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九十三(黄牛道士和小花生)

剑歌 映月 5482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九十三(黄牛道士和小花生)

  白夜行离开之后,孟魂将腰间的配剑转魂取了下来,走到齐聿身前,将剑举在胸前,道:“聿哥,这柄转魂剑乃是当世名剑,传言此剑是越王用昆吾山挖出的铁矿冶炼而成,若是在月圆之夜,用比剑向月亮一指,那蟾宫的玉免就会侧转身。如此名剑,我想以我的本事,驾驭不了它,而且公子的配剑如锈迹斑斑,所以我想这柄剑转魂剑还是由公子佩戴才能用其所长,发挥它真正的威力。”

  刘晓泊等人也都看向孟魂手中的转魂剑,想一睹大名鼎鼎的越王八剑之一“转魂”剑是何模样。

  齐聿转身后,看着孟魂手中的转魂剑,而后接过转魂剑拔出剑来,观摩一下剑体上的花纹铭纹,而后又交到了孟魂手中。

  齐聿其实心知孟魂喜欢这柄绝世名剑,而且一位剑客,能找到一柄自己中意顺手的宝剑着实不容易,所以齐聿心想倒不如成人之美。而且玄琼宫李虚玄赐给他的这柄破剑,十日前在则天门下,直接斩断金吾卫的佩刀,这样的威力与锋利程度,绝对也是一柄名剑,只不过他不知道名字罢了。再则他用这柄破剑也已经熟练了,所以不想在换,干脆就决定将越王八剑转魂赐给孟魂当做配剑。

  于是乎齐聿盯着孟魂,轻声道:“这柄剑你就留这吧,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让转魂剑大放光芒,名扬四海!”

  孟魂闻言大喜,急忙行礼道:“多谢聿哥!”

  一个时辰后,街道上的行人逐渐减少,茶棚内的人也都散去,只留下烧茶的老板坐在炉子前伸着头看向街道上稀少的路人。先前那位中年道士和他的弟子小花生也早就已经牵着他们的老黄牛离去。

  鄱阳镇外的官道上,一队人马披着蓑衣,在雾蒙蒙的林间官道上,正在不停的朝着西行去, 林间传来哒哒哒哒……马蹄子敲打地面的声音。

  马队经过鄱阳湖后,速度有放快了许多。

  两个时辰后,一条二百多丈宽的河面,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这条河河面河水虽然不算混浊,但却水势洪大,湍湍急流。

  众人放慢了马匹的脚步,孟魂看向前方大河,对齐聿道:“聿哥,前面就是泾河了。”

  齐聿也抬头看向远处的河面,只见路的尽头有两座房屋笼罩在烟雨之中,房屋旁还有一座渡头一个渡头。

  “以前只听说过泾河的大名,却不曾见过,今日一见果真大气磅礴,就连洛阳城外的大运河,也不及这泾河的雄伟。”齐聿你眯着眼睛感叹道。

  刘晓泊道“我对泾河也只是略有耳闻,听说泾河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听说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从源头一出山,越泾源县白面镇、园子乡、穿沙南峡,在柳家河坝入甘肃平凉,抵陕西高陵县汇入渭河。在六盘山全就有二十九公里长,泾河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

  齐聿道:“此河连同长安城渭河,想来渡头的船只应该同样长安城,我先几个现在过去吧。”

  说完,众人骑着马朝着前方道路尽头的泾河边的渡头行去。到了渡头,众人下马,观察了一眼四周,渡头旁边还有两间房屋,房屋外打着棚,竟然是渡头酒家。

  此刻酒棚下还有四个人围桌而坐,谈笑风生。棚子外的一个简陋牲口圈里还栓着一头老黄牛。

  当齐聿看到四人中的二人时微微一怔,因为其中两个人正是今日下午在客栈楼下吃茶的中年道士与他的徒弟小花生。

  另外两人分别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和一位十六七岁的孩童。

  哒哒哒的马蹄声自然是惊动了酒棚内的四人。

  四人见从鄱阳镇的方向来了一群人,皆互相对视了一眼。中年道士与小花生倒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说些什么,而且还喝着酒水。

  妇人看见齐聿等人走来,与中年道士赔笑后,站起身来迎上齐聿。

  “几位客官是来坐船的吗?”妇人看向众人,面带微笑的说。

  齐风看向妇人,道:“不错,敢问这里可是渡头?”

  妇人笑道:“各位大爷,好生不巧,你们来早了一天。俺家的船要明早才能从长安城回来,各位大爷要是乘船,怕是要回鄱阳镇住宿一晚,等明早再来了。”

  听了妇人的话,众人相互对视,心道好生不巧。

  齐聿看向妇人,松开牵马的缰绳,行礼道:“老板娘,那棚里的道士为何不回鄱阳镇,还在这儿等船?”

