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外教育六十年

厦门师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海外教育六十年 郑通涛主编 2873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厦门师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 颖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

  2009年10月,我被派往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2013年工作期满后又转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前后有5年时间了。这五年,正是全球孔子学院快速增长和蓬勃发展的时期,我有幸躬逢其盛,成为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事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04年海外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揭牌,10年后,已经有400多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这些孔子学院像播散在世界各地的一片片桃李之林,落地生根,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曾经工作过的马耳他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学院成立之前,这所大学从未开设过汉语课,当地也没有专业的汉语培训机构。我到任后不久,就与外方院长Anthony Frendo教授一起筹划设立中文专业。然而,在国外大学设立一个新的专业谈何容易,不仅要提交专业的整体设计方案、每门课的课程计划和说明、无数的表格,还要经过层层审批。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准备,2010年,我们孔子学院申请设立的学制2年的中文专业文凭课程(Diploma Course in Chinese)获得批准,招收了10余名学生,两年后有7名学生顺利毕业,成为马耳他历史上首批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有了这一成功经验,我们又在2012年申请设立了学制3年的中文本科专业,2014年已有2名由文凭课程转入学习的学生提前毕业,获得中文专业本科学位证书。从2009年底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运营到2014年,只有不到5年时间,对古老的马耳他大学来说却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从此,来自另一个古老国家——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这里落地开花,一批批会中文懂中国的汉语人才从这里走向世界。

  除了在大学开设中文专业课程,孔子学院的另一个使命是向中小学普及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为此,我和外方院长Anthony Frendo教授多次与马耳他教育部的官员见面商谈,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2010年起,我们先后在马耳他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体验课,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将汉语纳入当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让汉语像其他外语一样成为学生的选修课,一直是我们的心愿和努力的方向。就在我离任前半年,马耳他最好的一所中学的校长主动与我和外方院长联系,希望在该校开设汉语课,并计划将汉语作为该校升大学的语言课程之一。这位曾经留学美国的校长在见面时说:“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非常有趣,我不想让我的学生们失去这个机会。”

  小角色,大外交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使者,让那些没有来过中国的学生,通过孔子学院了解了中国,还有一些学生借助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得到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孔子学院就像一扇窗,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使中国不再遥远和陌生。

  不仅如此,由于孔子学院的纽带作用,使中外合作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自2009年以来,厦门大学多位学者受邀到马耳他大学讲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更与厦门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另外,有多所国外合作院校在厦门大学举办了“大学日”或“大学周”活动,以马耳他大学为例,继2012年马耳他大学校长率各院系学生代表和大学官员20余人访问厦门大学并成功举办“马耳他大学周”后,2013年,杨振斌书记又应邀率代表团赴马耳他参加“厦门大学日”活动,促进了两校师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两校间的友好往来。

  孔子学院的工作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一直受到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的重视。前任大使张克远先生和现任大使蔡金彪先生都多次参观孔子学院,慰问中方教师。孔子学院也积极参与使馆的活动,在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中,由于我和另外三名中方教师工作出色表现突出,使馆特致函厦门大学和汉办提出表扬。马耳他驻华大使约瑟夫·卡萨先生也非常关心孔子学院的发展,我们曾经两次见面,他不仅为解决汉语教师的签证问题提供帮助,还为我们如何开展工作想办法、出主意,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建议。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记得在2008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孔子学院总部马箭飞副主任为我们这些即将赴任的院长们做了一个讲座,他说,孔子学院的院长担当着多种角色,既是外交家、教育家,也是管理者、文化使者和教师。当我走上这个岗位,才真正体会到扮演好这些角色的难处,更何况中方院长还要承担起联络员、通讯员、勤务员和财会人员等更多角色的任务。工作的压力使中方院长聚在一起时,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好工作,大家打电话时,对方通常是在加班。

  谈到厦门大学派出的中方院长,最令人尊敬和钦佩的就是傅似逸老师。她先后在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和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工作了6年,今年刚刚离任回国。她超凡的外交能力、勤勉的工作作风和卓越的工作成果不仅使她荣膺孔子学院总部“优秀个人”称号,也赢得了外方的尊重和高度评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尼日利亚工作的纪能文老师,已经在非洲生活多年了,他乐观的精神和开创的事业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厦门大学的15个孔子学院,每个孔子学院都各具特色,这当中包含着各位在任和离任中方院长所付出的辛劳。

  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的耕耘和汗水,让中华的语言文化如千树万树的繁花开遍全球。对每一位投身这项事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成功,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新起点。此时此刻,我们虽远在万里之遥,却又与祖国息息相通。厦门师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海外教育六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