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附录一 华与华简史

  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一、前传——家族的历史

  2002年,华与华在广州成立。华与华这个名字,含义是创始人华杉与华楠。

  我们哥俩出生在贵州省道真县一个教师家庭,我出生于1971年,华楠出生于1974年,所以华楠经常说华与华“Since 1974”。

  我们出生的年代,还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候的英雄,是“越穷越光荣”,还有“白卷英雄张铁生”,也就是说,谁最没有钱,最没有知识,而且最蔑视财富,最鄙视知识,谁就是国家英雄。

  不过,到了我6岁的时候,也就是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紧接着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科学的春天”,科学家成了英雄,“知识就是力量”成了口号。我的父母都振奋了起来。

  父亲毕业于贵州大学数学系,当时在道真县上坝公社中学任数学老师。母亲先后在上坝小学、上坝中学教书。因为比父亲晚一年上学,正赶上刘少奇倒台,出身不好的地主子女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她只上了一个“劳动大学”,算大专文凭。母亲看到恢复了高考,以后考大学要考英语,她看看全县也没有两个英语老师,以后谁来教自己的两个儿子英语呢?于是她开始自学英语。

  父亲有极强的理财能力,他总是能用很少的钱,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好,能定期资助有困难的亲戚,自己还能有储蓄。不过,当时他们的钱也不算很少,在70年代,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有七十多块钱,已经算是宽裕了。我出生的时候,父亲竟然能每月拿出15块钱工资给我请了一个保姆!全县只有县长家和我家有保姆了。我的保姆姓赵,爸爸妈妈叫她“赵大孃”,也是我家的亲人了。等到母亲要学英语的时候,父亲又马上拿出六十多块钱,买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这也是一笔巨款,但是对于他来说毫不困难。于是,母亲就开始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英语。

  后来县里办了夜校教英语,老师是彭乾中,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系,我怀疑他是全县唯一一个能教英语的人。彭老师是我父亲的好朋友,几年前来上海时还到我家里做客,大概因为学英语的缘故,他也是全县最时尚的人,我记得他后来是全县最早有摩托车的。彭叔叔一直是我的偶像。

  母亲就在彭老师的班上学习。从上坝公社到县城,要骑车十五公里山路,她上完夜校要骑车赶回来,第二天清晨还要带学生出早操。但她既不怕辛苦,也毫不畏惧夜里一个人走山路,她就是这么好强的人。夜校毕业,母亲又争取到机会,去贵州大学英语系进修两年,终于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而且是高三英语的“把关老师”,就是一直教高三,专门训练学生对付高考的魔鬼教练。我和弟弟后来都在母亲的“把关”下参加高考,英语都取得了好成绩,一切就像我母亲计划的一样。

  不过,不要误以为我们的英语很好,我们只是能对付高考,是“高考英语”。

  母亲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我表哥张亚群。因为我父母都是老师,我家就成了父母双方家族子弟的教育基地,我还没有上学,就有表哥表姐们在我家住着准备考大学。我表哥张亚群,一米八的大帅哥,初中毕业考技工学校,六门功课考了一百八十多分,毕业当了五年工人,突然来我家跟我妈说:“嬢嬢!我要考大学!”我妈取笑他说:“你高中都没念过,考什么大学?”张亚群指了一下我们家客厅的双人沙发说:“我就睡这里。”我看了一眼那沙发,他的脚肯定得跷到扶手上了。张亚群到我家,从A、B、C开始学起,就一年时间,他高考英语就考了八十多分,考上了北京语言学院英语系。现在他生活在加拿大。

  这是张亚群的时代,不是张铁生的时代了。

  再说回1977年,不,应该是回到1976年,在我5岁的时候,父母开始对我抓教育,那时候我每天有两个功课,一个是早上,妈妈带着我跑步。我们居住的上坝中学,在一个山谷边,谷底是一条山涧,山涧上游有一个小瀑布,叫飚水岩,飚水岩下有一座桥,是通往遵义市的公路。妈妈就带着我跑过那座桥,顺着盘山公路跑到半山腰,停下来给我讲一个故事,武松打虎、李寄杀蛇、曹冲称象什么的,回到家呢,我的功课就是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这是我最早接受的写作训练。第二个功课是书法,每天用格子本写铅笔字,写多少不论,写完我爸爸检查,写得好的字他就打一个圈,打满五十个圈算完成任务。这些训练打下了我的语文基础,以至于我从小学到中学毕业,每次作文差不多都是班级的范文,1988年高考,我语文考了全校第一。不过华楠说他高考语文是全市第一。(后来我家搬到六盘水市,父母在水城矿务局中学教书。)我相信我们学校的第一名,大概率就是全市第一。所以我也可能是全市第一。但是当时确实没查过,就这么一直让他得意了。

  在学龄前,妈妈教我语文,父亲教我算术。那时候除了科学家,还有一种人很英雄,叫“神童”,神童里面最厉害的,是能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就是13岁上大学。经历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之后,中国特别急于培养科技人才,我父亲就特别希望我以后能考上少年班。当时,少年班有两个学习模范,一个叫宁铂,一个叫谢彦波,我父亲总是给我讲他们的故事,其中讲到宁铂如何刻苦学习,坐在火炉边读书,火炉把他的裤子烤焦了他都不知道。我也很神往那样的刻苦,也坐到火炉边去读书,看看能不能把裤子烤焦。我慢慢地把膝盖靠近火炉,太烫了,终于没能坚持到烤焦,就放弃了。

  父亲又常常跟我讲诺贝尔奖,说最了不起的科学家就是能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科学家,拿诺贝尔奖,就是我的童年梦想。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县城来了一个摄影师,他带了一块布景板,上面画了一架飞机在蓝天飞行,窗户的位置是两个洞,孩子们就坐在布景板后面,把头从那个窗户孔露出来。我怀疑是不是每个小孩都去照了那张相,因为我们那个星期的语文课,写作文的题目就是这个飞机摄影。所有小孩写的都是“我仿佛驾驶着飞机在蓝天翱翔”,只有我写的是“我仿佛坐着飞机出国考察”。父亲对此很开心,觉得他儿子志向不一样,他叨咕了这事很多遍,否则我都不会记得这件事。

  在一个教师家庭,学习就是第一大事。每年我们兄弟俩只有一天可以合法地全天不学习,那就是新年的除夕,大年初一也是必须学习的。这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一天没学习,就有很强的罪恶感。

  谈华与华的历史,我首先讲家庭和小时候的成长,因为我们是家族兄弟公司,而且完全是父母训练出来的。不过父母当初也想象不出后来中国的巨变,那时候发挥最大想象力设想的最好人生,就是考上大学,留校任教;或者出国留学,回国报效。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其他了。

  我还要上溯到我的家族历史,因为我们家太传统,太标本了,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最标本式的传统家族,而家族的历史也和我今天的事业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家族保存了一千六百年的家族史,一千六百年的基本脉络清清楚楚;八百年每一代都有名字;三百年每一代都有详细的事迹记录。

  三百年前,我的祖先华有端从福建连城华家亭村移民四川资阳,投奔他的大哥华有君。有端开始时做货郎,走街串乡,贩卖一些针线玩具之类小商品,攒一点钱,就买一小块田,慢慢积攒起来,成家立业,成了一个农夫。他和大哥华有君,以及亲家廖氏,三家人房子挨在一起,叫“华廖亲”。现在他大哥的房子还在,成了家族祠堂。

  幸福的生活没开始多久,沱江就发了一场洪水,有端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淹死了,房子也塌了。有端破了产,又重新开始,勤耕俭积。“勤耕俭积”这四个字在家谱中出现频次很高,还有另外四个字,“开基创业”。总之,祖先的功绩就是勤耕俭积、开基创业,然后才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中国传统。

