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都别搭理他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部 魔王第七护法
第一卷 那山那人
这个现在,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定睛在一座房子里。
房子里的所有都似乎不是真实的,墙壁山崖一样压迫着人。
是墙都有两面。站在房子里,东面是墙,西面也是墙,谓之两面,南和北也是如此。
诺,既然来了做了不速之客,那就请坐下吧,立客难待,早有古训了。
墙上很干净,没有挂毯,没有中堂字画,素朴雅静。
西面墙倒是有一个圆形的挂钟,早已经不走了。虽然不走了,倒是有一种宁静的和谐。东西两面墙大约半米不到一米的地方,有铅笔的涂鸦,是数字一到十什么的,还有些简单歪扭的图画,是四五岁孩子的杰作。应该是女孩子,那些笔迹不跋扈夸张,有些内敛的意思。可以想见孩子正在墙上涂抹,大人不让了训斥几句,孩子收了笔。这从这些涂鸦的没有主题且不是一日而作可以看出来。最美的房间不是奢华飘荡古玩陈列也不是窗明几净珍馐千钱更不是密不透风值守空城,应该是充满和谐充满爱的房间。
既然客人来了,坐在靠南面而面西的沙发上吧,正有冬季的阳光缓缓暖暖洒进来,叫人想起小资的红酒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谈话。孩子在写字桌上做功课,不时转过头来给妈妈说这说那要这要那。妈妈在忙活着扫地拖地,拖到这边来了。尊贵的客人,你不同抬脚,你那里很干净。她的拖把也触碰不到你,就算碰触上了,也只是如玻璃一样的水纹涟漪一下,重归于整固。你的对面是个男子在键盘上打着字,你只看到他的背影。
她非要烦他,一会儿叫他抬起脚来清扫地面,一会儿叫他拿起键盘来要擦电脑桌,一会儿让他把椅子拿走清扫桌子的下面。男子不干了,嚷嚷起来,你非要这时候干活?我不干你什么时候干过?女的也不让了。女的又追加了三个字,神经病。这时候做功课的女儿抬起头来,也重复了一句神经病,看着爸爸没心没肺哈哈笑了起来。
神经病?男子茫然了。
是的,是墙都有两面。
这一道墙,是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的,齐整而坚固。甘露村重来都不缺少石匠,技艺高超的不胜枚举。像这一道墙看墙角的棱角和墙面的整齐度以及石块上錾子斜打出的纹路不过出自三流之手。
这墙是人家的院墙,南院墙。
面东的大门,门外赫然一颗高高粗粗的核桃树。因是深冬,枝桠光秃秃的。
墙的南面是一个小广场,一条路自东南而西北。在西北处正好扫到院墙的东南角。
广场西面有一口井,据说是很古老的一口井了,传闻是刘氏祖先集近十人之力历时半年而掏摸打出。
院墙的南面散乱地堆放了些玉米秸地瓜秧子什么的,正有一老一少坐着小板凳靠着秸秆陶陶然地晒着太阳。
看官,从那房间到这面墙,晒的是一个太阳,而时间忽然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不过请勿担心,时间总是很快的,苍老不了什么。
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从甲地到某地,走着走着忘了自己,好像时间被谁偷跑了似得,突然一个激灵睁开眼原来早到了某地了。
也或者四十年里在两头会做同一个梦,去乙地和丙地都疑心自己曾经去过那个地方。
一老一少不约而同地眯缝着眼晒着太阳。老的够老年已过了古稀,少的够少,五六岁的样子。
他们都没多话,时间在静寂中一颤一颤地敞胸开怀般走过。像夏季五大三粗的汉子卷着裤腿用草帽扇着汗一阵风滚过。猫儿悄无声息忽然向前猛扑,二郎担山黑虎偷心,抓住的却是一团时间。
这孩子也够静的,等爷爷打了一个长长的盹儿,晃晃悠悠回家赶饭。孩子也就左右开弓抱着凳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斜着往南走,几十步远转往一条东西的胡同,第三家就是自己的家。
没到家门,几个少年人停在老人的身前,“二爷爷。这是回家吃饭了么?”
