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附 传承川剧的经验之谈——读李致先生的《门外戏谈》三题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李致 2511 2021-04-06 09:0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附 传承川剧的经验之谈

  ——读李致先生的《门外戏谈》三题

  ◎ 刘双江

  我省宣传文化部门的老领导李致先生,自谓“振兴川剧的积极分子”。他不遗余力地为川剧艺术的继承发展鼓与呼,一向令业内同仁感动与尊敬。2008年,他在《川剧与观众》报开了一个专栏《门外戏谈》,系列文章的每一篇,言简意赅,点到为止,都是他工作实践、见闻所及的切身感受。以目前川剧的状况,我以为做好传承川剧的工作是最为关键的,此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传承川剧艺术的角度,我谈三点阅读《门外戏谈》的心得体会。

  一、若要人迷戏,除非戏迷人

  这话出自合江县川剧人刘俊明同志在川剧理论研究会一次年会上的发言。李致先生多年来出席川剧活动的大会小会上,都要引用这句“名言”,在《门外戏谈》中三四次提到它。这句平凡而朴实的话,表达的是具有普适性的真知灼见,值得川剧人认真思索。

  李致先生在《赢得观众的途径》一文中明确地说:“赢得观众,最关键的仍是‘若要人迷戏,除非戏迷人’。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奢谈。”事情真是这样,无论当今群众文化生活的选择是多么多种多样,无论川剧的生存发展是多么艰难不易,但要川剧为群众所接受、所欢迎、所喜爱,没有什么妙计,只能是:能够迷人的好戏。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奢谈”。

  李致先生又在《多做工作让领导重视川剧》一文中,谈到如何争取领导支持时再次强调:“最好的办法,是挑一些好戏请他们看……用戏来迷人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固然深深怀念小平同志主政西南大区工作时,号召南下干部看川剧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讲话,以及繁荣川剧艺术的切实措施,但真正令南下干部、外省人、国内文化名流、专家学者喜欢川剧的原因,仍然是能够迷人的好戏。李致先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常常说:“看了《柳荫记》,从此爱川剧。”

  二、老艺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充分发挥出川剧老艺人的作用》一文中,李致先生称川剧“老艺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回顾一下大家对川剧曾经的赞美: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表演精湛,特技精彩;声腔、锣鼓、服饰、脸谱……独具一格。这些无不体现在一代又一代老艺人身上。川剧在它最为兴旺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了不少堪称经典、杰出的好戏,这与其时为川剧掌舵、把脉的三位老人家李宗林、任白戈、李亚群尊重艺术规律、知人善任有关。凡在整理改编、创作、排练中要出新意、换新貌时,无不请老艺人参与其事、亲临现场,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艺、经验和聪明才智,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得相当好,表现得相当完美。反观后来某些轰动一时的试验改革,和自以为是具有现代性的剧目,虽然进行了“新的创造”(自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以及实践探索的不确定性),但却未能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并得到观众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我以为: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川剧老艺人的出谋划策和积极参与。

  李致先生这些话,对于现在的文化部门和剧院团干部是一个积极的、诚恳的提醒。

  川剧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专门的川剧传承人,是因为川剧的技艺、诀窍和很宝贵的经验,很具体的手法,是要口传心授才能达到的。除了书本、课堂、各种形式的培训之外,老艺人手把手地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之故,李致先生说:“川剧界的老艺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学生。”我以为:很内行,不是“门外戏谈”。

  三、抢救继承,任重道远

  在林林总总的报刊中,广东的《南方周末》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它在《时局》专刊中特设一个专栏《不是官话》。摘录各级官员实事求是的谈话。我读了李致先生的系列文章,拈出几段,可以进入“不是官话”之列。

  他在《认真做好川剧光碟》和《赢得观众的途径》中说:“目前,省电视台尚无固定时段播放川剧,这是一个遗憾。我相信他们终归会加以补救。”“用电视传媒播放川剧,是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惜四川电视台不重视这个工作。”相比之下,陕西卫视、山西卫视、河南卫视、安徽卫视竭尽所能地宣传、推广秦腔、晋剧、蒲州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四川电视台实在是无所作为。

  李致先生曾说:“我多次强调,决不能认为振兴川剧‘抢救’的任务已经完成。全省要有一个计划,由省市分工负责完成。”在《逐步恢复好的传统戏》中,他在肯定了《变脸》《金子》《易胆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之后,坦言“相对来说,恢复传统戏的工作,我们还做得很不够。川剧的几大‘记’即《柳荫记》《玉簪记》《焚香记》《彩楼记》,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大放异彩,为川剧赢得观众,却至今没有恢复上演。”以上几段话,我以为不是官话,是真话。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