  华有端四十二岁那年,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位夫人改变了我们家族的命运,因为她带来了知识,带来了文化,带来了文明。新夫人姓魏,嫁进来时二十四岁,也是老姑娘了。她的父亲叫魏显邦,是当地宿儒,私塾先生。魏夫人从小就跟她父亲读书,会背诵整部四书。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标准教材,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书。魏夫人全部可以背诵下来。她嫁进来之后,就成了整个家族的中心,因为她有文化,还能讲故事,给妯娌和孩子们讲《今古传奇》,那是明代的一本小说,也都是我熟悉的书。

  魏夫人改变了华氏家族,到他的儿子华兆蕙,华氏成了富足的耕读人家,家谱中留下好多宾客往来的诗文。到我父亲的曾祖父华光瑶,他是县里的神童学霸,当时资阳有三大学霸,跟江南四大才子差不多,叫“资阳三光”,因为三个人名字里都有一个“光”字。家谱里有华光瑶参加科举考试时县太爷给他写的评语,我记得县太爷说他的文字气势如虹,“横扫千军”。可惜他的文章没有留下来。

  从华有端到我,是第九代。我觉得魏夫人还直接影响着我,这就是家道、家运、家风、家学吧!除了经营华与华,以及写作品牌营销的专业书籍外,我还是一位史哲作家,《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在中国销售了五十万册,而且已在韩国和泰国出版,我希望以后能在全世界出版。《华杉讲透〈论语〉》目前销售了九万册,《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第一册)》也已经出版。我希望我能把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智慧介绍到全世界。

  童年的华杉、华楠与父母

  二、曾经有一个机会让我成为富二代,但是我爸没抓住!

  中国的高中学制是三年,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要进行文理分科,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我的文科成绩好,不喜欢理科,所以我希望进文科班,但是父亲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你学文科,以后再有政治运动,要挨整!”我极不情愿,但从小就是听父母的安排,也不知道世上还有可以不听父母的话这回事,就进了理科班。

  1988年高考,父亲说:“以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肯定大发展,你去中国最好的汽车学院学汽车吧!”于是我考进了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内燃机专业。

  后来华楠考大学的时候,父亲说:“以后我们国家会有很多五星级酒店,你去学酒店管理吧!”于是华楠考进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父亲对国家的发展判断是准确的,但是对我们的判断有点偏差。我实在不擅长搞机械工程类专业。上实验课的时候,拆开一个最简单的195柴油发动机,我从来没能把它重新装配回去过,总是装配好了,还多出几个零件在外面。

  大学四年,我除了应付考试,就是谈恋爱、踢足球、读书三件事。一是读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两千多年前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商鞅等;还有就是醉心于兵书战策,《孙子兵法》自然不在话下,《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鬼谷子》都没落下,不过我喜欢战略,不喜欢阴谋。《孙子兵法》我很喜欢,《鬼谷子》我就厌恶。《战国策》我也熟读,但是阴谋诡计太多了,不喜欢。之后就是历史,各种中国史书,最重要的两部是《史记》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有三百万字之巨,全是古文,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部书,但是很少有人能读完,我前后读过四遍。现在写作《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算读第五遍了,估计要写七年,总共五百万字。

  我的大学时代,就在阅读中国历史中度过去了。这时候我也不想当科学家拿诺贝尔奖了,因为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我的理想是做哲学家、思想家,最差也要做一个专栏作家吧!我觉得专栏作家也挺酷的,总之就是有思想,然后能写作文影响他人的思想,帮助大家形成看法。这个影响和形成大众看法的工作,就是宣传家的工作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想到这一层,事实上,这正是我成为广告人的萌芽。

  1992年,我大学毕业。那时候中国的大学生还是由国家分配工作,但是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四年,深圳、珠海等特区已经很火热,可以不要国家分配的工作,自己“下海”了。我就决定下海,自己去找工作。东北的气氛还是比较保守,同学们会问我三个问题:

  1.你不是学企业管理的,怎么下海经商呢?

  2.你没有户口怎么办?

  3.你以后怎么能有房子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说国家主席也没有一个“国家主席专业”,好像不是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因为熟读历史,对《商君书》很熟悉,知道让人民保持贫穷,和限制人民迁徙,是法家统治术的两大基石。既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越穷越光荣”了,第一条已经取消了,第二条一定不能独存。所以我说户籍制度一定会取消。同学们都认为我说疯话。我也没有想到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户籍制度还在,但毕竟已经远远不是原来那个户籍制度的概念了,国家没有限制人民的迁徙,也没有在这方面给我带来困难。

  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房子怎么办。我不知道,那时候也绝想不到可以买房子,我说:“我爷爷有房子,我父亲也有房子,总不至于我没房子吧!我也不知道房子从哪儿来,但总会有吧!”这是我的性格,未来不可预测,老是想以后怎么办,没有意义,我只决定今天要做什么,把未来交给命运和运气。

  父亲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说:“就是应该去!开始几年困难,家里拿钱支持你。我要是在你这个年纪,我早就去深圳了。八十年代深圳刚开始招聘,我和你妈妈就想去,但是考虑到那边教育不行,怕影响你和弟弟读书,才放弃了。现在想来,当初的担忧都是错的。”我这才知道父亲也曾经想去深圳,他思考这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有深圳这个地方!正所谓——曾经有一个机会让我成为富二代,但是我爸没抓住!现在父亲愿意支持我去闯,我就可以啃老了。没想到,我这一啃,啃了三年半!

  三、银湖好大雾

  1992年我大学毕业,直接到了珠海。不过开始几年,我都没找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没方向,中间有过两份工作,跑过新疆,还曾经“倒煤”,我在珠海市外贸开发公司承包了一个部门,从贵州把煤炭贩运到广东化州,不过我前后大半年,只做成过五个车皮,三百吨煤的生意,实在是不成规模,也养不活自己,于是又重新找机会。

  从1992年到1995年,我的收入都无法养活自己,这就像我爸说的,他寄钱给我“闯”。所以我做了三年半的啃老族,也让我到现在都能理解啃老族,但是你不能啃习惯了,就畏惧社会,成了套中人。

  那时候真是找不到自己到底能干啥,宝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但是,志气还是很大!身无半文,胸怀天下,每天仔细阅读《粤港信息日报》《投资导报》什么的,关心祖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在大排档喝着海珠啤酒,和朋友们畅谈发财大计。1995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试论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投资方向》,纯属自娱自乐和以文会友,大意是说农业产业化、企业并购和家电连锁三个设想,我的一位朋友阿邓读了说:“华杉,可以啊!像王志纲的手笔耶!”我问:“你认识他?”阿邓说:“见过一次,我有他名片。”我说:“赶紧找出来!”

  王志纲是新华社广东分社著名记者,那时候写了好多的大文章,我们都是他的读者粉丝,我就照着那名片上的地址,把文章寄给他,又附了一封信,署名“冒失鬼华杉”,意思是希望得到老师指点云云。

  后来据王老师说,每天收到这样的信太多,翻一下就扔垃圾桶里了。还好当时王老师的父亲也在场,他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校长,搞了一辈子教育。王校长把我的信捡起来,说:“我看这个冒失鬼还不错,喊来见一下嘛!”我的传呼机就响了,1996年1月6日,我到广州见了王老师,从这一天起,我的职业生涯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第一次见王老师,真让我振奋!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他说:“我要开创中国的策划产业,我要建立中国的商业思想库。”另一句话呢,就是他的口头禅:“我在中国……”总是说我在中国如何如何。我想起当我还是一个“神童”的时候,还是有点资格说“我在道真县如何如何”的,什么时候我也能说“我在中国如何如何”呢?