“嗯,嗯,回家吃饭,你们干什么去了,滚这一身的土。”
“二爷爷,我们去南山上翻地,还爬到山顶玩耍了呢。”
“翻地?翻什么地?什么季节呀,真当我老糊涂了吗?你们走吧。”
几个少年从二爷爷身边溜走,二爷爷想,很久没去南山了。
从前有座山,就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的那座山。
胡同南边都是乡邻的墙背,屋子和屋子接在一起,把视线遮住了,看不见山,只有一片不完整的天空。
山上早已经没有了庙,庙有的挪到附近的山上去了,有的搬迁到村庄里去了。没有了庙,老和尚小和尚中和尚自然是良禽择木而栖,阇梨逐庙而散了。
“从前有座山。。。”这个古老而蕴藉深厚历久弥新的故事早在康熙十年(1671年)就在我们这里流行了。
“从前有座山。。。”的这座山,当地人称之为南山。因为它就在甘露村的南边。
从村子的南面趟过一条小河就到了山脚下。
山并不巍峨高大,也非秀峰突起怪石嶙峋,山上也没有绿树成荫虬枝纵横盘结,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座土丘山。
山上长满了萋萋的杂草,狐兔东张西望,野狸和獾闭门中庭散布,刺猬做着家宴,野鸡咕咕说着张家的短和李家的长。
山很贫瘠,几锹下去就见了石头。有的是大小不一的圆石蛋子,有的是深几十米长几十米的大石床。
发现了这种地方,石匠们最高兴。石头也分品色,上等的是青石。分层成绺,几个楔窝下去吃住劲,铁杠子用力一撬,一片青石就下来了。然后就是大变小小成方,哪里需要哪里搬,筑地基砌墙盖鸡窝狗棚垒水沟。
既然山没有看相,那肯定是山因庙而名了。故老相传的几个故事在这里都有影子。如九十九个和尚干活一百个和尚吃饭啦,和尚在这里盖庙诵经其实是为了守护山腹里面的宝藏啦,又后来和尚们恶乞恶行害了人命且窝藏妇女被官府埋入地下只露头颈用犁耙耙掉了脑袋啦,一个野和尚栖身山洞日夜仰望南山啦,等等不一而足。
这无庙无寺的野和尚居住的山洞,叫洛阳洞。那个长大了的抱凳子的孩童曾经在里面呆呆看过。也是石头垒成,约长三米宽两米,已经透风撒气,余韵难再。听说是从白马寺来的大德高僧,应该是法力高强,夙慧定通,不知道为什么眼瞅着佛法僧没有宝起来反而在这里没落。直到现在,那里的人们对游方化缘的僧尼避之唯恐不及,憎恶就不用说了。
还有一说,不是和尚们戒律不严禅功不深武术不精湛,而是被外地来的一个南蛮子破了风水灵气,从此这座山才籍籍无名。
甘露村的东南有个柿子沟,那里有个水洼叫蒜臼子湾,水域不大不足二十平米但却极深极深。夏天也不敢一猛子扎下去,探不到底反而送了性命。有不服气的少年儿郎打赌不服输,一个漂亮的鱼跃下去再也没有上来。
蒜臼子湾的靠南边上有个深洞,这里点上一把火沤成烟,许久之后南山的山腰某处洞穴就会冒出烟来。这说明两个地方是相通的,可中间隔着二三里地呢。南蛮子盗取宝物就是从这里进入的,他先是找了一母同胞的弟兄十人,给了他们很多黄金。
黄金也不是他自己的,是在蒜臼子湾的北边边沿上有几个直上直下的小坑,一年下来水冲入湾里又流向外面,就像过滤机,金就沉淀在那里,正好一年一坑满满的。那山上大约就产黄金。
弟兄十人在蛮子的带领下,鼹鼠一般匍匐前行。遇有障碍手刨嘴啃,禁制处蛮子用巫术破之,一路的狗血粪便,污秽弥漫。
石门前蛮子用一根中空里面储满了鲜艳红汁的草推开了大门,古色古香的石箱宝气氤氲。石盖超乎异常的沉重,非十人之力而不逮。
后来,蛮子拿走了宝物,十弟兄力气用尽呕血身亡,永远地陪伴着空无一物的石箱。
身后的大门吱吱自动关上,蛮子凝神了一下雕刻着龙虎凤图案的石门匆匆离去。 从蒜臼子湾爬出来,明晃晃的天空骤然乌云密布接着暴雨如注,而依稀黑龙白虎玉凤裹头来袭。有电蛇穿空蜿蜒而下,恰恰殛在了蛮子头顶。
从此宝物不知所之,钟灵毓秀的南山从皓齿红唇的少女一下子白发皤然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站在南山顶山,看得一道小河自南面而来在这里打了一个弯,似乎是依偎着南山拥抱了一下撒了一下娇,从南山的北面迤逦而去。
看官,人都有根底,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其实和仁智没多少关系。强说有关系那是因为自己的连接,过去似乎多么美好,而不过是一个安适的需要。阔大的胸怀越挤越小,才想着过去的美好。
过去不见得美好,噩梦联翩。 都别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