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实效的论证
实践证明,“中国概况”这一课程,是对外国留学生进行中国基本国情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它遵循了不强加于人的原则。由于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不同,使中外学生在政治意识、心理素质、思维方法及接受事物的方式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差异。因此,切忌把对中国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生搬硬套到外国学生身上。举个例子,为组织好留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入场式,我们在黑板上出了个通知,要求同学们“must be on time”(务必准时参加)。没想到一些学生就因为这个“must”而拒绝参加。他们认为,“must”是强迫他们参加,这使他们无法接受,而应写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请”大家参加。这个“must”与“please”仅一字之差,对中国学生也许不成问题,但对外国学生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好留学生工作多么重要。这些留学生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又往往难以接受我们的一些较直接的宣传方式。“中国概况”课的设置,为他们提供了较迅速、全面了解中国的途径。由于它以正规课程形式出现,首先使留学生消除了“政治说教宣传”的戒备心理,而自由宽松、畅所欲言的课堂讨论气氛,一更缩小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加之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a符合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愿望和心理承受力。在这样的课堂气氛里,教师们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在与学生平等商讨中进行积极影响。一些“棘手”问题,如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及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等,都是通过课堂的讨论、辩论,使大多数学生取得了共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宣传我国方针、政策的目的。
其次,它符合青年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留学生作为青年,他们与中国学生一样,对陌生事物都有一种审视、批判的心理。在接受一种思想、观点之前,都希望自己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经过一番思考后得出结论。如讲座“从农村经济改革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课堂上所讲的东西,并不能使他们立即接受,恰恰是周末参观厦门郊区渔村,才使他们感到心服口服。在村敬老院,当了解到村政府专门雇人照顾一位失去双腿的八旬老人时,美国学生魏伊甸得出了发自内心的结论:“这只能发生在中国,在我们美国社会是不可思议的!”并激动地与这位老人和保姆合影留念。又如讲到“中国经济特区建设”专题时,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三资企业。学生们从厦门历史与现状的强烈对比中,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希望。许多学生发出了“Better than expected”(比原来期望好得多)的赞叹。
一位法国学生说:“通过参观访问,我觉得老师课堂上的观点和结论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原来我对老师的观点总感到怀疑,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第三,它充分体现了积极影响的要求。既不强加于人,又要积极影响,这对矛盾能否达到辩证统一,决定于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自身特点。外国学生既是青年,便具有可塑性,但这种可塑性并非油画家面前的画布可随意涂彩。在各种影响面前,青年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外国学生身上,便是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和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决定了他们不是被动、消极而是主动、自觉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影响,这是我们实施积极影响的前提,也是积极影响得以奏效的关键。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实践中始终牢记这门课程的目的——让留学生正确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事业,增进与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中国的第一步,必须让留学生明白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课前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留学生对我国的认识有这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中国曾是有过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今日中国应富裕昌达,但现实中的某些落后现象使他们失望和困惑;二是在国外接受了关于中国贫穷、落后、愚昧的歪曲宣传,感情上瞧不起中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我们着眼于两点,即中国的历史与国情。中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对人类做出过突出贡献,但近百年来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外敌的入侵而衰落;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新中国是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四十年来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解决了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为此我们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如何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时,一位同学说,看来中国是在进行真正的改革,比苏联东欧的改革成效好得多。对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也不忌讳,但更着重介绍我国如何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并已初见成效,最后落实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由之路,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民富国强。许多留学生了解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后,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课后一位美国学生激动地对笔者说:“China has a bright future.”(中国的未来是美好的)。当被问及在中国期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回答:“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bout China.”(对中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此,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片面加以指责,一些同学对中国从不了解到了解,从误解到理解,认识和感情上完成了一次飞跃,这不能不说是积极影响之潜移默化的效果。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