  我说:“王老师!我来跟您干吧!”

  老师说:“要考试!”

  我说:“请出题!”

  题目是要我写一个关于投资建设广东省文化中心的项目建议书。我在中山图书馆待了三天,把建议书交卷了。王老师说给85分,就把我收下了。从此我加入了王志纲工作室,包住宿,工资1000块一个月。

  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贵族学校写一条电视专题片文案。那时候老师身边有一批文化人跟着他炒更的,其中一位小伙子叫罗勇,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罗勇带着我写的这条片子。我们俩讨论得兴奋起来,罗勇说:“小华!我打字快!你口述!我打字!”我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地说,罗勇在电脑前打字,很快就弄完了。这工作太适合我了!

  很快到了春节,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也结束了。结束后王老师就给大家分钱,其他人都是炒更没有工资的,做完项目再分钱。我是领工资的,没想过会参加分钱,但王老师也给我分了一份,3000块!所以我这第一个月挣了4000块!春节我就坐飞机回家了。我的火车时代结束了,进入航空时代。

  王老师的策划事业蒸蒸日上,他是中国策划产业的一个启蒙者,启蒙了好多人,包括我。而且,我“发财”了,一千块的工资实际上领了不到三个月,工资奖金都蹭蹭地往上涨。第二年,我就跟女朋友结了婚,在珠海买了房子,站在窗口踮起脚还能看见海景。

  多年以来,王老师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取笑我:“小华刚到工作室的时候,衣无领,裤无裆,到了工作室,很快就手里抓着大哥大了。”王老师在钱财上从没亏待跟他的人,就是这样。

  1997年,王志纲工作室来了一个捣蛋鬼,叫陈竹父,之前在广告公司干过。现在也在上海经营一间广告公司,叫天阿广告。

  陈竹父捣什么蛋呢,他跟我说:“华杉,你不能跟王老师!”我说:“为什么?”我刚刚脱贫致富,正在兴头上,还远远没到想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说:“王老师是中国传统智囊,不是职业社会的专业人士,你跟他,没专业,最后你也成不了他。你应该去干广告,我看你最适合干广告。”

  “广告?广告不就是卖挂历吗?”那时候各公司年底都要印挂历,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就是200块钱底薪,去拉单印挂历,这工作太低档了吧?

  “广告一点也不低档!奥格威你知道吗?”

  “不知道!”

  “有六个广告人上过《时代周刊》封面,奥格威是其中之一。奥格威还有两辆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不是英国女王的车吗?”

  “英国女王只有一辆,奥格威有两辆!”

  哦,原来做广告可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还可以有两辆劳斯莱斯,开一辆,家里车库放一辆。

  我问:“他们有写书吗?”陈竹父给我开了一个书单,那年春节,我把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霍普金斯《科学的广告》、韦伯杨《广告人日记》,还有台湾一位姓刘的老师写的书,通读了一遍,嗨呀!这玩意儿太适合我了!我不仅能干,而且肯定和他们干得不一样,我会超过他们。我奋笔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我们的战略和战术》,就是我进入广告业的事业理论,主旨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这是“华与华=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的雏形,经营上也可以放大客户的项目和咨询预算。

  1998年开春回来,我就找王老师辞职了。王老师很失望,他历来是“君子不器”的观念,强调的是通识、洞察,最忌讳的就是“专业”。我要去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他很不以为然,但看我去意已决,还是支持鼓励我。我也很舍不得离开,情绪不是很高。那时候工作室已经不在广州,而在深圳银湖,走的时候是一个雾天,我给工作室留下了一首诗,说诗也不是诗,说词也不是词,因为跟哪个词牌也对不上,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回车”,就是写一句敲一下回车键的意思。

  回车一首《银湖好大雾》:

  清风浴雾,

  隐隐婆娑树。

  无限风光在险峰,

  人道仙人住。

  我欲登高作赋,

  何处拾级觅步。

  兜转徘徊迷了路,

  银湖好大雾!

  四、广告生涯

  1998年2月,我到深圳力创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工作。力创是中国第一代的CI设计公司,当年的代表作有嘉陵摩托、扬子电器、乐凯胶卷等。力创专门为我成立了力创广告公司,这样,我初入门进入广告界,就做了广告公司总经理。

  从来没人教过我做广告,这就让我二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上任做力创广告总经理,我的第一个任务倒不是广告,而是替临时走不开的设计公司总经理出一趟差,带设计公司的团队去贵阳,给南方汇通做CI标识提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平面设计。在力创工作期间,我结识了几乎所有中国第一代的平面设计大师,也养成了我对标识和字体的判断和审美,特别是字体。后来我读《乔布斯传》,他讲到年轻时学习字体设计对他的影响,我深有同感。有了判断和审美,就知道自己没那个手艺,所以之后华与华的几乎所有标识和字体设计,我在自己团队完成设计之后,都会再请大师修改。手艺这东西,没有张屠户,就得吃混毛猪!别人动动手就两小时,你花两年也是白费,我深刻地懂得这道理。现在配合我比较多的是深圳华思设计的刘永清,他特别愿意跟我学习,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期。所以,华与华的很多设计都是请他参与。

  说回我的广告生涯,处女作是深圳的喜悦洋参,当时我们用一个印第安酋长的形象来作为喜悦的品牌形象,设计了所有包装和广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入门第一脚就踹对了,这个对我很重要,因为我一开局就走在了正确的经验上。

  1997年,华楠从中山大学毕业,在一间旅游专科学校做了一年老师,然后也下海干了广告。华楠一进广告界,就显露出他的文案天才,他的第一句广告文案作品,是广州海珠区的一个房地产楼盘,他写了一个标题,叫:“海珠的珠在哪里?”我觉得这个标题真不错!后来我在珠海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叫凤凰花园,我也用了这个标题,叫:“珠海之珠,凤凰之冠。”可惜那时候还没有华与华方法,如果是现在我就不会用“凤凰之冠”,而是直接说“珠海之珠,凤凰花园”,而且我会买下《东方之珠》歌曲的改编权,然后教会全珠海人唱:“珠海之珠,凤凰花园,就在情侣路香洲码头对面!”

  华楠先后在合众广告和英扬传奇短暂地干过一阵子,然后他就自己干了。我劝他去奥美什么的学习一下,他不愿意,要自己挣钱,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一间叫“平方”的广告公司。那时候广州是中国的电视广告制作中心,他们的生意,就是打听到哪个企业要拍电视广告,然后做好创意去提案,如果客户认可,就接拍广告,挣制作的钱。

  如此各自做了四年,2002年5月,华楠跟我建议,我们俩做一间兄弟公司算了。2002年7月,我们在广州注册成立了华与华。

  五、咨询公司也要请咨询公司咨询咨询

  2002年7月8日,华与华在广州成立,公司开张时5个人。我们在广州天河建和中心租了一间办公室,有十六个座位,不过,直到我们离开广州,也没有坐满。

  第一个客户是竹林众生牌双黄连口服液,一年给一百万元。我印象挺深,11月1日,十六大开幕那一天,我签了康必得,就是大家早年熟悉的“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药结合疗效好!”2003年1月,签了大连美罗,这样我们就有三个客户,三百多万咨询费收入,我觉得公司“稳了”。

  5月,签了田七牙膏,三百万年咨询费,这时候我们全公司9个人,有九百多万咨询服务合同。

  只提取前两道药汁,竹林众生牌双黄连口服液。

  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药结合疗效好!

  胃痛?光荣!肯定是忙工作忙出来的!美罗牌胃痛宁片!

