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之北洋称霸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万历二十二年农历四月十日,春风徐来,草长莺飞随着这句诗虽然说的是二月份,但毕竟人不是物件,死板是要不得滴!所以在小冰河期肆虐二月份客串冬天的时期,三月底将近四月份时天气终于不情愿的转暖了,同时也使世界各地的农民齐齐松了一口气总算天公做美没有一直冷下去,本身由于天气寒冷的过分而陷入停滞的春耕行动随着天气逐渐渐暖农民伯伯们再一次开始忙碌起来。
而就在十天前刚刚下船到达北海道的这第一批移民从最初登船的仿徨和恐惧再见到眼前这一片片黑黝黝肥沃的土地后,顿时所有人如饿狼见着肥肉一般,双眼赤红嘴角直流口水,如此可怕的场景顿时令船上的水师将士们齐齐打了个冷颤。
没办法,谁叫这里土地肥沃的过分呢!没有人会理解一个农耕民族的百姓当见到一片片铺着厚厚的腐殖质的肥沃土地是什么样的心情,惟一一次可怕的占有欲顿时从这些军户的眼中迸发出来。
最后当朱以歌宣读政策每户都分发土地其中男子五十亩女子三十亩另外加二十亩税田后气氛达到了最高潮,那可是整整一百亩地哇!在以前谁能敢想自己何时居然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土地,虽然那二十亩是税田用来官府交税的不能传家后世,但又有谁能关心这么多呢?反正按照大明律农税收完后即使这税田都能剩下不少粮食吃都吃不完!移民们一阵盘算得出这种惊人的结果后所有人都为之癫狂了,毕竟之前虽然天津镇农场给的粮饷足够优渥但那毕竟不是自家的地,再苦再累也是给人家打工,中国人的一贯思维就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即使再小一些...可惜就连这个小小的愿望历代统治者都无法实现哪怕到了后世亦是如此,不过今天他们却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土地,那个给予者就是——大明北海郡王朱以歌!
移民们看站在定远舰舰楼上的朱以歌眼神越发的狂热了,突然底下蓦地一声,“王爷万岁——”
还没等朱以歌反应过来,就紧跟着山呼万岁声一浪接过一浪“王爷万岁——王爷万岁——”
十万人的齐声呐喊声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见过总之朱以歌在战场上倒是见识过不少,那是一种能使河海倒流的声势。不过眼前这些神色狂热的军户们可是吓坏了护卫在朱以歌周围的亲卫,顿时一众亲卫齐齐围绕在朱以歌周围将其围成一团生怕如此狂热的现场会出什么意外,哪只朱以歌却脸色一沉并不领情怒声呵斥道:“混账!谁叫你们挡住孤的!难道眼前的父老乡亲们还会害了孤不成?他们都是孤的亲人,孤觉得安全无比,尔等速速退下!”
一众亲卫混到个里外不是人羞愧万分只得唯唯诺诺的退后半分,即使这样亦是左右紧张观望诚然他们作为保镖却是合格了...
移民过来的军户们激动的同时又深深对自己之前在船上怀疑自家恩人王爷殿下所自责,不过一切都会随着冒油的肥土烟消云散,因为在激情过后接着在朱以歌带领下的官吏井然有序的分配整合完毕,随后所有移民在以家庭为单位开始奔赴自家所属的田地,看着这些肥油油的土地所有亲临其境的移民们都哭了,原来这一切不是梦!这里真的如王爷虽说的那样是天堂!是只属于我们的天堂,地主老爷们再也抢不走我们的东西了!
也就在这十天之后十万刚刚分到土地的天津镇移民们终于开垦完他们家中所有的土地,十天里春耕一百亩地真的不是神话!在拥有充足的牛马工具后以及移民内心迸发出的极大热情。这些土地真心不算多,这些移民的热情简直超乎朱以歌的意料。
随船过来的耕马和耕牛只有每五十户共用十头牛和十匹马,有的家庭实在等不及了,直接挎着大犁健步如飞地耕地。就这样十天的时间匆匆而过大部分移民也大体耕完了自家的地,其实即使着急自己下地耕的军户们也觉得并没费多大力气,因为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都是他们脚底下土地的功劳。松软肥腻的黑土地可以说是世界上论土地肥沃性等级中最高等的了,那一层厚厚的腐殖质几乎都不用耕作者费力就能轻易刨开,同时也使得那些耕地的军户们连连大呼“不过瘾!不过瘾!”。
最后当所有的军户们耕完地后都发现所有人都发现原来他们还没盖屋子...这就尴尬了...原来他们这十天里都在田地里没玩完没了的干活,吃住都在田间看到这里许多军户们瞬间都流出了一身冷汗大部分人也恢复清醒不在狂热。这个时代万一感冒了可不是件小事稍不注意就会在一场感冒中死去,幸亏这时天气渐渐暖和而且北海道有一种好处就是温泉眼特多,尤其是浅表泉眼!一般都是几铲子下去就能噗噗的向外冒水,这十万众热情过头的军户们正是由于有人不经意间铲出来不少泉眼后依偎在泉眼周围才过了这四天的晚上,这就是土地的魔力它能使你变得无所顾忌!它能使你变得丧失理智!
