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之北洋称霸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万历二十二年农历五月十二日朱以歌觉得北海道诸事已毕,所有的事物都上了轨道头条不紊的齐齐发展着也是时候回天津镇主持事务了,毕竟那里有一大波麻烦事等着他。而北海道经过这一个月的大开发成果斐然,其中工厂正在全力建设那些不要钱只管顿饭的阿伊努人和破落的底层倭人是这最合格不过的劳工了,有了他们朱以歌大可以不再浪费一丝一毫的民力下将北海道建设成安定繁荣的家园,只不过却苦了这些阿伊努人和倭人;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个民族若想崛起就必须踩着其他民族的脑袋站起来,要不然仅凭着自身喊口号绝非易事。
而中国人却恰恰相反,中国人总体来说就是太爱面子,爱面子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个度,事情过犹不及得到的结果却恰恰适得其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皆是如此,总有些大工程时无不是将繁重的劳役强加在自己的子民身上,而周边如此之多外族却“不舍得”用一份,反而在将它们征服后等待那些被征服的外族低头顺眉之时,咱们头顶上的统治者哈哈一笑,满足了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荣心然后…然后之前的事情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一高兴之后就是无限厚待这些失败者然后赏赐不断,这些懵逼的失败者犹如被上天砸中一颗大礼包一般幸福的睡着了都能开心的笑醒,最后就靠着这些物资赏赐等等这些外族再次崛起然后接着重复之前的一切,最终华夏这两千年来封建时代至今即使是大一统的王朝也终究逃不脱三百年命运的轮回,因为即使大一统王朝都像上述情况一般的话,即使底蕴深厚的中华大地也经不起如此败家作死的折腾,明明可以狠辣一点将外族那些战败者当作俘虏劳工将自己的臣民从繁重的劳役中解放出来,可惜~~历代统治者无论谁都看不透这一点,或者是他们也许是被那些所谓的道德礼仪给绑架了也说不定….
而身为后世极品历史军事屌丝宅男的朱以歌来说却将这一点看得通透,而且他自己穿越至今就是踩着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尸体崛起的,所以道德绑架这一招还真对朱以歌无效,按照朱以歌自己说的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压身,我就这么干!有种的你咬我呀…
由于那些大明的圣母婊拿朱以歌没办法,最终这些圣母婊们只得“眼含热泪”的看着这些在朱以歌的北海道当苦力的外族人“受尽压迫”。不过,与其说是苦力,若是朱以歌真要赶走他们这些阿伊努人和倭人破落户反而会闹起来。答案不言而喻,咱们华夏民族是个高逼格有素质的高等民族,即便是压迫也要是被压迫者哭嚎的巴巴上赶着求压迫,全因为待遇太好了!
说到待遇,其实朱以歌虽然本质上是个愤青,但至少身为中华子孙,善良有底线亦是咱们的传统美德,所以朱以歌以胜利者的姿态很大度的没有太过小肚鸡肠的追究什么,毕竟后世几百年的那些仇早已被朱以歌给报了,将那些罪犯们的祖宗狠狠的暴揍一顿,然后和他们签订不平的条约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为奴为婢,还有什么看着昔日的仇敌在自己的脚下卑微匍匐来的更爽快呢!
所以说,朱以歌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这些被招募而来的劳工待遇完全是按照大明朝国内征发劳役的待遇所执行的,就这条件,那些没见过世面的阿伊努人和倭人都争着抢着蜂拥朝长崎这边奔涌而来报名前往大明北海道当劳工,到了那边虽然累了点,至少远比在日本战乱频繁之地朝不保夕的要强。
说到这里,朱以歌当初在日本留下的尾巴终于发挥了作用,倭国在朱以歌主力回国后,四方势力终于按耐不住又一次开起火来,首先是本州岛大混战,由于丰臣秀吉被活活气死,只留下了满目千疮的日本和四处漏风的丰臣将军府集团,最后本身就党派倾轧的丰臣集团其中文官派和武断派等各个实力派终于按耐不住骚动的内心,最终见丰臣秀吉留下的只剩下些残兵败将和孤儿寡母,野心勃勃的德川家康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集合他麾下全部实力四万精锐大军,对效忠于丰臣家的北部各大名发动突然袭击。
北部诸藩能意识到德川家康野心的有识之士不多而真田幸村(注原名信繁这里为了方便就用幸村)却是其中不多的一个,当然那些统治者们却没人将他的一番忠言放在心上,认为有大明在一侧想必那德川家康不可能再生战乱,所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而这一次德川家康突袭成功使得北部诸藩顿时被打的措手不及损失惨重,这颗苦果终究还是他们自己吞下了。
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事情不妙,上杉景胜以及北条家武田家还有伊达家等北部大名们这才前倨后恭的对这位年轻的小将请求退敌之计。最后真田幸村和其父真田昌幸以自家真田家的精锐家兵一千人利用神出鬼没的计策和山重险阻的地形,不断在德川大军进军上田城(注:真田家的领地1585年筑成也是上杉家抵抗德川家康的前沿阵地)的半路上进行袭击,最终由于这两父子的“捣乱”,使得德川家康只得暂且停住大军,安营扎寨准备休整整顿一番后在做进军,不过此时德川家康兵力的优势渐渐不再北部诸藩终于赢得宝贵时间得意数家集合在一起组成联军也就是西军。至此德川家康的东军和北部诸藩的西军展开了一阵不知前路的对峙状态,而由于丰臣家此时亦是混乱异常,再加上尚存实力还效忠丰臣家的前田利家由于丧子之痛最终在德川家康进军北部之前病死,最后形势的微妙也使得大阪城的丰臣家不敢轻举妄动,这一平静之下也不知是不是在酝酿着未来的动乱,不过这刀兵再起原本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倭国百姓又一次陷入了无休止的家园毁灭,背井离乡的循环当中,也正由此朱以歌都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派李旦在长崎开始招募逃难的倭国百姓,前往北海道当做劳工,而且朱以歌觉得不能让倭人在劳工队伍里一家独大所以之后又对北海道各个山里的阿伊努人进行招募事情很顺利,朱以歌没用多长时间就招募了阿伊努人和倭人混合的劳工队伍上万人,随后帮助移民做一些田间的重体力活和修建工厂以及修建基础设施例如道路交通等等的修建都交由他们来完成,当然代价紧紧是一天一顿饱饭这就使得这万人的劳工队伍对朱以歌感恩戴德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从而使得北海道的建设一天变一个样,北海道的高速发展时代也随即到来!