  拍照大声喊“田——七——”,田七牙膏。

  我们的广告作品可以算是风靡中国,之后又增加了几个客户,我们很快有了超过一千万的年咨询费收入,到2003年结束的时候,全公司也就11个人而已。

  2003年,我们决定把公司迁往上海,说搬就搬,12月24日,华与华迁址到上海南京西路中欣大厦。我记得那幢楼是GE的亚太总部,我们公司隔壁一边是新浪网,一边是雅马哈,这是我一贯的风格,咨询创意公司,办公室必须“高大上”。

  2004年在上海的第一个新客户是晨光文具,后来又有了三精制药、黄金酒、黄金搭档、葵花药业等客户,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那时候是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我们差不多每个月都在拍广告。在2008年左右,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中国十大广告主的排名,就是统计在广告投放上花费最多的十个广告主,我一看,十个里面,有四个华与华的客户,就是田七牙膏、三精制药、黄金酒和黄金搭档。我已经习惯了,打开电视,遥控器换来换去,都是我们的广告作品。

  华与华早期业务的迅猛发展,跟一个人有关系,他就是哈尔滨晓声广告的老板于晓声。他的业务,是媒介代理,代理全国各大卫视的电视广告,主要是服务于制药业。我和他因为早年共同服务于益佰制药结识,之后又介绍他跟竹林众生和康必得代理广告,他就把他的所有客户介绍给我——没错,是所有客户。三精制药、葵花药业、辅仁药业、天方药业……还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都是他介绍给我的。我后来跟他说,没有于晓声同志,华与华也能发展起来,但是还要在黑暗中多摸索三年,有了于晓声同志,华与华就一帆风顺了。他说:“华杉,我告诉你!企业发展极快!一旦上了道儿,极快!你自己都挡不住自己!”

  华与华的作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当然就是超级符号。“超级符号”这个词,是华楠提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华与华是超级符号思想的发源地。无论是视觉符号还是听觉符号,我们创建的品牌,都以一个符号为核心,用《孙子兵法》来说,就是“形名”。形,就是视觉符号;名,就是听觉符号。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听符号指挥。超级符号,就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符号,而且是所有人都接受它的行动指令的符号。

  第二个,是购买理由,往往就是一句超级口号。符号让人找到品牌,之后还得给他一个理由让他购买。尤其在拍摄电视广告时,我们始终强调,用15秒钟,让受众购买一个他第一次听说的东西。有购买理由,还要强调是第一次听说,就是零基础沟通,永远不要认为顾客已经了解我们了,要“品牌升级”了。只用15秒,第一次看见,就一目了然,过目不忘,一见如故,不胫而走,马上想要,这就是超级符号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华楠把这套思想,总结成十六个字:货架思维、购买理由、品牌寄生、超级符号。

  第三个,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华与华=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最开始,我们讲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主要是讲包装设计和电视广告是一件事。因为我们本身既做平面设计又做电视广告,又把包装当成品牌最大的媒体和战略工具,包装和广告都围绕超级符号,所以我们就要求包装设计和广告创意是一件事,要一个系统来完成,这样我们才能把整个品牌资产凝聚在一起。后来我们提出“包装设计就是产品再开发”。因为产品开发就是购买理由设计。再往下走一步,那就是先设计购买理由——成果物体现为包装设计,再作为《产品开发任务书》交给企业,我们用这个方法开发了田七长牙牙、换牙牙儿童牙膏,晨光孔庙祈福考试笔,益佰制药克刻牌“冰喉30分钟”润喉糖等非常成功的商品。这样就把产品开发,也就是商品概念开发发展成了华与华的拳头产品。企业战略,就是产业结构和业务组合,我们从产品开发又发展出企业战略咨询服务,后来的代表案例,是葵花儿童药战略,以及360转型互联网安全业务的企业战略等。整个过程,就是后工序决定前工序,一路往上推演的过程。华与华也由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战略营销品牌创意咨询服务”。

  2013年,我们出版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介绍华与华方法和案例,并在2016年增补再版,成为财经类的畅销书。

  大概在2007年,我读到一本韩国人写的漫画书《丰田就这么几招》,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TPS丰田生产方式,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妈呀!简直跟我的做法一模一样!这就是良知良能,生而知之,不学而能,这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就该这么干!我买了好多本送给当时的客户朋友,其中包括晨光文具的董事长陈湖雄。书给了他两年,他也没看。两年后的一天,他带着公司高管和优秀经销商,奖励去欧洲旅游,抓了这本书路上看。在飞机上他就看入了迷,下飞机就取消了旅游行程,在酒店租会议室集体学习。回来后,我去晨光开会,看见每个人桌上都放了一本《丰田就这么几招》,还请台湾老师来讲TPS。

  我对陈湖雄说:“呵呵,这书给了你两年,今天终于认识到了?”

  他说:“你认为TPS的精髓是什么?”

  我就把少人化、多技能工人、U型生产线、后工程引授、全攻全守、JUST IN TIME、看板管理、一页纸计划,如数家珍说了一遍。

  他说:“呵呵!我看你还是没掌握TPS的精髓!”

  我深知一个道理,叫作知行合一,他说我没掌握,一定是因为他企业比我大,知道了更多我还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便赶紧请教:“老师教我!”

  陈湖雄说:“我看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持续改善!如果一个公司,每个员工都能有持续改善的意识,那这公司不得了!”

  哦,我似懂非懂,但是“不明觉厉”,牢记在心。

  时间到了2014年,我去参加厨邦酱油的阳西新厂投产仪式,遇到了尚和管理咨询公司的桥本正喜老师和胡光书老师,知道他们是厨邦酱油的TPS顾问,我便抓住机会,请桥本老师和胡老师来华与华做顾问。两位老师不相信,说你自己就是咨询公司,怎么还要请咨询公司呢?我说,咨询公司也要请咨询公司咨询咨询!

  2015年,华与华启动TPS的5S管理,从清扫活动开始,我亲自带头,每周一早上全公司清扫一小时,每个月有两天的5S辅导活动,而且每年派出游学团去日本学习,从总经理一直到基层员工,全员都去。具体情况不细说,可以专门写一本书了。

  2018年,5S活动结出初步成果,同事们的持续改善意识建立了起来,行动落实了起来,并且在客户服务上屡创佳绩。最近给绝味鸭脖做的一个终端改善活动,客户评价说值一个亿,这就是我们在日本学习鱼国总本社小组改善活动的成果。说一千,道一万,过去二十年,在中国赚钱太容易!躺着天上都往下掉钱,需要弯腰捡的钱,根本没人要。等天上不往下掉钱了,还是不懂得弯腰,只是抱怨钱难挣!我们干活都太糙了,只要愿意细致地去做,愿意慢一点积累,就能建立压倒性的优势。你看日本人,挖空心里,细致到变态的地步,就争那么一点点优势,而我们这儿,不还在粗放经营高周转吗?我在华与华两大拳头产品:超级符号、超级口号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吾知之矣!我始终记着当年和陈湖雄的对话,赶紧把胡光书老师推荐给他,现在尚和管理咨询公司也是晨光的顾问。就像当年于晓声对我的支持一样,我把华与华的客户也都推荐给了胡光书老师,这也是把我十几年积累的资源分享给他。因为华与华,尚和在中国的业务也迅猛发展了。这是一种感恩,感恩不是报恩,报恩是利益交换,而感恩是把精神和价值传递出去。

  六、生病是上帝的礼物

  2009年,公司业务红火,我也疯狂地工作,起早贪黑加熬夜,那都不算啥,关键是我简直没有一分钟停止思考,脑袋始终在高速运转,没有消停的时候,以至于我都担心我的大脑会不会因为过热烧坏了!醒着的时候在思考,睡着了做梦还在想创意!有时候梦到一个创意,会惊醒跳起来,赶紧写下来!所以我床头柜上都会放着本子和笔。

