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钜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普通人的世界里,讲究权衡利弊,讲究制约,讲究平衡各方。即便是所谓的“道上”人物,也脱不开这个藩篱。
说来说去,终究还是“利益”二字。
江湖上的人虽然也讲“利益”,但是这个讲法却大有不同。
一旦遇事,江湖人会先论敌友,再分对错,之后去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转圜的余地。
如果还有转圜的余地,江湖道上的人也会尽力转圜,以求双方满意。
江湖道上有许多在旁观者看起来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往往能在双方推杯换盏的欢声笑语之间被轻松化解。江湖道上之外的人去看,看不明白,江湖道上的人却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看起来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有个转圜的余地,双方就有可能达成一致,不至于轻动干戈。
但如果一个江湖人遇到某件事情之后,想尽了所有办法,却发现没办法和事情中的另一方达成妥协,也不存在所谓的“转圜余地”的话,这个江湖人很有可能会选择干掉对方,或者选择摧毁对方的整个组织。
确认和对方没有谈判的余地之后,就将对手列为敌人,全面打击,直到对手彻底崩盘或者身死,期间不再有任何的商谈、妥协、磋商,也不管对方要提出什么条件,只以彻底击垮对手为目的——这种选择,是普通人和江湖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李老爷子曾给周毅讲过一件江湖往事:百十年前军阀混战的时候,绿林道上出了一个人物,绰号“万里独行”,本名叫做赵一九。这个赵一九是个独行客,无论大小事情,都仗着一手极好的枪法和武艺孤身上阵,做了不少大事,次次都是全身而退,没出过差错。因此,绿林江湖都给他几分面子,称他一声“赵万行”,一是取他“万里独行”的绰号,二是称赞他万事皆可,从无差错。
多年之后,天下局势又有一变,敌寇入侵。此时的赵一九已是盛名满绿林,江湖道上算是数得着的人物。
看着天下大势,赵一九自觉自己有做一地王侯的命数,就投了敌寇,要借这滔滔大势成全自己的富贵。
这消息一出,绿林江湖中一片哗然,一时间出了很多种说法,甚至有不少人心思浮动,追随着声名显赫的赵一九而去,一并投了敌寇。
投了敌寇之后,赵一九或许是为了递交自己的投名状,干了不少事情。他仗着自己对江湖绿林的了解,为敌寇引路,杀伤了不少有志抗敌的江湖人物。甚至,还在敌寇攻城略地而不得的时候,孤身潜入,刺杀了死命抗敌的爱国将领,为敌寇攻陷城池出了大力。
当时的墨家钜子看这局势,终于出面发了请帖,约赵一九去一个三不管的地方面谈。赵一九倒也不怕,孤身赴约,和带了不少人手的墨家钜子会面相谈。
墨家钜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让他弃暗投明,迷途知返,不要在这抵御外寇的时候做了汉奸国贼,辱没了他在绿林、在江湖上的名声。即便要求富贵,天下多的是军阀行伍,以赵一九的功夫、名声,去哪里不能谋个富贵,何必去敌寇那里卖命?虽然赵一九此时已经为敌寇做了不少事情,但墨家钜子说,人生在世行差踏错也是难免的,只要能迷途知返,日后将功补过,也只不过是白玉微瑕而已,照样不失了赵一九的豪杰气象。
双方闭门相谈,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除了两人之外无人知晓,一直从早上九点钟谈到了晚饭时候。
正当众人都等的焦急时,墨家钜子推门而出,仰天长叹:“话已说尽,奈何奈何!”
