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外教育六十年

二、哈萨克斯坦汉语师资现状

海外教育六十年 郑通涛主编 3344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哈萨克斯坦汉语师资现状

  哈萨克斯坦师资分为三类:中国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哈萨克斯坦本土教师、中国移民的哈族教师。

  (一)中国志愿者和公派教师

  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外教师资主要分为中国公派教师和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两类,人数相对较少。从中国派去的教师虽然在国内具有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哈萨克斯坦的课堂教学。哈萨克斯坦的学生较为积极主动,爱提问题,喜欢交流,不喜欢作业,课堂较为随意,公派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都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教学环境、多样的教学对象以及不同文化的差异,中国教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问题是等公派教师适应哈萨克斯坦的教学模式时,公派时间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没有一位公派教师能长期的在哈萨克斯坦进行汉语教学并辅助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多数公派教师会在工作期间进行实地调查,回国后总结经验编写有关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学的文章,供更多学者参考。而汉语教师志愿者多为中国高校的俄语学习者,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汉语教师。来哈萨克斯坦担任志愿者的目的多为提高自身的俄语交流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经常会在课堂上使用俄语交流,但是因他们发音问题,学生又无法理解教师所说的俄语,经常使得学生一头雾水。

  在文化交流方面,公派教师首先占据自身优点,熟知中国的地理文化国情,但碍于语言交流问题,无法向学生表达清楚,因此会请当地本土汉语教师担任助教一同上文化交流课。孔子学院的公派教师会经常安排一些文化课和才艺比赛,如书法比赛、中国流行歌曲比赛、剪纸比赛等,来为学生灌输中国文化才艺。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反映中国的公派教师多会采取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因此学生多数认为课堂生动有趣,喜欢参与课堂活动,唯一不足就是教师的俄语表达能力欠缺。

  在现代教学技术及运用方面,中国公派教师非常值得本土教师学习。公派教师会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法,尽其所能使课堂生动有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汉语学习的质量。笔者在北京留学期间也留意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师们不仅会自己充分利用网络知识渠道,也会教学生怎么运用网络来学习更多的汉语知识。这点需要本土教师借鉴。

  (二)哈萨克斯坦本土教师

  哈萨克斯坦的本土汉语教师多为年轻的汉语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汉语能力有限。本土教师的优点是自身国语水平(哈萨克语)和官方语水平(俄语)很高,跟学生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通过媒体、图书馆、报纸等查找相应的文献,熟练掌握哈语和俄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能以母语为例解释汉语知识结构,让学生用最短、最快的时间掌握语法问题。但相对应的问题是汉语水平较低,虽说都已获得相对较高的学历,但是在汉语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特别表现在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能力上。本土教师的汉语口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口音的问题,有些甚至很难听懂,因能力有限,多数只能教零起点班和初级班,这就导致学生从最开始学习汉语就跟着教师发音不准,慢慢恶性循环,构成了“哈萨克斯坦式汉语发音”。

  哈萨克斯坦的本土教师中,除了来华留学的教师以外,在本土学习汉语并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都不怎么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就算是东方文学系毕业的教师,也只是通过课本对中国较早的国情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与20、30年前大不相同了,所以说本土教师对中国的了解可以说还是非常片面的。有来华留学经验的本土教师会相对好一些,因为在中国学习汉语,会接触更多的跨文化问题。在华留学的本土教师一般都会接受一些文化课和国情学的教育,从业后能向学生教授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能了解和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情况,具备比较全面的中国国情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加以介绍。

  本土教师多运用的是前苏联时期广泛应用的外语教学方法——自觉实践法。这种教学法比较接近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相对立,偏重语言知识,过多地使用翻译和对比,忽视外语实践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自觉实践法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翻译和对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使用,但要有一定的限度。从本族语到外语的翻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练习形式,但其数量要有所控制,没有必要在每种场合都指出两种语言的区别,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对比。总之,以外语为主,有限度地使用本族语。但由于哈萨克斯坦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上可能还是会相对比较吃力,无法做到多运用汉语教学,根据学生的反映,本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多使用本土语言。

  本土的汉语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因此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方面没有任何的困扰,只是在网络资源运用上相对比较吃力。因为哈萨克斯坦的互联网目前还没有中国发达,特别是在汉语言教学方面没有太多的文献和资料可供本土教师运用。而中国这方面的文献就非常的多,但还是碍于汉语能力问题,本土教师很难熟练运用中国的网络资料来教学。笔者在实习期曾经为本土教师推荐了汉办的网站,里面有非常多的汉语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可供参考,可是本土教师反馈并不理想,多数老师认为操作很难,不会运用,看不懂。

  (三)中国移民教师

  中国移民教师年龄普遍较大,他们的母语为哈语,但是由于中国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语因地域原因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所讲的哈语很多时候哈萨克斯坦的学生也无法全部理解。这类老师也没有学过俄语,而哈萨克斯坦至今都分有哈语班和俄语班,因此此类型的老师只能教哈语班的汉语教学,教学能力范围相对比较小。这类教师在移居哈国之前, 虽然大部分受过中国的高等教育, 曾在中国从事教育业, 但只有少数是从事汉语教学的。他们在中国接受初中等教育时上的是哈萨克民族学校, 自身的汉语知识、汉语水平还不够理想, 加之移居时间久了, 日常交流语言都是哈语, 汉语只在上课时间使用, 因此很明显, 他们的汉语使用显得很生硬, 语音、语法都存在一定偏误。按照国家汉办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来看,此类型汉语教师的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无法达标。

  中国移民的哈萨克族教师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比较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国情,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情况及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培养学习者进一步自主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能力。 海外教育六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