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外教育六十年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茅盾的交互影响

海外教育六十年 郑通涛主编 5214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茅盾的交互影响

  王丹红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 厦门 361102)

  摘 要:茅盾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渊源十分深远。他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世界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东南亚极为推崇茅盾的作品,给予茅盾极高的评价,并关注和推动茅盾研究事业的发展。这与茅盾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密切注视与帮助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去挖掘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界对茅盾的评述,探究茅盾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关注和影响,从而更全面地考察茅盾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茅盾;东南亚;华文文学

  茅盾早已是蜚声中外的文学大家,他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渊源由来已久,这种关联逐渐被学术界关注。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家不断发现茅盾的深远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淡化,反而日渐清晰明朗起来。因此有必要去探究茅盾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关注和影响,也挖掘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界对茅盾的评述,从而更全面地考察茅盾的历史地位。

  东南亚华文作家评价“茅公是中国文坛的祭酒;他的著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炎黄子孙对世界文坛的贡献。”茅盾在世界文学占有一席之地,在毗邻我们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世界更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茅盾作品已走向世界,尤其在东南亚享有崇高的声誉。抗日时期菲律宾华侨青年组织五月文艺社,研讨茅盾的《子夜》。新加坡新版的中学《华文》课本,选用茅盾的五六篇作品,如《白杨礼赞》、《大泽乡》等。的确,茅盾的作品广受东南亚的好评与欢迎。

  东南亚报刊很早就刊发了关于茅盾的采访,1946年8月3日在菲律宾的《侨商公报》上登载殊明的《茅盾先生会见记》一文,生动描绘了茅盾的音容笑貌,称赞他有“渊博的大学教授”风范,而态度是“温和的,诚恳与谦虚”,评价“茅盾先生所著的小说,是得到万千读者的爱好,海外的人民,对于他,也是非常的敬仰”。殊明也建议茅盾亲赴东南亚,相信“以茅盾先生如椽的彩笔,和细腻的观察体验必有伟大的收获。” 茅盾也表示愿意。可惜始终未能成行。之后,《侨声报》记者西溪发表了《茅盾先生访问记》,对茅盾的外貌举止、性格爱好有了更细致地描述,举手投足间的异样风采跃然纸上。即使从未与茅盾谋面,也能从文章中领略一二。

  东南亚华文作家深深地喜爱和怀念茅盾。1981年茅盾逝世,菲华归侨作家杜埃发表《悼念文坛巨星的陨落》一文,回顾了自己与茅盾的深厚情谊,高度赞扬茅盾的精神,“感到他和鲁迅一样,虽身在党外,但心却时刻和党紧紧相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这就是四十多年来他给我的总印象。”为文坛巨星的陨落而扼腕叹息。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在《茅盾与东南亚》(2003年)一文里也评价道:茅盾的“好多工作表现,都让他在中国大陆及海外的广大读者群中留下了印象,而且是很好的印象。虽然他不能如郁达夫、巴金等亲自到过海外生活及工作,但是,在海外,最少在我们那个地方——东南亚,许多作家和读者对茅盾都是很了解的,同时对他也是尊敬的、敬佩的。”新加坡作家周颖南发表了两篇关于茅盾的文章:《怀念茅公》(1999年)和《茅盾文学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茅盾文学奖的重大意义》(2003年),高度颂赞了茅盾一生的历史伟绩,特别是他对东南亚作家的影响,充满着深挚的感情。周颖南由衷地表示“对茅盾先生毕生的成就高山仰止。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创作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茅盾先生其人其文,对我们所有从事文学工作的人都是有启示作用的”。称赞《子夜》“不仅有高超的艺术技巧、鸿篇巨制的结构,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重大的社会意义。”肯定茅盾文学奖的设立“使中国文坛从此有了权威性的评比和正确引导,鼓舞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作家……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说是有益于后辈学人大矣。”茅盾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是永垂不朽的。他以自己伟大的人生和充满光辉的作品,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茅盾及其伟大的作品永远活在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心中,历经了岁月的磨砺依然光彩熠熠。

  东南亚各界一直对茅盾研究备加瞩目并提供支持。为纪念菲中建交十周年,菲华新潮文艺社于1985年6月2日在马尼拉举行文艺讲座,邀请厦门大学教授、茅盾研究专家庄钟庆发表“茅盾与中国作家”的专题演讲,“吸引了菲华各文艺团体及大批文艺爱好者出席”,堪称“菲华文艺界的一次盛会”(《菲华时报》1996年6月4日)。菲律宾的《世界日报》、《菲华时报》、《联合日报》,以及香港的《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反复报道,引起了各界对茅盾及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热潮,反响巨大。菲华作家江一涯、弄潮儿著文“盛赞茅盾的创作成就”(《世界日报》1985年6月14日);也有的菲华作家以为“若以作品而论,茅盾可称为大作家”。

  新加坡、泰国近年来也积极支持茅盾的研究事业,出版了茅盾研究专著。新加坡文艺协会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其中一部为厦门商报副总编陈天助的著作《茅盾与新文学精神》(2006年)。泰国留中大学出版社也在2009年出版了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楚的《茅盾丁玲与新文学主潮》一书,2011年出版厦门大学教授庄钟庆的著作《茅盾的文学风格》。几部著作都引起国内外茅盾研究者的关注与好评。

