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五十六(武氏七庙)

剑歌 映月 5531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五十六(武氏七庙)

  自这从先皇李治没有驾崩前,武后改文字、官称、年号,他们都能忍便忍,毕竟她没有影响帝国的政局。

  然而,这比武后她要明目张胆的改弦易帜实在是胆大妄为!

  如果说方才的更换官称是武后决定踏上巅峰权力之路的一声开道锣鼓,那么这一次改弦易帜无疑是武后意欲改朝换代的先声嚆矢!

  左侧武官张虔勖突然站出来道:“不可!改弦易帜无非是改朝换代,天后此举不妥!”

  张虔勖最初受到宰相裴炎的推荐,官至大将军,目今是唐帝国兵部德高望重的将军。

  张虔勖这样的大将军率先站出来弹劾,文武百官皆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有人欢快有人愁,欢快的无非是那些李唐后世以及忠臣;而愁眉苦脸的是被武后一手提拔上来的帝国官员。

  武媚娘被张虔勖直言不讳的弹劾,脸色霎时一寒,一股来自圣者的威严充满这个紫宸殿内。

  “有何不妥?旧的事物终归会被新的事物所代替,本宫决定更改弦易帜也是为了帝国着想。”武媚娘盯着张虔勖冷眼相看道。

  张虔勖没有看武媚娘的眼神,低头回答道:“若是为了帝国着想,天后您就不应该改弦易帜!”

  武承嗣看向张虔勖怒道:“张虔勖,你这话何意?天后一心为帝国着想,你阻拦天后,寓意何为?莫不是想要造反!”

  “谋反”二字一处,文武百官无不大惊失色。

  张虔勖怒道:“武承嗣,你说话可要注意了!本将军一心为李唐江山所着想,本将军维护的是李唐江山,你口中的谋反但是指的什么?你说本将军谋反,谋反的是你武家的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

  张虔勖此刻面红耳赤,喝道:“这天下姓李不姓武!方才说的话又是寓意何为?莫不是想要谋夺李唐江山,想要造反?!”

  被张虔勖一个回恁,武承嗣顿时脸色一变,不知如何反驳了。

  二人在紫宸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七嘴八舌,争个面红耳赤。言语中每词每句都争锋相对,毫不相让。

  这个谋反的帽子可不好扣,武承嗣自是没有 张虔勖能说会道,扣帽子不成反被张虔勖将谋反的帽子扣在了他自己的头上。

  顿时委屈道:“天后,请为臣做主!臣一心为李唐江山着想, 张虔勖却……”

  “闭嘴!”武承嗣说还没说完,就被武媚娘拦腰斩断:“在场都是帝国忠臣,当着众位爱卿的面争吵成何体统,传出去还不让世人找我大唐!”

  话音落下,整座大殿内再无一人说话,但是一股冷气充满整座大殿。在场文武百官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杀意自天后眼中射出。

  这股杀意不是针对武承嗣,而是大将军张虔勖!

  大殿内气氛沉浸。

  片刻之后,狄仁杰拱手道:“天后,此举还需从长计议。”

  改弦易帜无非是改朝换代,不用想也知道在场百官必有一大半都会反对。狄仁杰如此说,无非是为了给武媚娘一个台阶下。

  武媚娘闻言,叹息了一声,道:“也罢,此事就听狄爱卿的,从长计议,以后再说吧!”

  说完,武媚娘又道:“昨日早朝后魏王上表,说本宫母仪天下,却不曾关乎自己家人。为了不让某些人说本宫是一位无情无义之人,本宫决定封祖先爵位,并建立“武氏七庙”,这件事你们应该不会反对吧?”

  先是提议改弦易帜,没有成功后武媚娘不等朝野上下回过神来,再度做出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举动,那就是奏请追封祖先爵位,并建立“武氏七庙”。

  按照礼制规定,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建立“七庙”(祭祀七代祖先的宗庙),如今武后竟然作出如此明目张胆的僭越之举,到底是何居心文武百官哪个不清楚?

