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二章
香港商人
香港人的灿灿黄金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搏”出来的。
香港商人喜欢说“搏一下”,大概就是争取一下的意思。这比“试一下”分量要重,不像试那样轻描淡写。搏,就是要整顿精神,全力以赴。搏,多少带有一点冒险的精神。
1.要利字当头
因为在香港这样的金钱社会,有了钱,你就拥有了一切。
在香港,只要付钱,即有人代为料理一切家务(女佣服务愈来愈企业化、制度化);只要付钱,即有人代为哺育婴儿(育婴服务愈来愈专业化、全面化了);只要付钱,即有人代为按摩及放水洗澡;只要付钱,即有人代父母讲故事或唱歌给子女听;甚至只要付钱,即有人代为生育子女。在这个金钱万能的社会,金钱大有取代母亲、取代太太之势!
“金钱至上,个人第一”被认为是香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而且影响到香港的家庭。从家庭与社会关系中看,香港人“利”字当头,以家庭经济利益为本位,并把家庭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上,而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对功利亦诸多计较,一个人在家中的地位往往要看他在家中经济奉献的大小;在香港,人们对亲戚朋友甚至“自家人”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往往是以能否换得自身更多利益为出发点的。
在香港新一代身上,功利主义表现得尤其直露和强烈。香港的孩子,已经很久不爱读书了,每个孩子站出来都会“醒目”得令你眼前一亮,但就是少了一股“书香”。
一些年轻的父母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上:“生仔至紧要个醒目,赚到钱。”
香港是一个由富有者支配的社会,其他团体都屈服于货币的诱惑。可以说,香港的一切事物——包括音乐、艺术、文学和体育运动都商业化了。香港的聚财者,包括那些大商人、金融家、实业家的社会声望和地位,都是由他们所占有的财富营造出来的。社会上最流行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聚财文化。聚财者成为人们心目中赞许的偶像、崇拜的楷模。
在这样的商业社会,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完全颠倒过来了,拜金主义盛行,钱财往往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惟一标准。中国传统的温情脉脉的柔情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金钱关系更胜于至亲挚友关系。因此,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区,但是它是“西化”甚深的地方,香港商人身上含有很高程度的西方文化特质,他们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思想。
在港商的生活词典里,挣钱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因为不挣钱,经商者的一切理想都只能是空想。因此,香港“电影皇帝”邵逸夫从不掩饰自己的商业目的——赚钱。“报业大王”胡仙小姐更是坦言:少谈政治,赚钱为上。
在商言商,言商即是挣钱,这个道理在港商看来,再自然不过、也再简单不过了。
在香港,不仅像邵逸夫、胡仙这样的富豪级巨商重视取利赚钱,就是一般的港商,都同样把赚钱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他们生活目标的功利主义色彩十分分明。
香港是金钱的社会,利字当头,在与他们做生意时,注意几点:
(1)与他们可以大胆讲价谈钱,也不要谦让,能赚则赚,把利己放在首位。
(2)少来情感色彩,他们不会吃你这一套。
(3)所有的行业都有商机,可以大胆去发掘。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