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云霄山下的硝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九零八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也升天了,这一年全国乱央央的。在鲁中的一个小县城——常县,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有户姓吴的士绅家里一位男孩出生了。说到这位吴老爷子,秀才出身,祖上产业在当地可谓是丰厚,又加上捐了个八品九品的小官,在常县也可谓是风云人物了。这年的冬天,他家里诞生了这位公子。吴老爷子快五十岁了一直没有孩子,娶了好几位的夫人都没有生育,有了这个宝贝儿子,吴老爷子可真是拿在手里怕攥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也怪了,吴老爷子自从有了这位公子,后面又连着生了两位千金,老爷子高兴地说,都是儿子带来的福气,所以对小公子更是疼爱有加。
吴老爷子有两位挚友,一位姓孟,一身的好武艺,以前在济南府开武馆、开镖局,后来因为战乱回乡,在城南外购置了良田千亩,悠闲地做起了乡绅;另一位姓王,在城里开着几家商号,另外在天津、大连也都有自己的商号,可谓是财源滚滚。多少年以后,这三家联姻。当然,那都是后事了,将来在书里慢慢讲。吴公子四五岁以后,吴老爷子就经常领他到这两家来玩。特别是到了孟家,这个吴公子是爬墙上屋,撵鸡打狗,折腾得那么大的一个孟府里,上下没有不烦他的,可是碍着吴老爷子的面子也没有一个好意思说的。唯独孟老爷子喜欢他,说是此子别看身材清瘦,却是精神十足,是块练武的好料,竟然收他为徒。那么多人想拜在孟老爷子门下都没成功,却收下了这位四五岁的顽童,实在让人想不到。
时光如梭,岁月如织,且不说吴公子如何习武、如何读书,只说不到二十岁的吴公子去了天津南开大学,这位吴公子(字子贤)积极参与爱国运动,自己更名吴维民,立志精忠报国。由于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屡次被警察追捕,无奈休学回家。吴老爷子看到吴维民也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就让他参与到自己生意的经营中。无奈吴公子更不是经商的那块料,经常连店里的钱都拿出去,结交一些吴老爷子看来是不三不四的人。吴老爷子后悔啊,不该将吴维民送到外面上学。于是考虑让他成亲,好收一收他的心。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吴老爷子终于为吴公子选了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据说人家祖上还是京里的四品武官,姑娘也长得秀气,特别是那三寸金莲,只有大户人家才有,真的是只有不到三寸。成亲以后,吴公子收敛了不到一年,妻子怀孕,眼看着就要当爹。没想到妻子脚太小,在花园里闲溜达时踩到了砖缝里摔倒,结果流产了。吴公子痛恨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自家也竟然受到了伤害。于是,更加参加到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去。常县是个不大的县城,像吴维新这样的有知识的年轻人不多,于是他成了爱国青年的首领,经常带领一群学生游行。吴老爷子不知为他花了多少钱,托了多少人,吴维民才没有被抓起来。
话说一九三七年的冬天,日本鬼子已经打到了济南府,常县城也是岌岌可危,到处都是逃荒的人。吴老爷子看看这么大的家产,也不舍得扔下啊。可是保命更重要,特别是自己那个宝贝儿子,如果留在城里还不知道闯什么祸呢。于是把管家和几个下人留下,自己带着全家跑到了云霄山下的一位亲戚的家里。说到这座云霄山,那可是在当地有名。海拔八九百米,是鲁中第一高峰,距离常县城有四五十华里。山上有着一座山寨的根基,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留下来的,记录着这座大山抗争的历史。山上树木丛生,世道好的时候有好多的游人。山上有个石洞,一条瀑布飞流而下,遮住了洞口,当地人都叫它水帘洞。不知啥年代的时候,有人刻了一些石头猴子、石头桌子、石头椅子,吸引了好多人来游览。
亲戚的家在半山腰的一个村里,虽说是村里最有钱的富户,可是在吴老爷子看来,还不如自己管家的宅院气派。但是逃难也顾不了许多,哪里还有那么多讲究?由于父亲的看管,吴维民也被一步不离的带到了这里。没办法啊,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报国。既然来了,闲不住的他就开始围着这个山村转,还让亲戚家里的长工领着自己几次进山。别看自己有武术的底子,可是在这座大山里转来转去,一天下来还是累得腰酸背疼。吴老爷子看到他不再想着回城里准备打鬼子的事,也就放心了。年轻人哪儿有不爱玩的?随他去吧。吴维民考虑的可不是这些,他在考虑着这座大山是他将来的栖身之地,因为他要回城里去联络人马打鬼子。
在山里住了半个多月,这时已经十二月底了,天气也开始冷了起来。此时山里已经是树木凋零,荒草遍地,一片凄凉。凛冽的山风吹来,让人感觉无比的悲怆。城里的消息传了过来,常县城里开来了日本鬼子,好多好多,还有些带着大轮子的汽车和一些叫坦克车的东西。鬼子在城外开了一阵的枪,也不知打死人没有,倒是吓得周围村子的人都跑光了。由于国民政府的军队早就跑了,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样的抵抗,日本人就占领了常县城。日本人也不是传说中的青面獠牙,只是个子矮着许多,穿着大皮靴,每人扛着一杆比人还要高的大枪。县老爷的衙门被他们占领了,里面据说住着一个鬼子大官,门口还站着岗,一般的中国人都不敢从那里走,因为门口大石头狮子上还拴着一条大狼狗,伸着舌头,像要吃人一样。在东门那里的一座大宅子也让日本人占了,成了鬼子的宪兵队,附近的人家说,每天晚上里面都传出鬼哭狼嚎的声音,吓得胆小的人整夜的不敢睡觉。东门外有个大坑,据说日本鬼子杀了的人都扔在了里面。可是老百姓胆子小,谁敢过去看啊?