  梦中工作这病,我直到今天还有,经常在梦里跟客户开会,我能在梦里做完一个完整的案子!所以对《三国演义》里曹操自称梦中杀人,我完全能理解,这不一定是说假话。

  白天呢就是疯狂地飞,可能早上飞哈尔滨,下午在三精制药开会,开完会直接回机场吃饭,晚上飞机回上海。第二天上午在公司,下午又飞贵阳益佰制药了。一年飞两百多趟,极端时一天飞两个城市,以至于看见飞机都想吐,上了飞机还想逃出来。

  然后我的身体就垮了。垮了啥呢?也查不出什么毛病,就是睡不着觉,有一次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着一分钟,太可怕了!我跟我妈说我三天没睡着,她说:“我都听见你打呼噜!怎么没睡着!”好吧!可能是短暂的浅睡,我自己也不知道。

  后来发展到车也不能开了。记得那天我开着车在延安高架上,就觉得浑身僵硬,手脚都不听使唤。我想我别在这里造成连环撞车,太可怕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开过车。

  总是失眠、紧张,总觉得累,累到什么程度呢?累到觉得呼吸的力气都没有!平时我们不会觉得呼吸需要用力,但我那时候就觉得没力气呼吸!然后就是紧张,紧张到什么程度呢?跟别人在一起坐着,能体会到什么叫如坐针毡,就想马上走!还会有濒死感,有一天在办公室觉得自己要死了,赶紧把华楠喊来。华楠问:“你有什么遗言哦?”我说:“财产归小土(我太太),爸妈归你!”

  生病就找医生啊,西医检查全没病,那就找中医,针灸、汤药,折腾了一年多,也没什么效果。这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说,你可能需要去北京安定医院看看,某人也是跟你一样,紧张,开不了车,安定医院某医生给他开了药,吃好了。

  安定医院?我印象中隐约觉得是精神病院,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去了,预约了他介绍的医生。到了医生门口,护士往我身后看:“病人呢?”我说:“我就是。”她看了我一眼,我心想她可能觉得我不像精神病。但是,不是精神病,却跑来精神病院看病,那不是精神病是什么呢?

  接着就见了医生,说了情况,又到一个像教室一样的房间,和其他病人一起,像在考场考试似的填了一些问卷,我还觉得自己考得不错!之后又检查了脑电波,我心想天才的脑电波可能都不会正常吧?太正常的人恐怕也平庸。不过我也不算天才,我主要是勤奋!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医生给诊断了,他说:“你这个情况,属于焦虑症,中轻度的焦虑,所以失眠,并且有躯体症状,我给你一个方案,我不说百分百,但是一个半月之后,应该就有改善。”我一听这意思就是百分百了,很高兴,又关心我的脑电波如何。医生说:“边缘状态。”我问什么叫边缘状态。医生说:“就是在正常范围的边缘,还没有到轻度异常。”我暗暗觉得测试很准确!是普通人中最聪明的,但还不是天才!

  医生开的药,是来士普、佐匹克隆、佳静安定一起吃,这是一种抗焦虑的药、两种安眠药。我后来基本理解了精神科大夫用药的逻辑,就是大剂量先把你按住,睡下来,解决症状,然后再慢慢减药,最后到停药。但是,停药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有“药不能停”的笑话,后来自己摊上了才知道不是笑话。

  我之前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叫“是药三分毒”,不愿意吃药,至于安眠药,更觉得那是自杀用的。后来看的医生多了,才懂得自己的观念是错的,那不吃药对身体的伤害,比药物的所谓副作用,不知道大多少倍呢!

  吃药一个半月之后,果然没事儿了,睡觉睡得好,焦虑症状也没了,一切正常!这样过了差不多两年,我慢慢停了药。然后继续那种紧张的工作状态,然后又复发了。然后又吃药,然后又没事了。然后又停药,然后又复发了。直到现在还在“药不能停”的状态。

  两次停药,都没有在医生严格的指导下进行,这又是教训。现在一定听医生的话,即使是不听,也是医生叫停也不停,不会是医生没叫停自己停了。

  我刚开始失眠的时候,就有医生给我开安眠药,当时我拒绝吃,怕形成药物依赖。医生说:“依赖就依赖嘛!”我当时没有理解,后来才明白了,是啊,药物依赖又怎么样呢?那高血压不得终身服药吗?为什么要担心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小小问题,而拒绝解决现在的严重问题呢?

  因为人追求完美,不愿意自己有啥毛病,以至于就挺着,不愿意采取行动。不能积极解决问题,但总是很善于对别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提出质疑。平时我们开会讨论问题,不也总是碰到这样的人吗?

  我详细写下自己生病和吃药的过程,因为我觉得太多人需要这样的信息,太多人需要吃药却没有吃。所以后来,我就总是劝我那些明显是焦虑症、抑郁症的朋友吃药,可他们当中还有好多人拒绝吃药,而且他们的亲友也阻止他们吃药,甚至觉得让他们吃精神类药物,是对他们的侮辱和谋害。

  在知道自己有“精神问题”之后,我也开始找心理咨询师。我跟老师说:“我一切都好啊!工作、生活都好得不得了!我没有任何可焦虑的事啊!我为什么会生这个病呢?”

  老师说:“你这是不接受,不管遇到什么,你首先要接受,要悦纳。你凭什么不接受呢?凭什么你就应该工作、生活、身体样样都好呢?”

  我说:“您的意思是,要和疾病共存,而不是和疾病斗争?”

  老师说:“对,要接受,要悦纳,要面对,然后再处理。”

  我突然想起德鲁克说的:“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要与问题共存,学会带着问题前进。”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老师的话。我的长处,是总能把我遇到的所有事、读过的所有书、听到的所有话,全都联系起来,全都用上,知行合一。所以跟心理医生的这次谈话,看似平常,但是对我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后来又有一次,我说:“现在一切都好,但是有时候,遇到一点事情,还是会紧张,会出现那种焦虑的感觉,怎么办?”

  老师说:“你还想打100分哪?你就感谢上帝还给你留点毛病吧!否则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又释然了,因为我经常碰到一些想打100分的人,无论你让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方案还没到100分,不愿意做!这时候我都想抽他!但是,没想到自己也是想打100分的人。

  生病是上帝的礼物,是我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洗礼、一次重组,让我的智慧增长了很多。总结一下我从生病中学到的:

  1.学会了接受失败。努力做好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把结果交给命运和运气,失败了也接受。

  不要说能接受任何结果,因为当你说接受任何结果的时候,你想的还是好结果。一定要真心能接受失败,失败都能接受,那有点缺陷就不算什么了,对别人做一点让步,就更不是事儿了。接受失败,在人生观上,就是夭寿不二,死亡也能接受,还有啥呢?我只凭着大是大非,按着自己的志向去做就是。

  2.学会了等待,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能等待,就不会焦虑,就不会乱动作,就不会犯错。

  3.学会了接受副作用,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聚焦于挑解决方案的问题。

  4.学会了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因为没有最好的结果,只有最不坏的结果,所以要夯实最不坏的结果。

  这四个学会,都是在生病这件事上学到的,后来又和我学到的一切智慧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新的价值观。后来我在写《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时总结说,《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这个体会,与其说我是在《孙子兵法》中读到的,不如说是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悟到的,没有这些经历,我读不懂《孙子兵法》。

  除了人生观上的改变,生病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从此严格按自己的作息生活,而且大量地减少交际和非必要的事物,学会了对任何一件事,不是尽量去做,而是先问可不可以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一概不做,把时间聚焦到自己的工作、学习、锻炼和休息。

