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六、结 语
外来词作为“合璧词”,从语音、字形、语义、构词上我们都可以找出外语与汉语语言与文化踪迹,它一方面体现出人类思维与心智的认知共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汉语独特的表达习惯、情感态度、心理期待、文化习俗与五官感知的认知个性。从外来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外来词的引入是在语言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通过一次认知加工,成为外来词的典型成员,如:音译词与借形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适应汉语特征与汉民族认知特性,外来词在引入过程中逐渐发生局部变异,通过二次认知加工构成了外来词的非典型成员,如半音半译词、音译兼译词、音译后加注汉语义类的词的形成。最后,外来词通过深度认知加工完全融入汉语之中,如:意译词的出现,它们构成了外来词的边缘成员。还有的外来词甚至“脱胎换骨”最终实现完全变异,构成汉语新词。这也是外来词的界定历来充满了争议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外来词反映了语言是一个复杂、动态、开放、适应的系统,它因交际需要而产生,适应汉语特征与汉民族认知特点而变异,不断地丰富着汉语的语言与文化,使我们的汉语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刁晏斌:《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冯海霞:《外来词的汉化》,《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高名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华书局1963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李 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深度汉语化问题》,《汉语学习》2010年第6期。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舒 迟:《汉语外来意译词的分类和概念合成模式》,《南开语言学刊》2014年第2期。
王铁昆:《汉语新外来语的文化心理透视》,《汉语学习》1999年第1期。
王 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昀霓:《音译的语音象似性探析》,《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郑厚尧:《汉语文化对音译外来词的规约》,《上海翻译》2005年第2期。
Lakoff. G, Johnson. Metapho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