玄靓时,右将军宋熙,请取天龟观坏以为宅,不许”。“宋混至姑臧,祚登神雀观”。“祚与严展、吴纯升飞鸾观”。
《晋书吕篡载记》:“左卫齐从守融明观,因抽剑斫篡中额”。
“花楼院有七层木浮图,即张氏建寺之日造,高一百八十尺,层列周围二十八间,面列四户八窗,一一相似”。
前凉所建的宾遐观、天龟观、神雀观、飞鸾观、融明观等这些寺观,眼下只能从史料中见到其名称,只有宏藏寺及寺内七层木浮图的遗迹还在。这座塔的建造,神机妙算,巧夺天工。
西夏《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称:“天锡遂舍其宫为寺,就其地建塔,适会技类班输者来治其事,心机神妙,准绳特异,材用质简,斤踪斧迹,极其疏略。视之如容易可及,然历代工巧,营心役思,终不能度其规矩”。 (注其四有祈求平安、供浏览观赏的楼阁、池、台。)
《方舆记要》:“临渊池在武威县治南,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前凉录》:“闲豫堂前有闲豫池,池中有五龙,昼日见有五彩,移时乃灭,水通变色,遂铸铜龙于其上”。《太平寰宇记》:“灵泉池,在县南城中,〈十六国春秋〉云:‘张玄靓五年,有大鸟青白色,舒翼二丈余,集于灵泉池’。后凉吕光太安三年宴群臣于灵泉池”。
《前凉录》:“祚为赵长所刺,奔于万秋阁,为厨士徐黑所杀”。
《后凉录》:“吕篡帅壮士数百攻绍,绍登紫阁自杀”。
《后凉录》:“吕光太安二年,秋八月,甘露降于逍遥园”。
《前凉录》:“张茂筑灵钧台,周轮八十余堵,高九仞。武陵人阎曾,夜叩府门呼曰:‘武公遣我来言,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曾为妖妄,请杀之。茂曰:‘吾信劳民,曾称先君之命规谏我,何谓妖乎’”。张茂筑台,不止一次。
《晋书张茂传》:“未几,茂复大城姑臧,修灵钧台”。
古海藏寺四面围以垣墙,内建山门、钟鼓楼、前、中、后各殿及左右廊房等诸多建筑。“又其后筑方台,高三丈,阔一十九丈,进深十三丈,上建重檐真武殿五间,前龙虎殿三间,左右梓潼灵官各六。
所以说此地颇为繁华,一点儿都不比长安城、洛阳城差。
齐聿等人进了姑臧城,是在当地的衙门暂住。
前来迎接齐聿等人的是凉州是两名大将军,二人皆是异族人,都是昭武九姓之人。
一名姓康,名曰:“康罗図。”一名姓石,名曰:“石陀群。”
衙门后院的厅堂内,众人齐坐一堂,康罗図看向坐在居中上座的齐聿,拱手道:“齐都督,我与石陀群乃是凉州大将军,五日之前便接到小凉王的飞鹰传书,说凉州新任大都督会在尽日抵达凉州,所以特让我二人在此迎接。”
闻言,客堂内齐聿、李梦竹、刘晓泊、齐风、吴迪、壮子、尹河、江厌离、陆白静、白夜行、蒋峰等人皆是微微一怔。
毕竟齐聿等人从长安城赶赴凉州,应了千里路,一路除去夜晚住宿,基本上没有歇过脚。没想到这一到凉州的姑臧城,就已经有人知道他们要来了,而且还是奉了小凉王独孤慈的命令。
齐聿心道看来小凉王独孤慈果真有一手,他们何时能够抵达凉州独孤慈已经猜测到了。除此之外,齐聿更诧异的是小凉王独孤慈的影响力,没想到这凉州的两位大将军,得到他的命令竟然妥妥当当,并且不顾身份前来迎接。
齐聿心想眼前“康罗図”、“石陀群”,这两位昭武九姓的异域人,看来与小凉王独孤慈的关系非同一般。
刘晓泊此刻也看向齐聿,齐聿感应到刘晓泊的目光,同时朝着刘晓泊看去,然后对刘晓泊点了点头。
刘晓泊同时冲着齐聿点点头,而后看向康罗図、石陀群,说道:“二位将军辛苦了。”
康罗図、石陀群同时赔笑道:“不辛苦……不辛苦。”
刘晓泊笑道:“听二位的口音倒不像是中原人,莫非二位来此鲜卑部落?”
石陀群摇头回答道:“我来自西域石国,不是来自鲜卑,鲜卑部落如今被汉化,与其说有倒不如无。”
不过此刻齐聿突然想到了凉州势力以及官职。凉州作为上州,其官职诸多,定有着非常复杂的罗网。
齐聿以前在国子监读书时老师娄师德曾讲过帝国朝廷以及地方行官职设置。
而地方官职有和所有州的级别有关。
李治还没有该帝国十五道时,中土唐帝国共有三百六十州,分为上、中、下州。
其划分主要依据人口多少而定,武德年间三万户者为上州;开元十八年规定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两万户为中州,不满两万户为下州。
人口的多少,是帝国当时衡量帝国发展的一个极重要指标。
李渊时,州有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
当时唐帝国共有三百二十七个州,其中有上州包括辅、雄、望、紧州等一百零九个;中州有二十九个;下州有一百八十九个。
武德令,三万户已上为上州。
永徽令,二万户已上为上州。至显庆元年九月十二日敕。户满三万已上为上州。二万已上为中州。先已定为上州中州者。仍旧。至开元十八年三月十七日敕。太平时久。户口日殷。宜以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满二万户为下州。其六雄十望州三辅等。及别敕同上州都督。及畿内州并同上州。缘边州三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其亲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为上州。王去任后。仍旧。武德令。户五千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至开元十八年三月七日。以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三千户已上为中县。不满三千户为中下县。其赤畿望紧等县。不限户数。并为上县。去京五百里内。并缘边州县。户五千已上亦为上县。二千已上为中县。一千已上为中下县。
贞观元年三月十日。并省州县。始因关河近便。分为十道。
一曰关内道,古雍州之地。
二曰河南道,古兖豫青徐四州之地。
三曰河东道,古冀州之地。
四曰河北道,古幽冀二州之地。
五曰山南道,古荆梁二州之地。
六曰陇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地。
七曰淮南道,古扬州之地。
八曰江南道,古扬州之地。
九曰剑南道,古梁州之地。
十曰岭南道,古荆州之地。
凡天下三百六十州,自后并省,迄于天宝。凡三百三十一州存焉。而羁縻之州八百。京兆府尹有三。
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有五、潞州、扬州、益州、荆州、幽州,都护府有六。
单于、安西、安北、安南、安东、北庭,为大都护。
又有上中下都督府,凡天下军有四十,府有六百三十四,镇有四百五十,戍五百九十,守捉有三十五。
景云二年五月,出使者以山南控带江山,疆界阔远,于是分为山南东西两道,又自黄河已西,分为河西道。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