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汉语和泰语介词研究概述
本论文的理论背景
1.对比分析
Robert Lado(1957:29)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和方法。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因此,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设”最初的表述。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对比分析假设的理论阐述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分析方法以及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是语言迁移。这一假设的基本含义包括三方面:(1)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本分布连同与母语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2)当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比较容易;当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负迁移,也就是母语干扰,当起来就比较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3)差异(difference)=困难(difficulty),差异与困难相对应,差异越大困难越大,这种差异构成了语言习得的难度等级。王建勤(2009:29)。
2.偏误分析理论
Corder(1967:38)是开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经典之作。在这篇文章中,Corder对“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 进行了区分。失误指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像我们不小心把“小张”说成“小王”,是偶然发生的,和语言能力无关。偏误是系统性的,像“我把杯子碰”这样的句子反映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这种偏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规律的系统性偏误。Corder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指出了学习者偏误的重要作用:(1)语言教师通过偏误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掌握的程度。(2)研究者可以透过偏误看到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的。(3)学习者能通过偏误验证他们对第二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Corder(1967:38) 关于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见解改变了人们以往排斥语言偏误的看法,学习者的语言偏误进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视域。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