随后,墨家钜子率众离去,并未为难赵一九。
这次会面的两天之后,赵一九又托人传话,想要跟墨家钜子再谈谈。墨家钜子让中间人回了一句话,一共八个字:话已说尽,夫复何言。
拿到这八个字后,赵一九闭门不出,广撒人手,将自己的宅邸围的好似铁桶一般。不得不出门时,也布置的虚虚实实,让人不知道他到底何时出门、如何出门。同时,他还找了各种关系向墨家钜子递话,非要跟墨家钜子再谈一次不可,可惜传出去的话都如泥牛入海,再无回音。
两个月之后的夜里,赵一九在书房里被人摘了脑袋,只剩下一个腔子,书房的墙壁上留了“夫复何言”四个大大的血字。他死的是悄无声息,就连门口的守卫都没有听到任何动静。
之后,赵一九的脑袋在当地的城隍庙被找到了,正摆在城隍爷的神位前。
这事成了一件无头案,无处侦缉,风头紧过了那么一段时间之后,这件事情也就被慢慢的放下了。
民间传言,说这是赵一九作恶多端,阳间怨怒,阴间判罚,由城隍爷发了签令,差大鬼小鬼趁着夜色去取了赵一九的人头。
江湖道上的人都清楚,做下这件事情的肯定是墨家人。墨家钜子和赵一九长谈之后的一句“话已说尽,奈何奈何”就算是为赵一九定下了死路,赵一九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但终究是没能躲过去,还是死在了墨家人手里。
赵一九或许以为墨家钜子不会那么决绝,会跟他反复的商量、会谈,或者拿出一些有份量的东西来收买他。所以,当日和墨家钜子会面的时候,他才会引得墨家钜子仰天长叹。
之后赵一九想要再跟墨家钜子会面商谈,却没了机会。他以为这些事情可以商量、妥协,却没想到墨家钜子在跟他把话说尽之后,就直接定下了他的死路,无论赵一九开出任何价码、如何请求,都不会再和赵一九进行任何商讨。
李老爷子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颇有感慨,说赵一九如果没有投敌卖国、背后没有依靠的话,当时的墨家钜子如果找他对谈,他肯定是另一个态度。在他投敌之后,或许是他丢掉了身为一个江湖人的思考方式,或许是觉得他有了可以和墨家钜子讨价还价的资格,或许是觉得他自己是个相当重要的人,能让墨家钜子花一个很大的价钱来收买他……不管他是怎么想的,他都做下了错误的决定。
说了这个故事之后,李老爷子对周毅说,这就是江湖人的思考方式:但凡能够不动干戈,能够有个转圜的余地,那就尽力努力,以和为贵,不会妄动刀枪。
但如果发现这件事情没了转圜的余地,不得不动干戈的话,一个合格的江湖人就会立刻动手,并且忽略掉对手所有关于妥协、求饶的请求,直到彻底击溃对手。
那位墨家钜子在做过这件事情之后,江湖上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和这位墨家钜子接触的时候,都把这位墨家钜子的话听的很认真。
没有人敢轻视这位墨家钜子的话,更没有人想听到这位墨家钜子对自己说“话已说尽”这四个字。
一旦墨家钜子对某个人无话可说,那这个人也就不必再说话了。
李老爷子跟周毅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本意是跟周毅讲讲江湖人的做事方式,让他日后心里有底。稍带着的,李老爷子也是在以此提点周毅:不要轻易动怒,更不要轻易说干掉谁之类的话。但如果这话说出了口,那就必须要做到,否则就难以取信别人了。
李老爷子教给周毅的道理,周毅一直尽力践行。
在处理江城里的事情时,周毅更多的还是以一个市井中人的思路在做事:有妥协,有退让,有权衡。周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持了江城道上的平衡和安定,也做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为那许多事情里,都有个转圜的余地。再者来说,江城只是市井,也并非江湖。
之后前往上海,和蓄谋已久的王逢过招,周毅把从“市井中人”到“江湖中人”这之间的一步迈了出去:他和王逢之间不存在任何转圜的余地,即便王逢想要付出一些代价换来自己的活路,周毅也不会接受。
张家人虽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江湖人,但张玄羽如今面对的问题也毫无转圜余地:张家里的某些人要除掉她这个拦路的人,要把她逼到绝路、死路上去。张玄羽一日不死,张家中的某些人就不能心安。
将李老爷子教给自己的道理再教给张玄羽,其实并不是难事。
但周毅想看看,张玄羽什么时候能自己明白她和张家中的某些人已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什么时候能舍弃这种过于柔软的思路,将对方逼进死地——如果张玄羽日后要成为周毅这个墨家钜子的妻子,那这就是她必须要具备的素养。
周毅决定暂且看着,看这个局势到底会如何发展。
没耗费多少功夫,周毅和曹愚鲁就找到了一个合适落脚的旅馆。
稍作休息,周毅就拉上曹愚鲁,开着车在林城里乱转,好熟悉熟悉林城的环境,为日后在林城里的活动做好准备。
在周毅看来,在林城的日子不会短了,趁着闲暇把这些功课给做了肯定没坏处。
虽然汽车导航这种玩意儿满大街都能找得到,但周毅和曹愚鲁在这种事情上还是更相信自己的脑袋:踩点儿这种活算是一门技术,汽车导航这玩意可不懂这门技术的精要所在。
曹愚鲁开着车,负责将各条道路的大致情况记在脑袋里。
这不是个容易活。
周毅的活儿也不容易:他负责观察街边上的姑娘大腿,然后分出三六九等,从一分到十分依次打分——要不偏不倚的为姑娘的大腿打分,这可是个很严肃也很费脑子的活。
胡乱逛着,周毅接到了张玄羽的电话。
张玄羽在电话里说,自己已经处理好了各种细节问题,眼下正在通过“望闻问切”这四门的渠道为周毅和曹愚鲁制造一个假身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四天之内周毅和曹愚鲁就可以拿到这个新的身份,然后以保镖和司机的面目合理的出现在张玄羽身边。 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