  所以,这几年生病,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不仅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华与华,让华与华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这个新台阶、新天地,是从2014年开始的。

  七、转型企业家

  2006年,华楠创办“读客图书”。

  出版业务比较适合我们,用华与华方法来看,就是商品概念开发和包装设计,所以我们进军出版业很顺利。到了2010年,随着《藏地密码》《官场笔记》《黑道风云二十年》等畅销书集中爆发,读客的业务越来越忙,华楠也基本参与不了华与华的工作了。

  这时候,我身体状态正是最差的时候,我都怀疑我还能不能继续工作了,我就跟肖征谈,让他做总经理。肖征2000年就跟我一起工作,华与华创办后,他又来到华与华继续跟我,当时是公司的副总。

  之前华与华还是只有两个人主持,总共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华楠在家管生产,做创意和制作,我在外面管销售,负责客户拓展和提案交付,其他人都是学徒和助手。以至于除了我,公司基本上没有人跟客户提过案。有时候我在客户会议上,遇到其他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的人,看人家就来一个小姑娘,上台说话也落落大方,挥洒自如,我心里就想:“唉!为什么华与华的人就没有一个能自己出来提案的呢?”我还不知道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我以自己为100分的标准,99分都不接受,所有的提案都自己去,别人当然没机会,也不敢提了。

  如今我自己玩不动了,不让别人干也得让出来,我纯属被逼无奈,这是一种妥协。没想到这一妥协,妥协出了一片新天地。人家肖征干得很好,2012年,又提拔颜艳做了副总。颜艳是2004年到华与华的,是公司迁址上海后的第一批员工。

  2012年,我病也好了,公司气象为之一新,生病一点没耽误公司发展,还多了两员大将。我又雄心勃勃起来。这一年,我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念EMBA,两年的学习,对我帮助非常大。因为之前从来没学过怎么做企业,都是自己干出来的,而且我做的,基本上还不算一个“企业”,只是一个师父带着一帮徒弟,出去接一些品牌创意的手艺活儿。到中欧念两年书,就是一个系统的扫盲。一块块的拼图都拼接起来了,对企业有了全景认识,自己负责的部分也加持了。

  去中欧学习,本来也是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督促我去的,我开始时不以为然,认为经营是实践,不是学校里能学的。他跟我比画说:“咱们做企业,是这么大一块事儿(比画了一个大圈),你干的活儿呢,是这么大一块事儿(比画了一个小圈),虽然在你的范围,你是专业,但是,如果你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事儿没有理解,没有场景感,有时候你就不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你对不上话,找不到感觉。你对整个企业的理解不足,你的专业也会有局限。”

  他又说:“你必须搞合伙人制,不能像现在这样干。现在这样干,师父带徒弟,只能是小作坊,不是企业。”

  这两条意见——做企业家、搞合伙人制,对我有很大震动,也改变了华与华之后的轨迹。我想我也是在做一个企业,我也要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一个创意人,所以我就去中欧学习,后来又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念金融EMBA,确实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事务,建立起了结构性的认识。

  在和华夏幸福合作的时候,我结识了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张海濛,并请他到公司交流,也给大家讲一课。张海濛说:“咨询公司的发展主要是四个阶段:第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而且确实行之有效,能为客户解决问题。这个看起来你们已经有了。第二,这套方法能教会其他人,而不是只有创始人自己会,能复制。这个不知道你们做得怎么样。第三,能国际化。第四,创始人退出,公司还能继续发展。”

  他讲这四条,我就一一对应考虑,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个咱有,就是华与华方法。这套方法能教会其他人,能复制,这个咱们一定程度也做到了,但是需要提高教学复制的效率。第三条,国际化,顺其自然,我还不是太关注。第四条,创始人退出,这是必须考虑的,因为时间会让你必须退出。

  其中第二条是重点,就是如何复制。后来尚和管理咨询公司给我们做管理辅导,胡光书老师说:“要把个人的技能变成公司的技术。”

  胡老师的辅导,让我认识到我们过去“师徒制”的问题。华与华一直是师徒制,公司骨干都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但是,我们的师徒制文化有句话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又说“言传身教”,看徒弟自己的“悟性”。总之在学得会、学不会上面,主要责任在徒弟,不是师父,这就不是一个有效率的培养方法论。只是从师父的技能,到徒弟的技能,而没有从每个人的技能,最终形成公司的技术。所以师父必须要承担更大的教学责任,必须要形成教材。后来我读到万达公司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那是整个流程捋下来的详细操作手册,我觉得华与华也要形成全业务流程的操作手册,每一步具体怎么做,都要整理出来,也要公开出版。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

  再回过头去说合伙人制,我也大致了解了麦肯锡的合伙人制分配机制,然后就想怎么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合伙人机制呢?想来想去也不知道,那就土法上马,分两级,董事合伙人在全公司收入为基数拿提成比例,合伙人按自己负责业务的收入为基数拿提成比例,就这样先做起来,以后再慢慢迭代,或许以后要走向麦肯锡一样,按利润池分配,但开始的时候,我想在广告和培训上投入比例会比较大,如果按利润分配,大家恐怕没有我这样的投入意愿,干脆不让他们参与投入的事,合伙人不必为利润负责。

  合伙人制在2014年启动,当时我们也是请了一间咨询公司,台湾做引导力辅导的开放智慧公司,来给我们全公司开了一个叫“裂变”的凝聚共同愿景的会议。这个会对于我来说很新鲜,因为我习惯了“一言堂”,我说,我干,然后大家跟着干。而现在是让每个人来说、来写、来画公司的愿景和行动计划,贴墙上去,然后把共识找出来。

  裂变的意思是要通过合伙人制,裂变出人才,裂变出规模,裂变会议提出的三年目标——2017年咨询费收入做到1.5亿。当时我们一年大概4000万的收入,所以这个目标还是挺大的。后来到2017年,做到了1.35亿咨询费收入,2018年做到了1.5亿。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听到陈俊在小组发言说:“公司既然说重视创意,那你就拿100万出来,重奖超级创意!”我一听这个创意不错!马上和华楠、肖征商量,当天就宣布每年重奖年度最佳案例100万元,2014年就发了第一届,西贝莜面村项目组拿了第一个百万大奖,之后几年的获奖案例分别是360、吉林云天化、汉庭酒店和莆田餐厅。百万大奖搞得很有激情,我又宣布增设一个每五年一届的500万元大奖,奖励能为客户长期持续创造价值的案例小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诺贝尔奖情结。没机会拿奖了,就自己发一个。

  2014年之后,我们在培训上也加大了投入,首先是合伙人和骨干总监全部由公司支付学费去念EMBA,然后是全公司分批赴日本学习TPS,每年策划骨干和设计骨干分别有一次海外游学,2018年国庆节我们就组了一个30人的团到美国东海岸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游学。

  2018年,公司成立十六年了,我带的第一拨徒弟,都已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合伙人制的激励,让公司取得了迅猛的成长,人员也增长到150人。我觉得我已经从一个策划人,转型成为一个企业家。从1996年进入咨询业开始,我从业已经22年了,这22年,接触的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耳濡目染,跟他们学到很多企业经营的思想和方法。贾国龙说西贝最大的产品是“人”,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花在培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成就他人,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在经营上,我对咨询业务也找到了“规模感”,我的规模感具体在5亿-10亿。但是,像麦肯锡那样全球做到70亿美元,是怎么做的呢?我还不清楚。先把我们的10亿人民币目标完成吧!做到10个亿,靠什么呢?就靠华与华价值观。

  八、华与华价值观

  华与华的价值观,基本上都是儒家价值观。基本原理就是时间积累。在华与华办公室的企业展厅墙上写着:

  经营使命:让企业少走弯路。

  核心价值观: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企业精神:真人真心真本事。

  经营理念:悦近来远,终身服务。

  这四条,都是儒家思想。其中经营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看起来是“消极的”。经营使命是“让企业少走弯路”,而不是一飞冲天,征服世界;核心价值观首要的是“不骗人”,而不是开拓、进取、创新、奋进之类。这种表述,本身就是我们关于价值观的价值观,那就是——价值观是一个最低标准的底线,而不是立一个高标准的追求。当你对这个底线认真起来,你会发现要守住这个底线,并不容易。就像谷歌要守住“不作恶”的底线,容易吗?

