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瑞芳的离开,给了沈瑾安很大的打击。他本以为她不会走,可是她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沈老太指天咒骂,连带着楚家埋进祖坟的祖宗十八代全给清骂了一遍。
女儿出生时,沈瑾安已经三十三了,现在孩子两岁大,他也三十五了,可是自从楚瑞芳离开,他独自带了一段时间的孩子后,还是心情失落的外出打工了。起初沈浮生是交给才新丧了丈夫的沈瑾瑜代为照顾,沈瑾瑜膝下子女也还小,沈老太虽然是不喜楚瑞芳,终究是心软将孩子从苡洲带回易城来亲自抚养。
沈浮生的童年就这样开始了。
而另一件事情是关于薛家的。薛老太是个眼明心净的,当初她将留学归国的二儿子薛凌轩送到易城去小住,是看上了沈老太的闺女沈瑾瑜的贤德明慧,想让两人培养培养感情,她再说和说和,这事儿就成了。
这些事情也没瞒着两个当事人,沈瑾瑜自然是愿意的,薛凌轩却少年心性,心高气傲,觉得沈瑾瑜不识字,虽然很识大体,但是典型的传统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性子又静,不是很喜欢。但碍于情面他始终没有明说,在沈家的时候,一次去表姐夫家吃酒席,认识了秦家姐妹和楚瑞芳,虽然她们都只上过几年学,可是薛凌轩觉得和她们交流会更有趣一些。尤其是聪明活泼、个性鲜明的秦倩。
但秦家不比薛家,在易城这样的小地方,秦家兄妹六人,秦倩和妹妹秦秋是倒数,因着家庭经济拮据,秦老汉只让大儿子继续上学,而女儿自然都是要早早的为家庭经济做贡献,这是当时情况下,普遍情况,即使是沈家也没有例外,除了两个儿子外,其他的女儿都没有机会上过学,而大儿子沈瑾安上了几天的小学,基本识得些字,二儿子沈瑾平不似父兄的温吞,性子赶母亲沈老太,脾气好,志气强,但又有着一贯人整个沈家男儿一贯的懈怠懒惰、投机取巧的习气,以是上学的时间也不长久,不过也和老大一样,识得几个字,比连字都不认识的姐姐妹妹要强许多,做事也便宜得多。
秦家与沈家最多的风气差异,就在于这自祖辈袭来的习气和观念。秦老汉是讲求务实的,比起沈家一贯清谈良知道德的家风,秦家是极其讲究实际结果的,这种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在了对钱物的控制上,沈家除了沈老太和沈瑾平,还有儿媳妇宗翠凤,其他人都是淡泊的,沈老太年轻时一个人挑起家中大梁,愣是和男人们一样打拼出了一个丰实的家境,在那时候沈家的整个淡泊门风主要集中体现在沈老汉身上,他一辈子走南闯北,在还靠牛、驴、马或者步行的年代,他几乎也多是走遍了祖国南北东西的大好河山。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沈老太对他这种行径极为不满切大加嘲笑:“那怎么不见你和人乡里的大先生那样编个书出来?难道你这走的万里路都白走了?我看你这读的万卷书倒是全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沈老汉驳斥她是妇人之见,只仍旧常常出去,等到身上盘缠快用尽了,又回家来卖点什么牲口粮食换些钱,顺带补充点新的干粮,继续上路。
秦老汉却不是像沈老汉这样有大志向、一心想着发外财的人,对于家中之事,他有百分百的权威,第一件事是管账,进账多少、出账多少都要哪个本子记得清楚明白,开源节流的意识很强,这挣钱的活计,但凡是有人闲着,不论大小,都一律要去挣钱的,家里绝不许有人吃闲饭,而这能少花钱的地方,就绝不会多花一分,能够不花钱的地方,那钱袋子的口就绝没有张开的可能!如果要是偶尔被人反占了便宜去,那可了不得!不闹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不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过问一遍,不讨点利息回来,这事情就没完! 他比时光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