  东南亚华文文学界如此注重茅盾及其研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因为茅盾著作公认的艺术成就以外,还与茅盾对于东南亚的密切注视与帮助相关联。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茅盾对东南亚华文作家的重视和提携。

  茅盾与东南亚的某些华文作家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特别是与菲华作家杜埃交往已传为佳话。茅盾早在抗战时期就和杜埃结识。1948年他为杜埃的一本散文集《在吕宋平原》作序,“郑重地向读者介绍这本书”。1982年他再次为杜埃的文学评论专集《谈生活、创作和艺术规律》写序,并回忆了他与杜埃的关系:“我和杜埃同志为文字之交,开始于香港《立报》副刊《言林》”。茅盾说:“这小小副刊五花八门,生动活泼。我没有副刊的经验,当时学步六逸,也需要短小精悍的短评等。杜埃同志极力支持,积极投稿,使《言林》生色”,“杜埃同志不但写了许多文学评论,也写了不少散文、小说。作家兼评论家,两者都有”。对此,杜埃终生感念,茅盾逝世后,他痛悼良师,“每念及他老人家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和关怀培养,使人永不忘怀。”早年的杜埃还没有什么文名,而茅盾却已是一代文坛大师,如此谦和热情地提携后进令人佩服。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的评价真是非常恰切:“虽然不能说如果没有茅盾的提及、茅盾的赏识,杜埃不会出人头地,但是最低限度,茅盾对于青年,对于后进,还是有关心、赏识、提拔的作用的。”白刃也是早期的菲华作家,在南洋期间喜爱研读茅盾的作品,回国后出版了表现抗日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寄给茅盾,茅盾主动约谈他并在1950年为之作序,后又为该小说的再版题写封面。

  即使到了晚年,茅盾也依然对东南亚华文作家倾注了热情。新加坡著名作家周颖南1979年还“有机会直接接受茅公的教益”,茅盾通过郭风转赠其亲手书写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画册”题诗第一首给他,这离他逝世只有一年七个月,可说是茅盾晚年的遗作之一。可见茅盾毕生对于东南亚华文作家的重视。

  二是茅盾对表现南洋社会文学的肯定与支持。

  反映南洋社会生活的作品有两种,一种是东南亚华文作家写作的具有独特南洋风格的作品,另一种是中国现代作家表现南洋社会的创作。“茅盾对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视。他身居祖国,然而注视着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同时他也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南洋社会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茅盾在上海搞出版的时候,就为新马作者林参天出版了一篇长篇小说《浓烟》。“《浓烟》的出版,在海外,在新马。如果不是第一,也最少是第二,而且一提到出版物,一定非提不可的,可见它的地位及重要性。”茅盾热情推荐杜埃的《在吕宋平原》,并作序,指出这些短篇不缺少“异域情调”,而且“表现了菲律宾人民如何英勇地反抗外来的侵略者,在菲律宾侨胞又如何英勇地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上反抗共同的敌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菲律宾人民英勇斗争的一幅剪影。”

  茅盾还积极引荐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关反映南洋社会的作品,比如他指出许地山的作品《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缀网劳蛛》《醒醐天女》《枯杨生花》等都具有浓厚的“异域情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应沈兹九的邀约,在新加坡的一个刊物上发表了《生活的一页》这篇文章,无疑是对当时新马刊物的一种支持,在当时的文坛还极为少见。他还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归侨的生活,《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脱险杂记》刻画了一位归侨青年的生动形象,指出这是“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从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的面影”。

  三是茅盾对于东南亚华文出版事业的关怀。

  早在“五四”时期,茅盾就从事文学活动,致力于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的工作,主编过《小说月报》,是个著名的编辑,他深谙一个出版刊物对于文学发展的引领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发表了《〈南洋周刊〉及其他》,着重介绍了新加坡出版的《南洋周刊》和马来亚励志社联合出版的《青年月刊》,肯定了刊物在南洋文化运动中“无疑的将尽了最大的贡献”,“在南洋青年侨胞,当然是一种最有益的精神食粮。”同时高度称许了这些刊物的历史使命:“使侨胞认识世界,明了在战斗中祖国的一切,同时也使国内同胞认识南洋——这是《南洋周刊》已经部分地达到了的任务,这已经值得我们致以热忱的敬礼了。”充分体现了茅盾对于东南亚文学发展方向的关注,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除了注视东南亚当时为数不多的出版物以外,他也时刻牵挂着国内书报在东南亚的发行与影响。在接受菲律宾《侨商公报》驻港记者殊明采访时,不忘询问“海外文化的情形”:“他们对于国内出版的书籍的态度怎么样?”“那里对于国内的出版物销数大不大?”可见茅盾开阔的视野,将中国和东南亚华文出版事业联系起来,才有真正意义上良性双向的互动影响。

  由此可见,茅盾无论从理论指导还是创作实践上,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文化事业上,都对表现南洋社会的文学作品给予鼓励和支持!

  茅盾在有生之年密切关注着东南亚的华文文学事业,也曾倾力相助,东南亚华文文学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包括茅盾的文学名著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界也给予茅盾崇高的评价,给予茅盾研究大力支持。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必将永远铭记着茅盾的功绩!我们期待关于茅盾与东南亚华文文学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这或许是历史的必然。 海外教育六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