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转战十万大山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一章:紧急授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被伟大的中国人民,喂养了几十年的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忘恩负义,反了胃肠,在我中越边境,大肆的掠夺我领土,践踏我边防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天早上,驻守在广西友谊关下的红一连接到了命令,留一名排级干部值班外,其他的一律到团部开会,引起了所有指战员的阵阵猜想。因为四五个年头了,我红一连为了边防领土争议问题,边防公民的生命、生活问题等,已经与越南边防军、越南边防公安等,对峙打斗了无数次了。是不是该有大的行动了?应该揍他小越南个狗日的了!大家七嘴八舌起来。
我边防独立第一加强团,是个师级架子,虽然只有九个正规连队,一个警卫通讯连,一个机枪连和一个八二无后坐力炮连,但他们的战斗力是极强的,背后的伸缩力是极大的。
因为,每个连队的编制很大,每个连有十二个班,除去三个步兵排外,还有个专门的炮排,配备着重型机关枪、六零迫击炮和相对比较先进的火箭筒。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武器装备,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内正规军。
红一连一共有连级干部六名,既连长、指导员各一名,副连长、副指导员各两名。老早就听见一个传说,这样配备就是为了一旦战争打起来吃紧的时候,一个连迅疾变成两个连,部队的兵员和战斗力迅速就可以提高。
八点半到了,团值机关内和十二个连的排级以上干部都到齐了,政委徐子良主持,他首先宣读了军区司令员的电文,大体意思是,由于越南黎笋集团,不顾中方的多次劝阻,公然反悔中越两国政府达成的边防领土新条约,悍然侵占我国领土,抢劫我方边民种植的粮食、水果、树木和各类生活用品,掳走、杀害我边防公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命令我们,立即调整边防部队的编制、装备,展开必要的还击和打击,以保卫领土完整,保护公民的人生权利……
接着,团长贺永山手握文件命令,面部表情十分严肃。他用他一贯语言简练的话语说:“为了落实军区的通令电文指示,现在我命令!把我们现在的三个营、十二个连,扩编为五个营十七个连……!”
可能是被小越南鬼子压抑了好久的原因,二百多名排以上干部,爆出了暴雨般的掌声和口号声。“保卫祖国,收回河山,打击劫寇,刻不容缓!”
紧接着,贺永山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布了各营、各连的领导班子,以及暂时的兵员配备。……他说:“张洪烈为五连连长,农洪球为指导员,一连的排长孙畅提为副连长,原六连的排长钟良提为副指导员。你们四个带领原一连的三排和四连的二排,今天下午一点出发,迅速赶到十万大山内,与原五连二排回合,组成我团的新五连,明白吗……”
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宣读,一个全新的我边防加强独立团顺利产生了。经过了大家鼓掌、口号后,政委徐子良进行了总结和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这个编制是全新的,包括翻译、生活供应的司务长、医助、卫生员等,三天内配齐,还有一大部分从野战部队调来的兵员,七日内补充配齐,请你们耐心的等待……”
结束了,一切布置都结束了。所有取的授命的人员按照各个原来的连队纷纷拉开,返回原来的连队,各自准备去了。
由于十万大山内,原有我边防部队两个半连、六个边防哨卡,现在变成了六个连队。会议后,团长、政委和其他首长把这六个连队的新班子全部留下,吃了半个小时的“小灶”。重点是,他们居住深山老林,各自担负着三十公里到四十公里的巡逻任务,既要与越南军和越南公安的周旋,还要保护当地老百姓的安危,地形复杂、生活艰苦,任务相当繁重,每个首长都对他们提出了特别的具体要求。
“张洪烈啊?你们五连深居内山,担负着四十点三公里路的巡逻任务,任务数你们最重。但是我要告诉你,你跟指导员都是从副职提上来的,也都是当了六年兵,说坐着火箭提拔上来的一点都不过分,团里就是考虑到你的智慧过人,英勇善战。才放心的让你们挑起重担。
“报告首长,我们虽然年轻,经验不多,可我们团结,有一颗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心。请首长放心,我们会以集体的力量去保卫国土,保护百姓的。”指导员农洪球性格沉稳,做事结实,接着就向团长表起了决心。
“好,好啊?我还是要说几句张洪烈,你小子是勇猛超人,吃苦超人,打仗超人的三超干部呀,但是你的缺点就是冲起来欠考虑,所以,老子给你配备了个地方通——农洪球同志为指导员,你们可是绝配哦?”看样子,团长对他俩的期望值是十分高的,还单独作了专门的嘱咐。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带领全连的同志,坚守边关,保卫国土,保卫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是豁上性命,一寸土地也不会丢给小越南鬼子!”两个人起立敬礼,发出了嗷嗷的决心喊叫
团长与张洪烈是同乡,也是解放后,我国首批从山东、河北、河南征入广西边境部队的北方兵。在许许多多的北方兵都为水土气候不服,生活习惯不服,昆虫咬、毒蛇吓、蜈蚣毒、山蚂蝗落身吸血的恐惧中,闹情绪的时候,他脱颖而出,一年内就当了班长,一年半就当了排长(那时候是两年兵役制),可以说是进步极快的。
农洪球,广西天等人,他的家乡离友谊关一百公里地,离十万大山一百五十多公里,可以说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基本一样,讲着略有差别的共同语言,语言习惯自然是如鱼得水,加上他那副强壮的身体,也是个干活、训练不要命的主,与张洪烈不一样的就是老诚、善感。
由于团里安排的周到,也由于老四连的二排就在路途之中的半道上,自然有车送行。
张洪烈、农洪球等迅速回到了红一连,打包验枪,号令他们的三排紧急集合,向战士们讲了这次部队改扩编的意义、目的和组成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后把背包-武器整齐的放好,与红一连留守部队,吃起了最后一顿团圆饭。
这顿饭好不凄惨,虽然他们专门加了好吃的饭菜,他们一个个都是双眼红肿,整个食堂成了互相夹菜、相互祝福、难分难解的场面。
由于火车是准点的不能耽误,他们吃了饭稍稍的休息,就是老连队的人列队相送,调走的人戎装整齐。他们一一握手、拥抱,挥泪告别,真是:昔日同壕练兵急,今天离别打胡马!那是一个战壕兄弟的分别啊,那场面让人难忍啊?
从红一连出发,是由团部派卡车护送到凭祥火车站的,坐上火车一小时后到达宁明县火车站,然后再坐汽车行一小时多点,到达一个叫那坝的公社驻地,然后就得步行四十余里的山路,才算正式到达新五连的驻地——吆那村。 转战十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