  妇人客气道:“那老先生是俺家的熟人,今年是第二次经过这里了。老先生来俺家乘船,不管船在不在,都会在俺家酒棚里等船来。”

  齐聿听了妇人的话,先与齐风、刘晓泊等人会看眼色,而后才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也就在这儿等船,不知可否?”

  妇人听闻他们几个要同老先生一样等船,急忙笑道:“当然可以,正好夜晚各位大爷还能在俺家酒棚里吃酒取暖,各位大爷快进来吧。”

  随后,众人将马匹都拴在了牲畜圈里,然后来到酒棚里为了三个客桌坐下。因为江厌离、陆白静提前离开了洛阳城,去了长安城,所以洛阳城兄弟会的兄弟只剩下齐风、孟魂、刘晓泊、尹河、白夜行、蒋峰自己齐聿七人。再加上剩下的四名昆仑奴四名高丽婢,一共也就十五人,所以围了三个客桌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众人坐下后,河面上的凉风吹过,天稀稀疏疏下起了小雨,河道两侧和官道两侧的树木在风中轻轻摇曳,加上小雨滴拍打,发出哒哒哒哒……的滴水声。

  棚下的众人都看着泾河河边的风景出神,齐聿则是看着棚檐滴下来的雨水。

  经过了解后,众人才知,这家渡头是这位夫妇开的,方才十六七岁的小少年是夫妇的儿子,常年在这里帮助母亲打理酒棚,他见众人来酒棚等船,便进了屋子烧酒去了。

  过了一会,齐聿一行人被风的有些身寒,反观隔壁桌上的中年道士与小花生,喝酒喝的倒是热火朝天。

  齐聿看向老板娘,吩咐道:“老板娘,给我几个来三壶热酒。”

  妇人看着齐聿问道:“不是大爷要些什么种类的酒?”

  齐聿好奇道:“你这有哪些酒?”

  妇人回答道:“俺家店里有谷物酒、果酒、药酒、奶酒,不知大爷要那种?”

  齐聿也是喝酒老手,当然知道妇人道出的这些酒类,于是嗅了嗅鼻子,道:“和隔壁桌上的老先生一样,来三壶荔枝酒。喝谷雨酒不仅伤身,还容易误事。”

  “好嘞,俺家这就去准备。”妇人喜色道。

  果不其然,不到一会而,妇人拎了三壶酒出来,并且在桌上摆了三个煮酒炉子引燃温酒,于是乎一行人喝起了荔枝热酒来。

  孟魂边喝边问道:“公子,你还懂得酒道?”

  孟魂称呼齐聿公子,并没有指名道姓,众人自然明白。

  白夜行笑道:“你小子新来的?没有听过我们公子的事迹?天下没有公子不知道的酒儿!”

  “真的?”孟魂瞪大了眼睛,吃惊道。

  这时邻桌上的小二花生插了一句嘴,道:“吹牛皮,也不怕将牛皮吹破了,我师傅游历五湖四海,都不敢说知道天下酒,就你这个富家公子,还敢再次夸夸其谈?”

  “你说什么?!”

  听了那小花生的话,孟魂“砰”一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道:“你这个小道士敢对我家公子不敬?找死不成?”

  “花生儿,不得无理。”中年道士瞪了小花生一眼后,看向孟魂赔礼道歉道:“弟子不懂事,还望各位壮士海涵。”

  齐聿道:“先生不必自责,小孩子都是如此,再长大些就好了。”

  中年道士点头,看向齐聿问道:“方才听那位壮士说,壮士你对酒颇为了解?”

  齐聿回答道:“略知一二。”

  中年道士道:“能否给贫道说说?贫道喜欢游历五湖四海,品尝天下美酒呐。”

  齐聿哈哈一笑,看向雨中河面,道:“当然可以。”

  这酒呐,分为谷物酒、果酒、药酒、奶酒等种类。

  所谓谷物酒,就是用粮食作物黍、稷、麦、稻等为原料加曲蘖经糖化,洛阳城特色名酒杜康,就是谷物酒之一。

  中原人所饮用的酒绝大多数都是这种酒,不过也有许多少数地域、许多少数部落,特别是南方诸部落仍常常饮用这种谷物酒。

  像中原之外的高丽族的“三亥酒”;岭南百越的骆越、西瓯、僮族的“甜酒”、高山族的“姑待酒”、瑶族的“糟酒”、羌族的“咂酒”、吐蕃族的“青稞酒”、纳西族的“梭里玛酒”、彝族的“竿竿酒”、景颇族的“水酒”、佤族的“泡酒”等都还属于这类酒。

  这类酒大多都是连汁带滓一起吃的,是混浊不清的酒简称“浊酒”,或者成为“醪酒”、“醯酒”等。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