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外教育六十年

一、语言方面

海外教育六十年 郑通涛主编 4012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视角下的《原本老乞大》

  王治理 周 丹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 厦门 361102)

  摘 要:《原本老乞大》是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末年和李朝时期,为供朝鲜人学习汉语而以当时北京官话为标准音编写的汉语会话教材,对早期域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教材评估的角度对其成功之处予以现代分析,有助于把其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性的东西在当代发扬光大,借鉴到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领域,突破现有教材编写的框架,寻求教材编写的创新。本文将从语言、词汇、语法、编排体例、教学与文化五个方面对《老乞大》进行评估。

  关键词:《原本老乞大》; 教材评估理论; 对外汉语教材; 域外汉语教学

  《老乞大》是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末年和李朝时期,为供朝鲜人学习汉语而以当时北京官话为标准音编写的汉语会话教材,成书时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它是早期朝鲜汉语教学的通用课本,是掌握汉语实现沟通目的之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据考证,现存最早的《老乞大》于1998年在韩国被发现,我国于2002年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此书,更名为《原本老乞大》。从古至今,《老乞大》的刊印版本众多,“《原本老乞大》是今天见到的《老乞大》系列的最早的一个本子”。

  《原本老乞大》作为早期域外汉语教材,对朝鲜半岛的汉语教学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从教材评估的角度对其成功之处予以现代分析,有助于把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性的东西在当代发扬光大,并把它借鉴到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领域,突破现有教材编写的框架,寻求教材编写的创新。

  对外汉语界对于汉语教材的评估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确切的标准模板,目前比较流行的评估标准体系是由赵金铭先生(1998)拟定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表,此表由“前期准备、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语言材料、练习编排、注释解说、教材配套、其他”八个部分组成,评估表涵盖了从教材编写时间上、内容上、效果上的三大范围,可以称得上是内容完整。而由林敏、吴勇毅(2006)提出的较新的一份评估表,包括“整体编排、词汇及解说、课文、语法注释、联系、形式及配套”,此表试图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展开评估,实用价值较大。《原本老乞大》作为一本朝鲜时期的汉语教材,完全按照这些应然性的现代对外汉语评估标准来打分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既没有完整的生词表,也没有配套的练习手册;既没有语法习集,也没有详细的注释解说。因此,研究者应该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然性评估标准,这样才能发掘它的闪光之处。本文将结合《老乞大》文本及元末明初北京官话汉语的实际情况,从语言、词汇、语法、编排体例、教学与文化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一、语言方面

  首先,《原本老乞大》中课文的语言体现出实用性与规范性。对外汉语教材课文选材语言应该具有实用性与规范性。实用性指的是教材的选句选段应该具有交际功能,能够让学生活学活用,教材的编排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和对象群体,不能过于书面和复杂。《原本老乞大》中的语段都是对实际生活场景的再现,比如打招呼、投宿店家、买卖货物、宴请场景等,都很实用。规范性是指教材的选句选段应该符合语言规范,比如语音规范、语法规范,要少出现或者尽量避免出现语言偏误和错误。《原本老乞大》选用的语言是元代标准的官话,例如:通篇的第一人称“恁”(你)和第二人称“俺”(我)呼应出现;“恁每”(你们)、“咱每” (咱们)、“学生每”(学生们)等人称复数的表达;“哏” (很)、“底似”(十分)等副词表达;“伴当”(伙伴)“行货”(货物)“大都”(北京)等名词表达;“著”(着)“则”(只)等助词表达,这些语言完全是元代北方汉语口音的书面反映,是官话标准语音的实时记录,非常规范。此外,选用生动实际的口语语言,比如:“伴当,恁从那里来?”、“如今那里去?”、“哥哥,你贵姓?”、“咱每今夜那里宿去?”、“这里到大都有几程地?”问来处、问去处、问姓名、问目的地、问行程,这些问句的称谓、疑问词、语序,使用的都是当时的通俗口语。口语区别于书面语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口语简单生动、通俗活泼。《原本老乞大》通篇都是口语化的真实记录,课文中两国商人的一问一答,无不透露着真实生活的气息和灵动,比如:

  “伴当,恁如今那里去?

  我也往大都去。

  既恁投大都去时,俺是高丽人,汉儿田地里不惯行。你把似拖带俺做伴当去,不好那?

  那般者,咱每一处去来。

  哥哥,你贵姓?

  我姓王。

  本家在那里住?

  我在辽阳城里住。

  恁大都为甚么勾当去?

  我将这几个马卖去。

  那般呵更好。俺也待卖这几个马去。更这马上驼著的些小毛施、贴里布,一就待卖去。

  既恁卖马去呵,咱每恰好做伴当去。”

  以上这些口语对于古代到中国行商的外国客人来说尤为实用,且相较于书面语,口语更容易让教学对象掌握。

  其次,《原本老乞大》有其重点学习的语言项目。现今的对外汉语课本里,从生词、句型、语法到对话和文章,分门别类,对应详解,每一个系列都有重点学习的语言项目。《原本老乞大》尽管没有像现代的教材一样有系统的归类,但其口语化和商务化的编著倾向却在文本中体现出来。在全文99个小分段中,就有17次提到了钱财价格,其中马价2次、米价2次、布价5次、草料价格1次、住宿价格2次、牙税钱1次、羊价1次、小装饰品物价1次、人参价1次。以布价为例,第一次是王姓商人问朝鲜商人,布是多少钱进货,多少钱可以卖出:

  “恁那绫绢锦子,就地头多少价钱买来?到王京多少价钱卖?”

  高丽人回答道:

  “俺买的价钱,薄绢一疋十七两,打染做小红里绢,绫子每疋二十五两,染做鸦青和小红。绢子每疋染钱三两,绫子每疋染钱,鸦青的五两、小红的三两。更绵子每两价钱一两二钱半。到王京,绢子一疋卖五综麻兩三疋折钞三十两,绫子一疋,鸦青的卖兩六疋,折钞六十两,小红的卖布五疋,折钞五十两。绵子每四两卖布一疋,折钞十两。通滚算著,除了牙税缴讲外,也觅了五利钱。”

  第二次是商人之间就“和织”、“和素”的布在讨价还价:

  “你既知道价钱,你与多少价钱?”

  第三次还是说“段子”价钱。

  第四次是在问不同质量的布匹的行情:

  “这帖裹布好的多少价钱?低的多少价钱?”

  第五次是牙人以公道为出发点宣布了不同质量的布不同的价。

  在这几次的问价回价中,学习者可以学到钱、分、锭、两不同的价格单位,料钞、择钞两种不同的钱的计数,更细致一点的是颜色、材质、花色、染印方式不一样,最终布匹的价格也是不同。类似这样详细计价描述还有羊马等动物、人参等药材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卖货郎物什儿,都是些元末明初时期中朝贸易的常见种类。商品价格、商务贸易、利息税钱,都体现出《原本老乞大》有其重点学习的语言项目。 海外教育六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