  武媚娘说怕某些人嚼舌根,说她无情无义?在场文武百官心中暗道:“你有情有义吗?杀儿子、杀女儿,为了踏上权力巅峰,杀萧淑妃、王皇后,甚至连忠臣上官仪、褚遂良这样的忠臣,都惨死你武媚娘之手!”

  面对武后越来越出格的举动,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首席宰相裴炎终于忍无可忍了。

  裴炎鼓足勇气站了出来,拱手低头,对着武后道:“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注:《资治通鉴》记载)

  此言一出,武媚娘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这是裴炎自当上首席宰相以来,第一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和武后公开唱反调,而且言辞激切讽刺,直接把历史上最典型的反面史记西汉初年的“吕氏之祸”给搬了出来,实在是大出武后意料之外。

  若是平时私底下这样说武媚娘都不会如此,但这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啊!她脸面何在?!

  大明宫紫宸殿内鸦雀无声,一股比方才更强的杀意再次出现,满朝文武百官皆是低头不语,就连方才一直说话的狄仁杰,此刻也默不作声了。

  武后目光炯炯地盯着裴炎,强压心中怒火,冷然一笑,道:“吕后是把权力交给那些在世的外戚,所以招致败亡。如今我只是追尊已故的祖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裴炎不敢直视武后的目光,但嘴上还是寸步不让:“凡事皆当防微杜渐,不可助长!”

  武后不在说话,而是坐在龙椅上怫然作色。

  满朝文武皆是噤若寒蝉,所有人都缄默不语。

  就这样,三个建议,在两个被驳回的情况下朝会不欢而散。

  一些李唐忠臣都迈着沉重步履走出朝会的大殿。

  站在大殿前的百米石台阶上,裴炎裴炎抬头望着宫殿上空变幻不定的浮云,心头忽然掠过阵阵悲凉与感慨。

  目今的唐帝国局势,已经失去了文武百官的控制,而这场政变的棋盘上,只有武媚娘一人独大,逐渐吞噬着这片广阔的江山。

  然而不止只有裴炎心里清楚,所有的李唐王爷以及所有的官员心里都非常的清楚,目今武后一手遮天,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任何的人能够阻拦。

  裴炎心中暗叹,也许当初与武媚娘做出交易的时候他就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

  天皇李治临终前亲自命他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年皇帝李显,结果因为一丝而欲,导致帝国大员忠良被杀。

  如今作为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宰相,裴炎心中忏悔当初的做法,如今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却不能担保武媚娘会夺取李唐江山,所以这一次武媚娘修建“七庙”,他无论如何都要反对,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所以不能不谏!

  也许在文武百官的眼中,他今天在参朝上的行为完全属于螳臂挡车的愚蠢之举,可无奈的裴炎也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少年时的裴炎读过易经,易经上就提到过三个字:上、止、正。

  这三个字,形如玩文字游戏,细味之下,却颇富哲理。

  “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始终如一地执着追求。

  俗话说得好,“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从呱呱坠地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天努力不一样,便有了好差、先后、强弱的差别。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人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愈发成熟。上进的关键在于实干,一切美好都源自踏踏实实的奋斗,精进不休,发愤图强,生命的充实、人生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止”者知止,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把握不好度,健康会在大吃大喝中受损,名节也会因贪占侵吞而受辱。知止也意味着心中有界与戒,哪些朋友不能交,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拿,都要讲纪律、有分寸。有言:“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法律红线,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从不逾矩,志向清晰才会志之所驱、不受干扰。

  “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人间以光明。对居官从政而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

  上进、知止、守正,代表着人生的起点、拐点和支点,起点要高,拐点要慎,支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一环环紧扣起来,人生画卷展现的才会是绚丽图画,而不是污淖凌乱的画卷。

  “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大有人在。年轻人怕苦、怕累,些小困难都扛不住,上进心长满荒草,梦想难免沦为侈谈。一些人退而不休、走而不放,利用各种关系干预,如能当止则止,怎会腐化堕落落马官员忏悔自己的堕落过程,常自言被亲情压倒原则、欲望淹没人性、私利泯灭正气,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走正道?

  人生没有涂改液,不可能推倒重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路,马虎不得,随意不得。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