又过了半个多月,吴老爷子在亲戚家住不下去了,因为担心自己那份产业啊。可是回城也不敢贸然回去啊,于是带着一家人又来到了城南外的孟老爷子家。王老爷子也在这里避难,三位老爷子凑在一起,满不了长吁短叹,为自己不能以身报国而唏嘘。吴维民凑了过去,说,三位长辈一番爱国之心,让晚辈敬佩不已。不过,日本鬼子来了,政府也都跑了,天下岂不大乱?我看,还是趁着机会买下几杆枪,咱不为别的,为了保护自己啊。三位老人一听,吴维民这孩子别看调皮,可是毕竟喝过洋墨水,就是有见识。于是三位老爷子一合计,孟老爷子家在城外,这里散兵游勇过来的多,买几支枪也不是难事。买了枪先放在孟老爷子这里,等到世道稍微平静一点,吴老爷子和王老爷子再把枪偷偷地运进城里。买枪这件事一定下来,最热心的就是吴维民,读书多,见过世面,所以收枪的时候总是他跑在前面,还不住地打听这种枪咋用,那种枪咋用。年轻脑子好用,对于汉阳造、捷克式轻机枪还有手雷弹也都学会了咋用,然后领着几个年轻人整日里舞刀弄枪,俨然成了这群人的首领。吴老爷子又不放心了,把儿子叫到跟前狠狠的教训了半天,吴维民这才收敛了许多。
在孟老爷子家里住了半个月,听管家捎来的信,城里安定下来了。吴老爷子惦记那份家产,于是决定回家。往回走的时候,路上还有不少人也是回城的,估计是战事平息下来,大家的日子还得过啊。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不管是谁的天下,只要你不损害我的利益,我才不管衙门里坐的是谁呢。到了城门口,两个鬼子兵站在那里,端着两杆长枪,样子显得很可笑。可是大家谁也不敢笑出声来,还得小心翼翼的给他鞠躬,不然他就用枪托打人。吴维民气得骂道,这些混蛋,早晚得把他赶回东洋去。吴老爷子吓得捂住儿子的嘴,说,别乱说,小心让他们听到。吴维民一笑,说,他听到也听不懂,怕啥?说着一边笑着鞠躬,一边对鬼子兵说,你他奶奶的,我早晚得杀了你。鬼子兵听不懂说什么啊,笑着点点头,还以为是夸他呢。正在这时,一个汉奸走了过来,指着吴维民说,你小子少嘴贱,让他知道你骂他你可就倒霉了。快滚!吴维民还想说啥,吴老爷子赶紧拉着他走了。这些汉奸可惹不得,万一他把骂人的话告诉了鬼子兵咋办?
回到家里,看看房子还在,东西也没少,吴老爷子心想,这些鬼子兵都说糟蹋人、糟蹋东西,这不家里没啥变化吗?这时管家进来了,一脸哭相的对吴老爷子说,别的东西没少,就是咱家存的那几囤粮食被鬼子喂了军马。啥?几囤粮食都没了?吴老爷子一听,差点气得背过气去。骂了半天鬼子,可是有啥用?粮食没了,幸好埋在树下的那些大洋和细软还在,自己的生意还在。吴老爷子又问管家,这些鬼子还干啥了?管家说,当时家里住进来几十个鬼子,把家里人都赶到了厢房里住,还逼着给他们做饭,做慢了就用枪托打。说着,撩起衣服让吴老爷子看,身上青了好几块,那都是被鬼子兵打得。吴老爷子问,你咋还亲自做饭?咱家不是有做饭的吗?管家看看吴老爷子,说,做饭的都是女人,咱敢让鬼子看见?前两天听街上的人说,西门那边有两个女人被鬼子糟蹋了,现在吓得女人都不敢上街。唉,吴老爷子叹口气,无奈的摇摇头,一改斯文的骂道,世道变了,这些鬼子兵都是些畜生。然后接着问管家,那些鬼子兵啥时候走的?管家说,这些鬼子兵在咱家住了十来天,有一天街上来了一些大轮子的汽车,鬼子兵都爬上去走了。说到这里,管家看看吴老爷子气顺了一些,笑着说,这些鬼子兵打我,让我和长工老张给他做饭,我做好以后都是用的尿盆子给他盛的。吴老爷子一下笑了,说,你呀,就不怕他们吃出味来?管家笑笑,说,这些畜生不属人,他还知道咱们的饭啥味?说不定还吃着好吃呢。吴维民在一边笑着说,要是碰上我,我再给他们撒上一泡尿。说得大家都笑了。吴老爷子看看他,然后对管家说,这段时间把大门关上,谁也不许随便出去。特别是少爷,一步也不许出去。吴维民这个后悔啊,自己在老爷子跟前干啥?现在好了,不让上街,怎么联络人打鬼子?
话说吴维民整天躲在屋里想办法,可是大门出不去,啥办法也没有了。于是就把长工老张喊来,因为他每天都要上街买菜,知道外面的事情多,打听一下也解解闷。老张今天说鬼子在山里抓了几个当兵的,都押到宪兵队去了,进去以后就没再出来。明天老张又说,鬼子下乡,在南边的村子杀人了,还强奸了两个女人。鬼子走后,那两个女人都上吊了。畜生!吴维民气得骂道。可是光骂有什么用?于是吴维民想出来一个办法。老爷子不让自己出去,难道不能把自己那些朋友叫来?于是,吴维民给了老张一块大洋,把朋友的地址给了他,让他出去的时候把他们都叫来。老张高兴啊,看来以后跑腿的机会都是自己的,少爷出手又大方,还能亏了自己? 云霄山下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