很快在第十一天大家由于脑袋温度逐渐冷却,不在干那发热的事情后,冷静的华夏民族又开始进入温和模式。耕地耕完后撒种就不用担心了,因为那个更省力,所以家家户户在忙里偷闲之时都盖起了简易的小木屋,总算搭起了一副家的模样。
当然木屋其实也够用了,这里面的成员并不复杂,所谓的一户的单位在这里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天津镇内军户家庭分家出来中的次子或是三子过来搏一搏——“闯北海”,而其余少半数都是大军的家属们妇孺老幼占据多数青壮亦是不多,所以小小的木屋也够当他们的容身之所...
很快这十天过后这十万人所耕种的六百万亩田地(注每户人口来的不多分的田也就不多)也大体都耕作播种完毕相较于北海道一千九百多万亩的农田和牧场这点开发出来的成绩虽然够吓人却依然任重而道远,剩下的就是静静等待这片大自然的回馈了,虽然此次耕种赶得很急时节有些晚,那也不必担心收成问题,此次带来的都是朱以歌历来从系统里得到的土豆、玉米、红薯高产救灾三宝,而且还是经过后世改良品种的,这三种农作物平均的成熟期都在三到五个月之间,玉米稍微娇气点必须初秋而收,不过这也不必担心有了这数千年未经大肆开发的北海道肥地即使不用施肥也照样能赶在秋天收获,而且红薯最晚能撑到霜降收获,所以说虽然今年的农事晚了些但收成问题却并不在乎,饿肚子的情况必然是不可能出现了。
这六百万亩地的成功耕作也离不开朱以歌所带领的天津镇文武的努力,在这之前朱以歌就早已派人来此打前站,那个驻扎在长崎的何盛三已经被朱以歌提拔为守备官,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何盛三在得到朱以歌的命令后,就打死招募混不下去的穷苦倭人,在佐渡岛和北海道最好基建工作,例如平整丈量耕地还有修建简易码头再有就是处理北海道本地居民——阿伊努人。
当然咱华夏民族自然不是小气吧啦的倭人所能比的,相比较后世倭人杀光同化灭绝这个种族的作为,朱以歌的做法可谓是绝世大善人也不为过;本来躲在山里的阿伊努人就并不对天朝来客敌视,反而却乐的和天朝臣民互相交往进行贸易等等社交活动,毕竟中华的积威在这片土地已经存在许久了,早在唐代库页岛和北海道岛这上面的土著就有了向中央天朝称臣纳贡的记录,所以说这些阿伊努人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之下也将天朝上国的威严、仁慈、友爱等印象全部传给下一待子孙,从而也使得岛上的阿伊努人对天朝来客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不过本着有备无患毕竟朱以歌是带着数十万人要来这里开垦家园,本质上讲算是“侵占”了阿伊努人的领土了。
所以提前跟阿伊努人各部落的酋长们打个招呼也是必然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所有的阿伊努人都持欢迎态度,对于这些抢占他们家园的外来者亦有不少选择了对抗和敌视,所以在友好亲善的部落向导下,何盛三率领的由数百人留守在长崎的天津军再加上破产混不下去的浪人和农夫组成了“浩浩荡荡”的两千人的大军,在火枪的喷射下如犁庭扫穴一般将那些不服之部落一个不留全部杀光,同时狠狠的震慑住了那些亲善的部落,此后这些亲善友好的部落在见到血一般的事实后对大明更加恭敬了....
由此,当移民来的时候才会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下忘乎所以的耕地,要不然那些眼红的土著们早就冲下山先抢了再说,不过好在现在剩下的都是对大明敬畏有加的亲善部落,所以朱以歌对于这些识时务的部落自然是亏待不了的,于是一大波挂靠在大明朝北海国治下的少数民族宣慰使新鲜出炉。拿着那些委任状可是把那些部落的阿伊努人首领们高兴坏了,喜的是手舞足蹈不知所以一个天朝的官就这么毫无预兆的砸在他们身上,对于这些酋长们来说这哪里是委任状这分明就是一个个大礼包而那些酋长们也被幸福的砸晕过去,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回到部落内作威作福同时也使得这些部落酋长威望更甚,而那些得到好处的酋长们也不忘投桃报李一番...
至此,朱以歌再看到满意的环境下,何盛三也再一次入了朱以歌的法眼,升官之时指日可待了!
又过了一个月时间到了五月初,在这期间除了山里的阿伊努人不断下山和大明子民交易就没有其他的大事了,有也是朱以歌划下一块险要而又通往港口的地盘开工建设工厂,毕竟那些拆卸下来的设备不能就这么放在船上,在这种沿海气候多放一天这些钢铁设备就会多被腐蚀一寸,所以整个北海道历经一个月紧急大开发后,除了工地之外整个环境都进入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而此时看在诸事初定,朱以歌也觉得是时候该回天津了,毕竟此时自己的主业都放在天津而且朝廷派来催促交接的使者也来了一拨又一拨,似乎有一部分人很不愿意看到朱以歌以一郡王之尊还在天津镇占着茅坑不拉屎。(未完待续。。) 大明之北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