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二十三(凉州印绶)
“机缘之下,匡衡翻译了一部古文《诗经》,而正是因为他翻译的《诗经》,而得到了汉元帝的认可,汉元帝非常赏识他的学识,于是慢慢的开始提拔匡衡,起初,匡衡调补平原文学,因为政绩卓着,学者多有上书举荐,认为匡衡“经明不凡,当世少双”,乐陵侯史高更称他“才智有余,经学绝伦”(注:记载自《汉书匡衡传》)。汉元帝即位,赐衡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匡衡曾先后出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等职。汉元帝在位时,还曾让匡衡居于殿中为师,为朝内官员讲解《诗经》,不少县官也前往旁听。建昭三年,拜匡衡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当时刚好丞相韦玄成病逝,汉元帝就将匡衡提升至丞相。可惜的是很多人站在高位就会经受不住诱惑,匡衡也是如此。随着官职的越升越高,匡衡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人心不足蛇吞象,匡衡慢慢忘记了初心。”
“初元二年,“有日蚀地震之变”,灾害严重,元帝深感震惊与忧虑,于是向群臣征询政治上的得失。时任“给事中”的匡衡纵观全局,经过深思熟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呈递的《政治得失疏》说:“臣闻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俗殊务,所遇之时异也。”他针对当时存在的“吏民触法抵禁”、“贪财贱义”、“纲纪失序”等时弊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诸如缩减宫廷开支、倡节俭、抑侈靡、建制度、立章程、近忠良、远佞臣、选人才、开言路等。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并主张首先从君臣做起,如不然,则“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汉书匡衡传》)。要做到“民不争”、“下不暴”、“众相爱”,必须整顿吏治,“放郑卫,进雅颂,举异才,开直言,任温良之人,退苛薄之吏”。匡衡的奏疏切中时弊,因而深得元帝赞誉。”
“在他任朝臣期间,曾提出一系列兴利除弊的主张,他的“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的奏疏就有着较重的份量,为改善朝政发挥了积极作用。建始五年,匡衡封地乐安侯国与当地发生土地争端,有人告他在封邑(今安微省泗洪县西北)多占土地,又因儿子匡昌为越骑校尉,醉后杀人,系诏狱。匡衡惶惶之中请求辞职,后经皇帝允准,免其职。有人弹劾匡衡“专地盗土”,主要是指他的封邑土地丧失了界桩,后经丈量核实,比封赐之初多出四百余亩,当是侵占所致。皇帝念匡衡为朝廷旧臣,多所贡献,故将多出的土地依旧归其所有,以示安慰。回到老家后的匡衡,不只是因为对人民的愧疚还是对自己所做事的后悔,匡衡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死在了凿壁偷光的洞旁边。”
齐聿听完后点点头,道:“相比之下,目今可怕的不是权谋与金钱变了,而是初衷变了。目今唐帝国官宦,为了自保不顾大局,不顾李唐江山后世。”
独孤慈道:“说的不错啊!”
说着,他看向齐聿,道:“其实我也早就猜到齐兄会选择凉州城,所以早就已经将凉州印绶连夜从凉州城快马加鞭送到了三桥镇,既然如此,那就请齐都督接印绶吧!”
而后,他身后一名护卫捧着四方木盒走了过来。
齐聿见状,立刻按照接印礼仪单膝跪地。
独孤慈从护卫双手接过印绶,递到齐聿手中,道:“今日起,关陇凉州便由齐唐铃接管,并封齐唐铃为凉州统兵大都督,接印!”
齐聿道:“臣遵旨!”
接过印盒子,并感知着印盒的凉度,齐聿心知他称臣,乃是对李唐皇室称臣,不是那远在洛阳城的武媚娘称臣!
独孤慈弯腰将齐聿扶起,脸上露出笑容,然后伸出手摆摆齐聿的肩膀,道:“刘老爷子现在年纪也大了,不知还能活多久,你有时间去看望看望他,也让他少为你担心。”
齐聿道:“会的。”
独孤慈道:“再次之前我还要告诉你一时,你父亲乃是关陇北苍的人,他没告诉你或许是没打算让你牵扯朝廷的事情,不过目今情况不同,所以我还是决定将唐帝国最为机密的事情告知与你。”
齐聿诧异道:“何事?”