…….
五月十二日,朱以歌带着满意的笑容和整船整船的家书,踏上了他回家的路对于天津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天津早已成了朱以歌永远的羁绊,家这个称呼也一直指向天津….
六月十日,将近一个月后,朱以歌终于踏上了塘沽港的土地,不要问为什么去的时候半个多月而回来却用了一个月,原因就在于去的时候正好是三月份正好赶上了当时三月到四月的太平洋季风,顺风一路沿着海岸顺风顺水的就到达了北海道,其实说远也不远但这一切都要看老天爷的心情,等着回来时就没那么幸运了,顺风没有却迎来一片逆风,最后没辙了船队不能沿着岸边直挺挺的走了,那样的话一步也走不了。于是,船队开始按照“之”字形利用侧风帆的动力行进,这一点西方船只的软帆到时玩的很嗨,而东方船只的硬帆却八面受风。由此,朱以歌敲定,护航的西洋式战船编成一队脱离沿岸航道进入远海走之字形回天津,而那些本土型号的大批运输船则单独编成一队利用硬帆八面受风的优势依旧走原来的航道,就这样整个船队一分为二分头驶向天津,当然将运输船单独编队也不必担心没有战舰护航的问题,因为在北部海域甚至东洋海域还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敢动大名鼎鼎的北海郡王麾下的舰队,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亦是摄于朱以歌强大的实力不敢蠢蠢欲动。
朱以歌当踏上天津的土地后,依旧改不了他忙碌的命而他麾下头号大臣王辅觉得比他主子朱以歌还累上百万倍,,一会去朱以歌就开始和王辅着手应付朝廷中文官们的找茬….
但这些大事却不是底层的军户能管得,这些翘首以盼的军户们终于等来了信差发给他们的家书,这些家书是朱以歌手底下文吏统一写的由当事人口述,毕竟现在天津镇虽然经过大力发展但底蕴不厚,卫所的军学也开展的很慢,所以口述再由书办们代笔则成了十万移民的共同选择,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识字自己磕磕绊绊的写的。但那也是少数人,而这大多数人的书信可把那天津镇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的书吏们累得够呛,来天津镇之前就有传闻这天津镇的钱不好赚,虽然给的薪俸优渥的吓人但却能活活给人累成狗,此言果然不虚;那数十位书吏的手光抽筋都抽过十多次,最后朱以歌实在看不下去这才亲自操刀上阵,毕竟穿越前朱以歌也是个大学生,于是在朱以歌和书吏们的努力下总算是将这些庞大的家书给写好,虽然每个家书只有短短几行话,但谁又能理解家书抵万金的道理,家人们看的不是字而是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思念….
“爹!娘!二哥来信啦!二哥来信啦!信差大哥刚刚给我的…”一个看似稍显瘦弱五六岁所有的小童背着斜挎包,不断朝在院子内干活的爹娘挥舞家书。
“你说啥?老二回信啦?快~~快给老子拿来看看~~”他爹双手颤抖地接过家书,急匆匆的拆开信封,他娘亦是一脸激动浑身颤抖的在一旁面带期盼看着。但一看顿时就尴尬了,原来他忘记自己不识字,于是很是伤面子的不情愿的将信交给在卫所军学里上学的三儿子。
三儿子捂着嘴嘿嘿一笑,但在他老爹狠狠一瞪眼后顿时就老老实实的念起信来,“爹,娘,大哥,老三勿念…儿吴二顺平安到达,请爹娘勿挂念,殿下厚待赏田五十亩,按人头分老三来了还有…”
“擦~~你倒是接着给老子念啊!”老爹一瞪眼心急的骂道。
三儿子却委屈道:“爹~~真没了,儿咋念啊?”
“啥?这就没了?”老爹一脸不可思议接着又是一阵恨铁不成钢的自言自语的骂道:“这个老二!一直就改不了他这闷葫芦的脾气,特娘的真是白费老子那么心急..”
哪知旁边的老娘却不乐意了就这老爹的耳朵张口就骂道:“吴老三!你混蛋!谁他娘啊!啊?老娘还没死呢!还站在这呢!你没听见儿子都说又是平安又是分地了吗!你还想咋地!”
“哎哟~哎呦~李桂花你给老子轻点儿~~疼~~我错了还不行吗?我..我不就是心急老二嘛..”吴老三一脸讨好的说道,说真的他对这个陪他一路逃难至此,一连给他生了三个大儿子的婆娘是一点气都生不起来,所以或许是夫妻感情深厚,或是得知自己的儿子平安到达,随着吴老三的嬉皮笑脸的讨饶声和李桂花的得胜脸色,一家之中随着吴二顺平安的消息愉快地进入了午餐环节。而这一场景却是众多接到家书的家庭内时常上演的节目,毕竟无论在家你的父母再怎么对你严苛,他们终究是你的父母,你远走他乡了,最想念你的依旧是你的父母、是你的亲人。(未完待续。。) 大明之北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