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四十四(百日筑基)
这就是为何道家祖师教人罢黜聪明,寡言勿辩,“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百日筑基之后,由于开始长养圣胎,这就务必要修炼性功。只要有的圣胎就会有圣威,这也是中土圣人为何会有不怒自威傲世天下所有的人之威严的原因。
就像前些日小圣李木子威慑凤鸣楼百官一样。
中土的佛家以及一些道家要日常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用意在此。
有人云:“若从前本无性功,单从命宫修起而炼成阳神者,此时一出则必速速收回,盖以性地未明,尘情未断,一见可欲必喜欢,一见可惧必心怖,七情六欲无不可以动其心,不速收回,吾恐一念之差,遂为魔魅夺其魂魄而不复返,即使不遭其害,须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马腹牛胎,转生人世,亦未可知。
不知者以为此人阳神已出,仙阶必登,岂知因念而生,被魔而劫,其为害非浅鲜也!夫人功修臻此境界,不知受了几多风霜、几多磨炼而始得身外有身,只因未能炼虚,不免为患,岂不可惜。至若山精水怪,亦能走雾飞空,而究之心性未完,多流于炼器一边,终不免于天诛。
此等即庄子所谓“下神乘精”者。以不净不洁之神,凝于后天精窍之中,久久炼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总是一个污浊鬼,即云长生,亦只守尸鬼耳,断无灵通变化,且无仁义道德,虽有奇技异能,只是一精伶鬼而已。
若修性徒炼气质之性,炼命只炼血肉之命,莫说不能成丹,即能成丹,亦是幻丹,堕于狐狸之窟、蛇鼠之群,及其究也,不免天神恼怒,雷霆诛殛,永不得为人身,岂不可哀也哉。”
一是要以所选功法的要求,在明师圣人的指点下,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气后形成的体内真气,去疏通、修补身体的病变。
也有部分门派将炼精化气也归到筑基部分,这是要求比较高的了。
经过齐聿这半年多的领悟,他发现玄琼宫的一切法门,一切修行人修行都离不开禅定。
欲入禅定,必须先打通气脉。但气脉怎么样才能通呢?只有六根清静,不逐六尘,不散乱不昏沉,正念坚定,人身的元气才能生机不绝,旺盛圆满。当心静久不动,元气一步一步的积累,到在一定的量后,气脉自动会被旺盛的元气打开。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气脉,转河车。
齐聿在长安城慈恩寺读过不少的佛家典籍,由佛家和道家结合,所以齐聿才能在半年之内就能够将玄琼宫《道藏》领悟至小五清第三境界。
而齐聿领悟出来的方法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等到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坐禅。
人身有三百六十五个大穴,对应俗世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易数以九为最大,以九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九口真气。
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三分一钟头为一座。
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其一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其二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后就是唾液。
唾液清且甜,俗称“甘露”,甘露也是道家做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顶下来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
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
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注意应在呼气时吞下,在吸气时吞咽容易风邪。
唾液不甜,虽然不能计为百日筑基的有效座,但也有润脾胃的作用。
道家叫人要经常咽津液,咽津液则自然纳气,气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但怎样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气了呢?很少人提到这个问题。当气由督脉上升到达头顶,慢慢到舌头牙齿缝,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来。
不要经常咽,等满口时,舌头翘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轻轻地、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
女人则沉到中宫为止。神凝气住,此即化了。津液变甜了,佛法谓之甘露,甘露未来即气未化,这是说的咽津纳气。
试看满堂人打坐,还有修行很久的人,几人有这种清凉而带甜的口水?