  关于让企业少走弯路,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千百年来,人性的弱点总是贪巧求速,想要捷径,想要“不走寻常路”。所以《论语》里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难道人们都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为什么大道上没人走呢?人们嘴上都会说“大道至简”,但都不能知行合一,不懂得走简单的大道,总觉得可以一蹴而就,总想要另辟蹊径,就会走入王阳明说的“断蹊僻径”,就会走弯路。

  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所以只管扎扎实实地去做,不要“将迎意必”,不要“期必”——就是一心盼望着成果一定会怎样,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勿忘勿助。勿忘,是每一天都不要忘了下功夫;勿助,是不要拔苗助长。你以为你跑得快,其实都是给自己挖坑埋雷,这一点我们见得太多了。

  客户来找咨询公司,往往本身就有贪巧求速的心态,觉得你那么多成功案例,帮我们也搞到像某某那样成功吧!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你马上给他解决。这时候,咨询公司如果利用他的一厢情愿和侥幸心理,很容易吸引他下注,下注给咨询公司,再下注到市场。咨询公司也很容易用客户的身家,下自己的赌注,赌赢了,咨询公司扬名立万;赌输了,那客户他自己销声匿迹,因为没有一个输家会站出来控诉咨询公司的,那是丢自己脸的事。

  在咨询公司和客户的这个合作关系中,咨询公司天生有这样的优势,就像医生治疗生男生女,成功率怎么算也有50%,就算无效退款,也能发财。所以咨询公司会骗人,会贪心,会夸大。会把过去的成功案例,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吹嘘得天花乱坠。手里再拿着一瓶灵丹妙药,鼓动客户下注,而客户一旦下注,就进入人性的第二个弱点——人们会在他已经下注的地方继续下注。等到损失巨大终于死了心,已经好几年过去了。

  我们的立场,就像我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说的:“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我们追求的不是大获全胜,而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永续,是永远,我们经历过太多的成功失败和起起落落,知道“成功”不算个啥,基业长青才是王道。企业家必须把自己的征服欲降下来,使命感提上去,宁静以致远。看了我们的“成功案例”来的,我要告诉他那是别人的成功,别人能成功,不等于你跟华与华合作能成功。咨询公司要和客户的“成功”保持距离,成败都是他的事,我们也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而已。有时候客户会问:“我付你那么多钱,你能给我带来啥?”这个问题很危险,背后是将迎意必的心思,就是“期必”,期待一个必然的结果,这不是好的做事的心态,正好到胸脯拍得最响的公司那里去下注。在华与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标准回答是:“你就当这钱打了水漂您也认,您就来!”

  话都说到这个份了,我就可以保证我做到了“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言过其实为耻,行胜于言为善。这样做,本身也是让华与华自己少走弯路。孟子说,要“集义而生”,不要“义袭而取”。集义而生,就是滴水穿石,一天天攒出来的。义袭而取,就是一把搞一个大的。

  《孟子》又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那有源之水,滚滚流出,昼夜不停。盈科而后进,把沟坎注满,再继续往下流,渐进而流入江河,注入大海。有本有源的事物,就是这样子。孔子就赞许它这一点罢了。假如没有本源,就像那七八月间的骤雨,一下起来,哗啦哗啦,大小沟渠都满了,但是一会儿就干涸了。所以名声超过了实际的,君子引以为耻。

  人呢,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如果道德才能都本不足称,却获得了超过实际的虚名,虽然一时可以掩饰,时间长了必然败露,就像暴雨后的大水退去一样,之前的声名,都成了一场事先张扬的丢脸事件。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前面凑,而是往自己身上找,反身修德,养深而蓄厚,然后实大声宏,而名誉随之,有本有源,渐进不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他有多高的声名,他都还有更大实力在后面!

  《中庸》说:“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章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锦,是五彩织成的衣服。絅,是襌衣。尚。是加。暗然,是韬晦不露。的然,是用意表现。衣锦尚絅,就是穿着锦绣的衣服,却在外面套一件朴素的襌衣罩着。为什么呢?因为锦衣文采太露,所以遮盖一下,外面虽然尚絅,暗然韬晦,但毕竟里面有锦衣,实德、实力都在其中,自然不能藏露,所以日渐彰显。小人之道呢,出发点就是动人视听,惑人心志,所以专事文饰,外面虽用意表现,但虚伪无实,里面的实德、实力却无法支撑,时间一长,他就撑不住了,所以日渐消亡。

  真人真心真本事,就是衣锦;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就是尚綗。衣锦尚綗,就能暗然而日章,就能少走弯路,就是大道。

  华与华的企业精神,我还经常引用朱熹的一句话,叫“存天理,灭人欲”。有的人听到这句话,反应很激烈,以为不让他过性生活了。朱熹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呢?朱熹说:“吃饭是天理,美食是人欲。”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可以调低一点——美食是天理,管不住嘴吃多了,吃出肥胖三高,就是人欲。这样,你每一顿饭都可以修行“存天理,灭人欲”了。在我们的工作中,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呢?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天理;想要和客户合作关系稳定,继续续约,就是人欲。如此存天理,灭人欲,你就不会猜客户想要什么,不会投其所好,而是该怎样就怎样,发挥出你最大的价值,给客户他所需要的,不是他自己想当然想要的,这就是真人真心真本事。如果客户不识货,不接受,那就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就是孔孟的态度,你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事,卷而怀之,藏之山林,也不患得患失。

  华与华的价值观,就是彻底杜绝患得患失,绝不有利必趋,有害必避,一切只凭着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能这样存天理,灭人欲,自然就做到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真人真心真本事,我后面还有一句话,叫“良师益友父母心”。咨询公司,当然是客户的良师益友,而且是最重要的良师益友。良师益友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心。你要把自己当客户的父母。当父母,不是把自己辈分抬高了。我的司机曾经开车在路上跟别的车斗气,我说你对我要有父母心,如果后面坐的是你的孩子,你就不会跟他斗气了。从此他再也没有跟人开过斗气车。医院的医生,如果有父母心,就不会给病人乱开检查单子乱开药;生产奶粉的企业,如果有父母心,还需要担心奶粉质量吗?所以父母心是个宝。很多人以为找客户难,殊不知甲方找一个靠谱的乙方,比乙方找到一个靠谱的甲方,不知道难多少倍!你真正能有“真人真心真本事,良师益友父母心”,好多人还是看得到的。

  不过这也真的是很难的修行。但人生什么样的修行不难呢?扎扎实实去做,就能做到最后一条,华与华的经营理念——悦近来远。这话也是《论语》里的,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就是说,客户啊,你也不用去外面找,把在这儿的服务好了,近处的喜悦了,远方的人,他自己就来了,这就叫近悦远来。如何能做到近悦远来呢?就叫悦近来远。你出去找,你要多少人,多少精力,多少投入啊!他自己来,你就没有成本。

  近悦远来,就是流量成本为0。

  流量成本为0,就是孟子说的王道。

  实现流量成本为0的王道,就靠价值观,靠时间,不将迎意必,不期必,不贪巧求速,不拔苗助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勿忘勿助,日日不断,滴水穿石,集义而生,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志有定向,至诚无息,止于至善,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九、正心术,立正学,为往圣继绝学

