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昭君》的封面构思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谈《王昭君》的封面构思 注释标题 本文原载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研究室编《装帧》第16期。
◎ 陈世五
曹禺是当代一流剧作家。当我获知为他的新作《王昭君》进行封面设计时,情绪不由得有些紧张,担心搞不好会“佛头着粪”。同时有一星期内完成的要求,更加重了内心的惶惑和空虚。
有关领导向我转告了曹禺同志对这个封面设计的一些设想,并提出也可以按自己的构思来大胆设计。这才打消了我的顾虑,增加了勇气和信心。
《王昭君》书影
封面上表现的必须和作品的基调交相辉映,这是封面设计构思的基本要求。为此,应当先了解原作内容的基本精神。作者在《献辞》中谈道,这个剧本是周总理生前交给的任务,并说:“我领会周总理的意见,是用这个题材歌颂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关于〈王昭君〉的创作》一文中又提到:“王昭君不是一个哭哭啼啼的妇女,而是一个美好的形象。”我认为,这是曹禺同志创作《王昭君》的主导思想,这就构成了剧本的明朗、开阔、融洽的基调。
《王昭君》扉页
《王昭君》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的时候。我想,在封面上不仅要表明这本书是个历史剧,也要让人看得出是现代的文艺作品,同时要有一定的传统民族风格,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的设计。
起初,我打算用插图或剧照来作封面,便根据川剧剧照画了一个王昭君怀抱琵琶的形象。结果,感到一般化,不含蓄,效果不理想,也不能说明问题。后来,我便围绕着民族大团结这一主题来进行构思。开始时,我脑际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圆形,因为圆形象征着美满、完全、团圆。接着又联想到这个圆形可以用古代图案来表现,如古代的铜镜。铜镜也是古代宫廷妇女常用之物,用来表现历史题材岂不好吗?主意一定,就选了“云马葡萄”和“鸾凤和鸣”两个铜镜图案,经过一番比较后,我认为:第一个图案虽然可以说明兄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但第二个图案更富于喜庆色彩,并蕴含着民族团结、联姻的寓意,与主题更为贴切,于是决定选用这一个图案。
在具体构图时,为了追求布局的新颖别致,我把图案画得较大,使铜镜突出醒目,位于书的左边位置上,并把图案的一部分延伸到书脊和封底。这样,便给书名留出显著的位置,构图也避免了呆板,产生新鲜活泼的感觉。至于书名的字体,我考虑到要体现出作品是古代题材这一特征,便选用了汉隶体,用传统的直排书法,放在右边位置上。在色彩使用上,按照主体的要求,应避免冷清之感,我选用了具有明快特点的淡柠檬黄作底色,烘托出喜庆欢乐的气氛。这种颜色也是古代宫廷中常用的色彩。铜镜图案就用它本身的铜色,不过为使它不致太跳,便适当提高其明度,使之与淡黄的底色协调。书名最初想用黑色(即淡黄—浅棕—黑),但考虑到黑色字放在明亮的黄色上,一轻一重可能不够稳定,后来又考虑用明暗度与底色图案色相近的深棕(淡黄—浅棕—深棕),但是,显得平淡软弱。最后,我采用的是与任何色都能协调的金色(淡黄—浅棕—金),借此形成一种欢庆而响亮的进行曲一般的气氛。当然,滥用金色往往会带来富丽堂皇、华而不实的感觉,但只要配色适当,融洽协调,与书的内容相称,就会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封面设计完成后,整体感觉是明度大,显得分量有些轻飘,我又设计了一个深紫色的连环衬页,与封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淡黄—紫),以弥补色彩上的不足,也可增加一种少数民族装饰色彩的效果。我还同时设想,这也可以在读者翻开封面时,产生面对舞台幕布的感觉。
封面设计要有时代特色。在《王昭君》的封面设计上,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利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尽可能地体现出该书既是古的又是今的,让这似乎矛盾着的两方调和起来。我期望,目前的设计能初步做到这一点。我进而想到,如果把它的图案缩小,排列起来作底纹使用,可能效果就同古锦作封面的古书一样了。使用民族传统图案,也要有所创新,使之尽可能体现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健康、朴实,充满奋发向上的格调,表现出高度的文明。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