一些年少的弟子容易,但甜的还没有来,气未化,老年人则口里干干燥燥的。
吸津纳气,久而久之,皮肤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润了,有如温玉。
咽津纳气如蒸馏水。精化气,气化神,乃至神还虚都是化学作用。
炼精即身上后天之精变成先天之精;炼气即是由转河车,在此轨道上再蒸馏一番即是。
水蒸馏后,最干净的蒸到锅盖上,由顶上一滴一滴地滴下来,于干净净的,一点杂质都没有。故炼精化气,即是将此后天之精蒸馏、提炼,化了,变成甜的津液下来,才是化了气。然后此津液配合上各种荷尔蒙,在身中若再经过一段时间“定”的酝酿,依天然规律,气脉会再起变化,此类精气所化的津液再变而为“神”,即光明。
佛家弟子皆知道,宇宙中时间空间有尽,光是无尽的,光也是遍满虚空净法界。
再进一步,夜是黑光,昼是白光,超出地球外,与其他星球之间的光,又非现在所见的光。现在看到的光只是太阳反射的光波,经过虚空中许多尘垢物质后所看到的光,不是光本身的体相。
古人提出百日筑基,七七四十天关,三年关,其实是根据人体的四大五行,五脏六腑,三脉七轮来定的,不是乱定闭关时间的。
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
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
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饮食要调合得中,饥则加餐,食可则止。此节即饮食之道,后世修真,不可不知也。
道家炼精化气,要洁净脏腑,真气清纯,远声色,薄滋味,才返先天。荤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气浊,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气,皆后天浑垢,不堪采用。其二多食则生痰动火,蒙蔽清窍,使人好生贪欲之心,争斗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远之。
丹经有云:气满任督自开。精气神充足,自然会冲开全身气脉而得道。
一些俗世医学典籍也常说: “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耳泄精,口泄气,眼泄神,心虑伤血。
所以道门有训:不根植于虚静,即是邪术。吕洞宾亦诗云:道人先要学痴聋。
故广成子教导黄帝成道之法为:“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慎内闭外,多知为败。”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 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 是身内圣贤。
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人体的一切机能,都是在静极状态下恢复的,万物也从静中生长,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但是,要知道静须在动之后,否则这个静就不是静,而是枯、滞、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动者,静之基。
所以,切不可只打坐而不运动。筑基须动静双修。动以强体,静以安禅。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
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为证道,实乃阴气太重,神识已迷,不能归体而亡。有的在定中能出阴神,因阳气不足,不能化阴,故而能感阴邪外魔,堕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阴,即刻感缘投胎。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气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场。
习武乃生阳健体之道,体不健,阳不生,则难入定,偶尔入定,也在迷定,人在迷定,阴气更浓,离道远矣。如此,阳气盛而阴气化,阴气得化则禅悦生,元气长,丹田火炽,万孔生春,周身阳和,如沐春风,遍体美快,无以言喻。
筑基还有一个要点尤其要关注,这就是所谓千古丹经传丹道不传的火候。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下丹田,结果得了性病,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上丹田,后来得了高血压甚至脑溢血突发死亡,更有人运河车周天走火入魔,这是火候不对所致。
火候就是意念,真火才能用于练功,凡火只会焚烧精血。
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为天然真火。诸子勿求速效。
须知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
故曰: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要必本于谦和退让,稍有自矜自强之心,小则倾丹,大则殒命。
故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学者须知,未得丹时,以虚静之心恃之;既得丹后,以柔和之意养之——慎勿多思多虑,自大自强。
此为要诀中之要诀,学者知之!否则满腔杂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炼,是瞎炼也。一片刚强,虽得犹丧;如此而修,是盲修也。
走火入魔,就在于心意急切,邪火烧精。
《唱道真言》中亦同训火候:“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无心,勿忘勿助,听其自己运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烂。分寸铢两之说,大足误人。此矜夸自玄之辈,作此议论,迷乱学者,以为炼丹乃至难之事,舍我莫知!呜呼,吾尝阅丹经图籍,都说火候必有秘传,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无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点破,传之世间,命不知学者省却多少心思!”。
总结而言,筑基之真火,关键在守窍练功之意念“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无意”。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