  企业是经营知识的机构,咨询公司当然更是经营知识。除了经营知识,我们也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知识遗产。我一向是爱学习,爱总结,也爱动笔的人。在公司经营工作之余,写作也就成了我的第二事业。更何况,我的写作,本身也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

  十几年前,清华大学的博导高中羽老师就劝我写书。我说我的积累还不够,有一些经验,但是很难说系统地写一本书出来。他说:“唉!负责任的人,都觉得自己积累还不够,不负责任的人就成了大师了。”我听了他的话,2013年,终于鼓起勇气出版了我和华楠合著的第一本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那时候我正在中欧上学,我就请中欧的营销系系主任蒋炯文教授给我写序。蒋教授热情洋溢地给我写了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序言,不过他也对我说:“华杉,你这本书真不像一本畅销书的写法,比如说你写超级符号,整本书应该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超级符号,比如你说超级符号的三大特征:一、明确的指称;二、浓缩巨大的信息量;三、强烈的行动指令。你说超级符号是所有人都熟悉的,都听它指挥的符号,能让一个新品牌,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消费者的老朋友,能激发品牌偏好和大规模购买。这些观点已经够一本书了,后面就是一个一个的案例分析,去印证这些观点,这本书就写完了,读者也能学到。但是你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了,话题太多了!”

  蒋教授说得非常准确,《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确实并不只是讲超级符号。2016年我又出了增补版,增加了更多内容,都不是超级符号的内容。这本书,实际上是华与华方法的一个精要版。所以之后我还会出版一本书,就叫《华与华方法》,就是重新整理过的华与华方法精要。

  按蒋教授的标准,这本书应该分拆扩充写成十本书,这是我的计划,也是我的任务。但是,就像之前我跟高中羽老师说的——我的积累还不够——或许要再积累十年。积累什么呢?一是读书学习,二是积累经验,三是积累案例。我希望我写的,都是自己的实践案例,因为你观察分析别人的东西,总是不把握,就像我看别人有时候分析我的案例,往往边都不挨。所以最好是自己实践得来、知行合一的东西。要建筑科学的大厦,有四梁八柱,屋顶窗户,分割一个一个的房间,然后说,这幢房子,这些个房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我把这些事情都给讲清楚了!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毕生的精力去完成。

  在这个积累酝酿的过程中,我也想找点其他的事干,如果说有什么我从小就熟悉、与生俱来,又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恐怕就是中国的兵法和儒家价值观了。这些东西我差不多每一个毛孔都懂,我就想写“四书”注解。但是,我想我一个搞咨询公司的,写一本《论语》解读,恐怕没人看。我就临时决定,先写一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因为搞咨询的,写兵法比较合理呀!兵法有人读了,就成了“国学大师”了,《论语》也就有人读了。

  于是我把家里的《十一家注孙子》翻出来,下我的日日不断之功,每天早上5点起来,开始写《华杉讲透〈孙子兵法〉》,183天就写完了。写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真是举手之劳,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就是,因为差不多就是写我自己。《华杉讲透〈孙子兵法〉》2015年出版,获得了很大成功,如今在中国已卖出超过50万册,并且已经在韩国、泰国出版,中国台湾也出了繁体字版。我希望我这本书能翻译成十种语言,传播到全世界。2018年,我又受罗振宇邀请,在得到APP开了一个《华杉讲透孙子兵法·30讲》的音频课程,也非常受欢迎。很多读者说,我这本书颠覆了他们对《孙子兵法》的认识,我说,我不过是把你们过去搞错的给归正一下而已,也没有一个字是我的观点,都是十一家注的正解,只是人们不熟悉古文,后面讲的老师又个个都想发明新观点,于是越描越黑,圣道就失传了,我不过是把原著原意上的灰尘抹去,重新擦亮,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孙子兵法》之后,我紧接着又出版了《华杉讲透〈论语〉》,如今卖了9万册,也算开局不错。再接着又出版了《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这样就完成了我的儒家思想写作计划。

  写作儒家思想,我是希望以后能写一本《儒家企业文化》,因为我一直向日本企业学习,管理思想上宗法德鲁克,而德鲁克也说他的思想在日本得到了最好的实践。他说,日本是将西方管理思想和本国文化结合得最好的国家。而以我的观察,日本结合的本国文化是什么呢?就是儒家思想!我的日本老师们都很喜欢我,因为当他们跟我讲丰田生产方式的某某理念的时候,我都能在“四书”或王阳明的思想里给他们找出根源来,他们也觉得可以和我教学相长。《孙子兵法》当然也是他们最崇尚的了。

  中国企业这些年学习美国太多,学习日本不够,我想把《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美国、日本过去的经验整合起来,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套中国的儒家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呢?我不知道自己学力够不够,也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过,在现在的能力范围内,先把儒家经典解读写一遍再说。一来写这些思想,对于我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生知安行,知行合一;二来自己写一遍笔记,也是重新学习一遍。

  滴水穿石!当你知行合一,切实笃行去滴,你就会发现没几块石头经得起水滴的,滴吧,滴吧,一块石头穿了;滴吧,滴吧,一块石头又穿了!前后四年时间,我就把《孙子兵法》、四书、王阳明《传习录》都写完了。之后要回到我的正题,写华与华的战略营销品牌创意方法论系列,但我的积累还不够。可是,早上写作已经写习惯了,不写难受,我就找了一块大个儿的石头——《资治通鉴》。这块石头,够滴个七八年的,刚好七八年后我也差不多可以把我的专业修炼到敢写书了。

  选择《资治通鉴》,也是有策略的,因为这书部头太大,一百年也很难有一个人鼓起干劲去搞一遍。目前市面上的《资治通鉴》白话文本,一种是分给二十多个人,一人分译一部分的,这种译本通常质量都很差,因为它是出版社的一个定制产品,参与的译者本身对书也没热情。译的时候也很盲目,译得跟白开水一样,很多不必译成白话也能理解的,他译得比白话还白,原文的气脉全没了。还有一种呢,就是柏杨老师译的,柏杨下的功夫很多,贡献很大,但是他对中国历史是持根本的否定和批判态度,所以整本书的仇恨倾向太强,也不合适。所以我就想自己写一本,一是把原文韵味和白话文翻译的尺度把握好,二是用《孙子兵法》和“四书”的角度去解说历史,在“司马光曰”之外加一个“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正可解读战例,而政事可以用“四书”解读,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我们正可用整部《论语》,再加上《孟子》《大学》《中庸》,去解读一遍《资治通鉴》,把《资治通鉴》写成《孙子兵法》和“四书”的案例集。我想这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作吧!

  德鲁克说,知识人的社会,人过了四十五岁,往往他本职工作的知识就会落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不强了。这时候,人应该找到自己的第二志向,或者第二志趣也行,以免坠入中年危机。我很幸运,我的工作和读书学习,完全统一。

  55岁之前,我应该可以完成我的全部中国历史和文化写作。55岁之后,就全部转入专业企业写作了,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品牌营销、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这方面,我志向还挺大,六个字,就是“正心术,立正学”吧!因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总是正邪之战,总是正学和歪门邪道的平衡,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因为贪巧求速,拔苗助长,总是很容易掉进魔道里去,每个领域都一样。所以,我想用华与华的实践和学术,树立一个正心术、立正学、走正道的范例,也找到我们的同道,我读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他总哀叹如何拯救天下人,我也想像他一样,建立“致良知”的“企业心学”!

  2013年,父亲去世之前,在最后的昏迷中,他反复给自己鼓劲说:“努力!努力!”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努力!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