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腔陈世芬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领腔陈世芬
川剧的五种声腔,昆、高、胡、弹、灯,各有特色,我最喜欢的是高腔。高腔的特点是徒歌,无伴奏。功夫深、唱得好的,如陈书舫、竞华,深受观众喜爱;唱得不好,原形毕露,难以遮丑,所以很考演员。
高腔之美,还在于帮、打、唱融于一体。这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之一。帮即帮腔,既有领腔又有合腔,不是一般的合唱。它起烘托气氛、展示演员内心世界以及代作者或第三者表态等种种作用,妙不可言。自贡市川剧团的《巴山秀才》,充分地运用了帮腔,而且用得十分恰当。领腔陈世芬则演唱得淋漓尽致,为该剧增色。
陈世芬是川剧第一流领腔。她的声音洪亮圆润,感情充沛,很好听。特别是她无论帮哪一句,都与台上的气氛、演员的情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听她的帮腔是一种艺术享受。难怪80年代《巴山秀才》在上海演出,观众要求陈世芬出来谢幕,并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这显示了上海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
高腔技巧高,难以普及。川剧的音乐需要改革,这几乎是公认的。有人说笑话:相声大师侯宝林,很多剧种都学过,唯独没有学过川剧。但如何改,得认真探索,允许创新,允许失败,允许反复。高腔加伴奏,也可试验。但如果演员不在唱这个基本功上下功夫,躲在乐器这棵大树下乘凉,不如去听器乐演奏会。帮腔,如果随便找两三个人,或声音不好,或感情不投入,或与剧情人物不融合,均无帮腔的特色和效果。打和唱、帮,都得注意音量,演前试音,演出中监控,有问题立即调整。如丢掉这些基本东西去改革,则将南辕北辙,失去高腔的特色。
1987年秋巴金会见自贡市川剧人。右一为陈世芬、右二为杨先才、左二为魏明伦、左三为余丛厚
“加强力度”已成为时髦语言。如果已经认真在干,还欠火候,当然要加强力度。如果没有干或不认真干,首先得要认真。君不闻,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各院团长,先认真干起来吧,否则奢谈改革有什么用?
回头再说陈世芬。听说她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打打麻将,无可非议。但她身体不错,嗓音如旧。从全省来看,川剧没有陈世芬,是一个损失。一些重点戏不妨请她客串(也就是友情演出),也可请她教些学生,并加以录音。多么好的领腔,岂能让她就这样消失!我惦记陈世芬,此文权当我给她的信,以表达我对她的尊敬和想念。
2002年4月11日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