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五十五(弦易帜)

剑歌 映月 5410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五十五(弦易帜)

  齐聿回到裴炎府时,发现鹧鸪与马鲲、韩玉、楚浩正站在裴炎府门前,而且四人都换了裴炎府护卫的黑色长袍,腰间佩刀配剑弓弩齐全。

  齐聿下了马,看着几人笑道:“呦,换了衣服我差点没认出来,你们几个是在站岗?”

  鹧鸪笑道:“可不是嘛?”

  说着他拍了拍腰间装备,道:“唐队长,怎么样?我们几个还算神武吧,哈哈。”

  “嗯,不错。”

  齐聿点点头又问到:“我们才到裴府第二天就值班?”

  楚浩道:“今早我们同几位队长刚回来,宫里便来了一位小太监,说天后急招文武百官上朝,不知道为了何事。”

  齐聿问道:“所以就轮到我们六队值班?”

  楚浩点头道:“今早护送裴大人上早朝的是段队长和赵队长,昨日是一队队长惊天还有齐风队长的手下,所以今日他们两队休息,轮到第五第六队值班。”

  齐聿闻言道:“知道了,昨夜你们几个可折腾了一夜,今天值班第一天,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可不要被人将我们第六队看扁了。”

  四人同时立正,昂首挺胸道:“是!唐队!”

  进了裴炎府,齐聿直径朝着“护卫府”行去,想要问问齐风六队除了站岗,队长需要做些何事。哪知到了护卫府的院子内,刚好遇到白夜行,刘晓泊、尹河、江厌离、陆白静、蒋峰六人,于是乎几人开始坐在护卫队的院子内叙起旧来。

  于此同时,洛阳城皇宫大明宫紫宸殿内,正在进行着一次激烈的议事。(注: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九十五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 北京紫禁城的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门,门内有紫宸殿,为寝区主殿。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

  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

  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一千二百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 北京故宫 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

  由于入紫宸殿必须经过前宣政殿左右的东西上阁门,故入紫宸殿又称为“入阁”。能够“入阁”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在当时是大臣颇为荣耀的事情。

  朝参是唐朝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按照制度规定,唐朝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 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到时皇帝“服衮冕(冬至服 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 《大唐开元礼》卷97《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

  其日有“皇太子献寿,次上公献寿,次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时殿上皆呼万岁”( 《唐六典》卷4 《礼部》)。

  朝会参加者最多,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后裔介公部公,蕃国客使等,朝贺结束后并有宴会。正、冬大朝会本在太极宫的太极殿,高宗以后因为居住大明宫,所以改在含元殿进行;唐朝后期也改在含元殿后的宣政殿举行。

  其次是 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设 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在 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新唐书仪卫志》)。朔望朝参一般也在宣政殿正殿举行。

  最后是常参。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 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常参则在宣政殿再后的便殿紫宸殿举行。 )

  紫宸殿富丽堂皇,威严耸立。

  紫宸殿内两侧站着上百名帝国官员,这些官员几乎是唐帝国最有权势的官员。

  左侧武官,右侧文官。

  文武百官最前面的几人无非是帝国的一品大员至三品大员。

  右侧文官分别是首席宰相裴炎,狄仁杰,娄师德,魏元忠,张柬之、李陵、桓彦范、敬晖、姚崇、李昭德、武三思等人。

  左侧武官,李孝逸、丘神绩、黑齿常之、乘务挺、李多祚、王孝杰、陈世杰、赫连成御、张虔勖、谢瑶环等人。

  除此之外,靠在最内侧的则是帝国摄政王王爷, 李元纮、李元轨、越王李贞、滕王李元婴、鲁王李灵夔、魏王武承嗣等人。

  越往后越都是低级官吏,来俊臣、侯思止、索元礼、周兴、王弘义等人。

  整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内,足足有百人之多。

  而文武百官面对着正上方高达两丈殿上龙椅坐着一男一女。

  男的年龄不大,约有十七八岁,身穿赭黄袍、中带常服,内穿天子赤黄袍衫。(注:历史睿宗李旦登基是二十三岁)。

  此人正是皇帝李旦,庙号:睿宗。

  他是高宗李治最小的儿子,武媚娘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六月一日出生于长安城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封为殷王。后来依次被封为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开始名字叫做“旭轮”,之后去旭叫做“轮”。仪凤三年,徙居洛阳,改名旦。

  少妇身穿妇人其头戴青绒凤冠,上缀朱纬、顶三层;身上的金银首饰全部都戴有珍珠、金凤、宝石、珊珊等饰物,冠后护领,垂明黄带。

  此人正是独掌大权的天后武媚娘,天皇李治的妻子。

  此时,紫宸殿气氛严肃庄严。

  武媚娘俯视着紫宸殿内文武百官,道:“本宫决定改中央各级政府机构和官职名称,今日召集百官参朝,就是为了想听听百官的意见。”

  话音落下,文武百官皆相互接头交耳。

  这时,狄仁杰站了出来,拱手道:“不知天后是何改法?愿闻其详!”

  “臣,愿闻其详!”狄仁杰话音落下,文武百官皆异口同声道。

  百人的声音,回趟在整个紫宸殿内。

  武媚娘站起身来,威严十足,扫视百官,道“本宫决定改尚书省为文昌台;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左仆射为文昌左相;右仆射为文昌右相;中书令为内史;侍中为纳言;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

  武媚娘话音落下,紫宸殿内的大部分官员都打起了鼓,帝国朝廷官员机构名称乃是太宗时期定下的,两代未曾改过,今日天后要改,他们不由得心中有些反对。

  狄仁杰率先进谏道:“天后,更改帝国机构名称乃是大事,而且帝国朝廷三省六部制乃是太宗时定下的,若是随之更改,恐怕不太好吧?”

  狄仁杰说话很小心,只是说不太好,却也没有反对。

  武媚娘在龙椅前双手叉腰,来回走动。

  她道:“好不好要试试在知道,若是不好,本宫再改回来便是,而且这事皇上也已经同意了,不知你们还有何建议,都可细细说来听。”

  李旦坐在龙椅上,看着狄仁杰,道:“狄爱卿,此时朕与天后商议过,觉得可行。众爱卿若觉得不可,都可一一道来。”

  众人哪能不知道武媚娘是在拿皇上压他们,但是却不好反驳,而且三省六部名称一改,以后想要改回来,怕就难喽。

  好在天后只是改了名称,又没有更改三省六部的权力。

  紫宸殿内,靠前的魏王爷武承嗣突然站出来,道:“臣倒觉得可以,春夏秋冬,意为四季五谷丰登,也只有我们大唐才配的上,上神赐福黎明四季。”

  这武承嗣说好听了就是这个托,难听了就是武媚娘的狗。

  有他在这里衬托着,武媚娘甚至连多问都没问,看着百官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传圣旨下去,昭告天下,今日起改三省六部名称!”

  让百官好奇的是,这次改称,首席宰相裴炎只是站在原地不动,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百官皆不知道他心里在想着什么。

  武媚娘又道:“昨日我与陛下商量,决定改弦易帜,而且皇上也同意了,众爱卿觉得呢?”

  此言一出,大殿内文武百官哗然一片。

  自这从先皇李治没有驾崩前,武后改文字、官称、年号,他们都能忍便忍,毕竟她没有影响帝国的政局。然而,这比武后她要明目张胆的改弦易帜实在是胆大妄为!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