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六十七(巍巍涂山来四季)
“涂山?”
孟魂、以及白夜行、江厌离也都纷纷下了马,凑了过去。
“这就是闻名于天下的涂山?”白夜行上前问道。
“不错,这就是濠州境内的涂山了。”仓央穆嘉点头示意道。
齐聿说着仓央穆嘉的目光看向远处的山头,道:“涂山与帝国西的昆仑山都是闻名于天下的神山,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仓央穆嘉点头道:“涂山是涂山氏发源的根源,自然是非同凡响,相比昆仑,虽说不如昆仑山壮丽巍峨,但是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昆仑山妾身倒是听说过,至于这个涂山,妾身还真没有听说过,看着山头,它真能与昆仑相提并论?”这时巫师阿史德鹘从后方大马车上下来,朝着齐聿等人走了过来。于此同时,惠空惠英两位高僧,也从最后方的大马车上走了下来,朝着齐聿等人走去。
随着三人的陇来,众人朝着三人看去。
仓央穆嘉看向阿史德鹘,解释道:“涂山氏是中土上古时期的神大禹的妻子的氏族,最早见于文献《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皋陶谟》,“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
中土汉人的夏族文明,始祖神为涂山氏族,夏族就是日后建立中土第一个王朝夏的一个部落。
据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
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娶涂山氏族一女子,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啼泣。
《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时涂山氏之女唱“候人兮猗”,这是有史可记的中土第一首情诗。等候人的是女娇,被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大禹。
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皋陶谟》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楚辞天问》
《史记索隐》引《世本》:“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娇也。”
《史记正义》引《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注:关于原文女娲问题,《世本》和《帝系》都写作女娲,在《史记索隐》和《路史后记》注引“女娲”作“后娇”,而女娇出自《吴越春秋》。)
舜封禹为司空,让他继承被杀的父亲鲧的事业,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三十岁时,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春暖花开,绿染桑林,纯洁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见钟情,
三皇时代,中土氏族部落最大的问题就是治水。禹遇到了女娇的本家,东夷强大的涂山氏。如果能联姻涂山氏,则整个东夷都会为己所用,朝内的重臣、类似大理卿(狱官之长)的皋陶也会支持自己。
况且与女娇两情相悦,岂不是天作之合?不过因为大禹奔走天下治理洪水,禹只能暂做上门女婿,“夫从妇居”。然而以治水为己任的大禹在成亲第四天就率众离开涂山,从此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治水成功。
对禹来说,治水的业绩决定着前途;但是对女娇来说,爱情是惟一的。
禹出门在外的日日夜夜,女娇独守空房,不觉忆起了初次见到这个“身九尺二寸长”的魁梧男子的情景,一缕笑意袭上弯弯的嘴角,恰如那天边的一勾新月。
触景生情,这个野生野长的不识文字的女子,居然触动灵机,发为心声:“候人兮猗!” 在那弯弯的月亮下面,我等候着心爱的人儿。爱情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它不仅开启了这个痴情女子的心智,而且书写了汉语爱情诗的最初篇章。———当然,“候人”,也是禹入赘的明证:“候人”,“候”的不是归人,而是上门的毛脚爱人啊。
相思成疾,女娇再也顾不得世俗规矩,亲自跑到了禹的家乡。如同小说家们喜欢说的那样:悲剧发生了。女娇有一天给禹送饭,看见了化身为熊的禹,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禹的儿子启诞生了。
当然,涂山也有些许多可歌可泣的传说,传说女之咏叹远古时候,中土大地上到处洪水为患。帝舜任命禹负责治水。大禹非常认真负责,带领着治水的人马走遍中国大地,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次,他治水到了濠州的涂山,同涂山氏女认识相爱。这时,禹已经三十岁,本该尽快成亲。但禹以百姓利益为重,成亲第四日就与涂山氏女告别,奔走治水。
大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夫君大禹回来。在家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一天天过去了,涂山氏女望穿了秋水,还是未见禹回来。
她不禁长叹一声,吟咏出这样的一句:候人兮,猗!这就是一首诗。一边是被后人称赞不绝的“妾歌”。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了几年,大家都未回过家。人们想家,干活就开始松懈了。大禹只以为大家累了也没去管,只顾自己拼命干。又过了几年,众人更拖沓了。大禹一边督促众人,一边自己身先垂范,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涂山氏知道后,担忧大禹变了心,就跑去找他。众人见她来到工地,就纷纷向她哭诉思家挂念父母妻儿之苦。涂山氏很受感动,便悄悄放走了他们。后来,不断有人来诉苦,她便不断放人,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少了。
大禹知道后,就找到涂山氏说:“这怎么行!像这样啥时候才能打通九江啊?”
涂山氏说:“你以为人家都像你样没有良心,(注:据《中国民故事集成重庆卷上》缩写。)不知想家吗?”
说着涂山氏眼泪夺眶而出。
大禹也感动得流泪,忙说:“其实我也很想你,想归想,要是我回家,这么大摊子谁来管理?我瑚在拼命干,一半也是为了早点完成治水好回家和你团聚嘛。”
涂山氏见他没变心,看到他变得又黑又瘦,忙回嗔作喜:“歌也不是让你丢下大事回家陪我,只是怕你变了心,又想来服侍伢嘛。”
禹说:“你把人放走,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怪我太粗心,没有去问过众人思家的心思。这样吧,今后把中青年和老年人分成两拨,春秋两个农忙季节,让中青年回家做活;最冷的时候,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个月,你看如何?”
涂山氏连声称好。
第二天,大禹就把这个主张与部落头领们商量,大家都说赞成。于是各自回部落宣布。众人吹呼雀跃,从此干活也更加卖劲。
大禹靠祖传的一砣宝石来分辨农事季节。这宝石一年变四次颜色,就是四季;每种颜色要变六次不同的深浅色,一年变二十四次,正好二十四个节令。
他把宝石珍藏在妻子做的荷包里,昼夜不离身上,以此掌握天气、节令的变化,按时下令民众分批轮换回家。
一晃四五年了,涂山氏再也没有来过。
大禹很想念她,部落头领们也劝他该回家看看,并保证代他管理好工地。
大禹便从巫山峡沿江上走,到了家门正好天亮,见妻子站在门口笑着迎接他。
吃了早饭,大禹疲劳得在桌边睡着了;妻子服侍他进屋脱衣睡在床上。
涂山氏帮他脱衣服时发现他枕边荷包胀鼓鼓的,掏出一看,见是块黄石头,便扔到门外去了。
大禹醒后吃完午饭说要走。涂山氏留他不住,便把新衣服和装了针钱、新布块的荷包交给大禹。
这时,他才发现荷包里石头不见了。
大禹忙问她,妻子说:“恁大个人还玩石头,我给你扔了。”
“哎呀!那是我们祖传的宝石,你扔到哪里了?快去找!”大禹急忙说。
涂山氏一听也慌了,忙拉着丈夫的手一齐出门寻找,见草丛中一石闪闪发光。
大禹忙跑去捡起来,详细告诉妻这块宝石可以变颜色显示季节和节令的变化,据说,一年分四季和二十四节令的历法就是从此而来的。
除此之外,涂山还有些夏朝发端,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舜。
舜把王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
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后部落的号召力。有一次在会稽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因迟到而被禹处死。
古文献中亦记载禹以诸侯部落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约多少,可见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
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