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九十八(北苍二)

剑歌 映月 5744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九十八(北苍二)

  上官婉儿好奇道:“什么开始?”

  武媚娘看向窗外天际,眼眸中仿佛正在燃烧着八王之乱的争鸣沙场,她叹息道:“胡人入侵中原的开始,中原百姓灭顶之灾的开始……”

  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弟司马腾勾结异民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大败司马颖。

  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属于司马颙的长安。

  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独占大权。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

  司马腾与王浚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上任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

  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直到追不上后才放弃。

  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惠帝,司马颖到长安,司马颙废除颖的皇太弟,要颖离开回封地,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太宰颙共同辅政,司马越不受。

  于是乎才有了东海迎驾,河间流亡。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应战,结果大败,后来司马越接晋惠帝回洛阳。

  永兴二年,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

  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

  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继续进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司马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

  张方作出建议称张方本身还拥有士兵十馀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皇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

  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

  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三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

  后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

  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人心惶惶,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

  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

  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从官渡渡河,其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又击破石超,攻占许昌,在萧县又大败刘乔,刘乔逃奔南阳。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壬辰,祁弘等后来破了刁默守的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壬辰、祁弘的鲜卑兵马大掠长安,杀二万馀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

  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

  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博陵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

  光熙元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城。

  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司马越操纵下的晋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马颖。

  司马颖兵败后被捕杀,司马颙的部下杀了留守关中的梁柳,扶持司马颙意图东山再起,结果战败,只保有长安一城。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到达顿丘县后,为太守冯嵩所抓获。

  并送到邺城交范阳王司马虓处置,虓只将其父子囚禁,但是并不忍心将司马颖等加害。

  一个多月后,司空、范阳王司马虓暴毙,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想到司马颖在邺城素有威望,担忧留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就秘不发丧,而且令人装扮台使,矫晋惠帝诏书赐司马颖死。

  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缢死,时年二十八,他的两位儿子也相继被杀。

  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下令司马颙回朝廷,司马颙在途中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中央政权。

  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司马炽继位。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

  司马颙自然不疑他,于是就乘车上路。哪知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

  晋怀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废除诛三族刑,让太傅、东海王越辅政杀死了御史中丞诸葛玫。

  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了朝廷大权。

  上官婉儿见武后始终没有提起关于长安城的事情,于是问道:“那后来呢?”

  武媚娘看向穿在风云莫测的天际,道:“后来就有了五胡乱华,一直持续到今天的大唐帝国。”

  闻言上官婉儿大吃一惊,震惊不已道:“可是已经过了几百年了,如今唐帝国雄霸大千世界东部,那些胡人不是早就已经被赶出了唐帝国吗?”

  武媚娘摇摇头,道:“他们根深蒂固,而且有的人与汉人通婚,可以说既有汉人的血脉,也有胡人的血脉,想要赶出去谈何容易?就连天可汗太宗也没能做到,他们就是长安城政治局的关陇贵族之一,李唐皇室也是其中之一。”

  上官婉儿始终不敢相信,久久不能平静道:“五胡乱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那些胡人如此根深蒂固?”

  武媚娘道:“发生了什么?那是古往今来汉人最为黑暗的时期,五胡到来,中原汉人近乎灭绝,所剩的汉人不足十之三四,若不是汉人文化昌盛,怕是今天汉人都成阶下囚了。”

  八王为争夺最高权力进行斗争,用残酷、血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父子相残,夫妻反目,手足相争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想到晋朝的司马氏,中土汉人便会会立即想到八王之乱,似乎这些争权夺利的斗争仅仅是司马氏家族的内乱,实际上任何隐藏在这些家族内争的背后,都是诠释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权的利益争夺。

  司马氏在八王之乱中的楚王、成都王、长沙王等都是代表了各个地域的贵族权势之人的利益,他们很多都是年轻人,岁数不到三十岁,都是被各地的地主豪强胁迫卷入了各个政变的权力斗争中。

  比如楚王是受部下牵连,本无意争夺权力,但是手下人与卫瓘有仇,利用宫廷矛盾陷害卫瓘,结果连累汝南王、楚王无辜遇害,楚王在百姓中很有声誉,但是他年轻没有政治经验,遇害后百姓甚至修庙纪念他。

  赵王年迈昏庸,毫无主见,信任宠臣孙秀,利令智昏称帝篡位,军国大事也完全都被孙秀操纵,人们只知孙秀不知赵王。齐王反对赵王篡位,赵王被免为庶人幽禁。

  孙惠给齐王的上书中称他率领三百人起兵反对赵王,也许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了当时中土各个王的斗争的规模,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小,这是因为在晋朝解除了天下武备,军队的规模不大,后来长沙王也是只率领百馀人逃入皇宫,联合宫廷势力对抗齐王。

  所以那时的战乱造成的损失比较小,对中土汉人的危害不大。

  在反对赵王的战役中,河北道一代的贵族中,王功高而不骄,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齐王专权,擅自立清河王,偏向东部贵族的利益,因此引起了代表西部权贵的河间王不满,上书要求齐王退位,齐王的部下拒绝王戎的意见,并要抓捕长沙王,长沙王王势力小,甚至比三百人要少,于是和原赵王的党羽,外戚羊玄之等联合对抗齐王,并在京城占优势地位,打败并逼死了齐王,从此羊玄之挟长沙王把持朝政。

  晋惠帝的皇后是赵王、孙秀所立,在宫廷也很有势力,和贾后一样干预朝政,她的亲信陈轸曾经挟晋惠帝和百官攻打河北道的王功,晋惠帝去世后,她要立清河王,被华混阻止,她后来还成为汉赵政权刘曜的皇后,依然干预朝政。

  这样的女人,就如同初汉的吕雉,阴险狡诈,而且满怀野心。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