独孤慈道:“如今唐帝国的势力,五姓七宗还是颇为有声望的。除去我们关陇北苍之外,当数山东党羽与江南世家,而江南世家如今偏向于武媚娘,所以目今能够与武媚娘对立的当数我们关陇北苍,其次是山东党羽。山东党羽的人物乃都是徐姓,当年太宗李世民赐徐家李姓,代表人物是英国贞武公李勣。如今英国贞武公李勣早就不在世上了,想来大权应该都在他的所以李敬业手里。李敬业不是什么平庸之辈,如今又被武媚娘贬至柳州,想来应该会有一番作为。所以你要看清局势,该出手时再出手,以免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齐聿众人离开城池,沿着三桥镇街道飞奔离开时,独孤慈站在楼门上嘴角溢出笑容。
独孤慈身后,高戾等人看着主子脸上的笑容,有些摸不清头脑。或许在他们眼中,自家主子聪明睿智,智谋超群,绝不会做出任何赔本买卖。
回到长安城后,齐聿将事情告知众人后,众人皆是惊喜不已。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兄弟会的众多弟兄,而李梦竹呢,虽然有些想法,但是还是跟同夫君的意见。
最终,众人决定,在五天之后动身,赶赴凉州。
而齐聿打算在动身之前,前去刘仁轨老爷子府上一坐,徐徐家常。毕竟老爷子一代英豪,如今在长安城养老,而且与齐聿父亲的关系不错,所以齐聿也决定前去拜访一下。
次日齐聿准备好了马车,前去拜访自然也带上妻子李梦竹。护送的人是白夜行与孟魂,其他的弟兄则是留下来准备事物,好动身赶赴凉州。
来到长安城皇城之内刘府时,众人下了马,齐聿与李梦竹也下了马车。
为了避免身份暴露给下人,齐聿以尚书府李家小姐李梦竹的身份前来拜访,下人听了急匆匆的进了府邸汇报。
片刻之后,下人便带着众人进了刘府的后花园,此刻刘仁轨正闲来无聊,在花园内修剪种植的花草。
当看到刘老爷子的那一瞬间,齐聿与李梦竹顿时红了眼。刘仁轨目今已经有八十三岁的高龄了,此时满头白发苍苍,早已经不服当年在三江口大战倭国水师时的英姿雄发了。
老爷子见齐聿与李梦竹到来,也是感慨万千,后得知齐聿这段时日的经历,更是叹息不已。
坐在花园的亭子内,刘仁轨叹道:“洛阳城事发突然,当时听闻先珠被满门抄斩时,我也是上心不已,回来我又被武媚娘任职到了长安,我便知道洛阳城我这辈子,都去不了了。”
齐聿道:“那武媚娘心肠歹毒,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只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刘仁轨摇摇头,道:“你还太年轻,一些事情不知道罢了。”
齐聿微微一笑,道:“老爷子,你说的江南世家的一些官员吧?”
“你知道?”刘仁轨微微诧异,随后哑然笑了笑,道:“想来是你父亲先珠告诉你的。”
齐聿心道老爷子也年纪大的,看着这个年纪花甲,这位像爷爷一样的老将,齐聿心中便打消了瞒着他的念头。
“是凉王独孤慈告诉我的。”齐聿道:“其实这些事情,我也应该知道的,不是吗?”
刘仁轨闻言先是怔了怔,随后道:“他找过你了,什么时候的事?”
齐聿道:“快十天了,我与梦竹成婚的前一天,独孤慈派人来过府上。”
刘仁轨似乎明白了什么,点点头轻声道:“这就不奇怪了。”
“何事不奇怪?”齐聿问道。
刘仁轨道:“前两日那小子问我要了一个州的印绶,是赠送于你的吧?”
齐聿点点头,表示默认。
“从你在洛阳城应该武承嗣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关陇豪强便注意到你了。你父亲本就是关陇豪强中的一员,你母亲又是李家的人,关陇认为你是定会为先珠与梨儿报仇,所以才会寻上你。”刘仁轨叹道:“目今你应该已经答应了独孤慈那小子,以后你要走的路,又艰难了许多。”
刘仁轨又道:“独孤慈被关陇豪强称为‘俏脸鬼才小凉王’,那小子鬼点子多,你以后与他共事,要小心谨慎。”
齐聿点点头,道:“唐铃铭记在心。”
刘仁轨看向一旁挨着齐聿紧坐的李梦竹,道:“你与竹丫头如今成了婚,做事都要慎重。齐家就你一个独子,如今成了家,一切都要以家为重。”
闻言, 齐聿看向李梦竹,李梦竹同时也将目光放向齐聿,二人眼中尽是情意。
齐聿伸手握着李梦竹的仟仟玉手,道:“我会的。”
见二人含情脉脉,刘仁轨高兴道:“如此就好,若是我还能在多活几年,这可看着你俩生子祠,幸福生活。”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