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白塔秋枫——蓝光临艺术生涯》序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李致 2438 2021-04-06 09:0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白塔秋枫

  ——蓝光临艺术生涯》序 注释标题 本文系与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杜建华共同撰写。

  在21世纪的川剧界,蓝光临先生是业内公认的小生行的大师兄,同辈的表演艺术家们都尊称其为蓝哥哥,既是出于对其年于八旬高龄的尊重,更是对他精湛的表演艺术、深厚的文化学养的油然敬重。

  蓝光临是四川广安人,他走上川剧艺术这条道路,也有其“家学渊源”。其祖父蓝廷益早年在家乡广安井溪乡创办围鼓班子清风票友社,堂兄蓝光玉就是一位能打会唱的川剧玩友。耳濡目染中,幼年的蓝光临便能像模像样地唱上几曲,颇得父老乡亲的夸赞。后因家道中衰,无奈之下,父亲将十岁的蓝光临和八岁的弟弟一同送进了“三三”川剧改进社(川剧界习称“三三”剧社)学艺。“三三”戏曲改进社1944年成立于广安县,前后开班过两期,先后招收科生一百余人。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也是当年共产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长期坚持开展武装斗争的区域,“三三”剧社的主要创办人有潘云成、王贵昌、杨玉枢等,他们既是教员也是演员。其中杨玉枢是中共地下党员,王贵昌老师对川剧音乐有深入研究,还聘请过京剧老师教学武功。“三三”剧社的教员们思想新派,志在川剧革新,对科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戏班子。年幼的蓝光临在这里受到严格训练,初学老生行,后学小生行,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后随剧社到重庆等地大码头演出,逐渐崭露头角。

  蓝光临是一位学艺于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的艺术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川剧艺人们称谓川剧的黄金时代,川剧艺苑名家荟萃、新人辈出,蓝光临便是当时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他嗓音明亮,唱腔优美,形象英俊,勤学苦练,尊师重道,戏路宽广,深受观众喜爱。由于其在观众中的良好口碑,在1952年随剧社到达成都演出时,被选入了当时的四川省川剧团。从此,他在党的培养下,通过文化课、音乐课等专门学习,刻苦钻研,艺术水平和文化知识得以不断提升。之后转入成都市川剧院,他先后拜师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彭海清和曾荣华,专攻文武小生。在那一时期,他担当了新编剧目《卧薪尝胆》《夫妻桥》等名家剧目的主演,优秀的剧本加之他精湛准确的表演,韵味十足的唱腔,蓝光临之名不仅传遍四川,也随着剧目在北京等地的广泛演出而闻名全国剧坛。

  在川剧演员中,蓝光临素来以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于刻画角色、乐于唱腔雕琢而著称。他擅长的剧目有《夫妻桥》《周仁耍路》《杀船》《问病逼宫》《铁龙山》《经堂杀妻》等,虽然都是传统剧目,但他绝不会老戏老演,总是在唱腔、表演各方面精心打磨,推陈出新,尤其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来突出人物的内心悸动,善于以唱腔念白轻重疾徐的变化来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激荡,如《石怀玉惊梦》《情探》《越王回国》等,都是经过了他的精心打磨而成为川剧精品折子戏。

  除了其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卓越创造之外,蓝光临之所以受到同行艺术家的一致尊崇,也许还有另外几个原因。在川剧界,他是第一个被聘请到法国进行艺术交流和讲课的艺术家;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堂,他却加入了成都的诗词学会,成为一名古体诗词的多产作家;退休之后,他竟以中国的大诗人为题材创作了三部川剧大戏:《李白梦》《东坡情》《薛涛泪》,令人叹服。由此他更受到后辈川剧演员的崇敬,当今川剧界小生行无不以能拜师蓝光临为荣,通过他的精心指导排练,陈智林、肖德美、王超先以其师的代表剧目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推进和发展了川剧小生艺术。

  几十年来,他书写了数十篇川剧文章,既有自己的从艺经历,也有演艺体验的理论总结,不但有观看演出的评说,也有川剧剧本的创作,可谓品种多样,精彩纷呈。现在,他将自己一生的作品选集出版,难能可贵,可喜可贺。这部近四十万字的书稿,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编和第二编为童年、少年学艺经历;第三编《动荡岁月》主要记述科社演出的历程和奇闻轶事;第四编《感悟之年》是对自己演出剧目和演艺事业的艺术总结;第五编《川剧之幸》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川剧的喜爱和对川剧事业的关怀;第六编《桑榆非晚》是作者创作的川剧三部曲。每一编中,作者以自叙体的讲故事方式,以事件为中心分若干小标题,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或表达个人的艺术见解。从不同角度记述了七十多年来川剧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和原野山间的涓涓细流,读来趣味横生,令人耳目一新。

  自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至今已是三十六年。当年如像蓝光临、左清飞等一代振兴川剧的中坚力量已退出了舞台,但是他们却退而不休,脱下戏装又拿起笔来,毅然担当起历史的责任,记录下自己一生的从艺经历和艺术精华,为川剧传承宝贵的艺术经验,为中华民族文化积累丰富的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和后辈青年川剧工作者向他们学习,继承前辈艺术家对艺术执着追求、精益求精、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为新时代川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做出新贡献。

  2018年国庆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