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汉语教师培训相关研究
语言学习是动态的。在动态复杂的观点中,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外界信息输入保持反应的同时,对系统机制产生影响。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不断地变化重组,因此每个人的习得,也不一样(郑通涛,2014)。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动态发展的学科,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具备不断接受变化的能力。教师培训,尤其是职内培训,正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变化进行总结和改善的过程。教师培训中常常使用的交流研讨,正是将不同教师所面对的不同教学问题、教学启示和教学经验进行分享,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中吸收到更多可能性。以此为基础,职内的汉语教师培训,是必要的。
师资问题,从师资现状和当前要求来看,都明显地指出,教师需要不断的培训,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但如今,语言教师领域对学生教师、教师培训者和教师研究者等话题的分析都缺乏关注(Kumaravadivelu,2012)。从教师需求角度做的研究较少。如今从教师需求角度出发的关于教师培训的调查,也多从培训内容中教师的选择和评价出发进行分析(翟保军,2015)。张洁(2007)的博士论文中也提到,如今的教师培训,是保证师资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专业培训对于教师而言,是在多样化的前提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选项之一。江新、郝丽霞(2011)就提到,如今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研究中,主要以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新手教师的培训研究,也多针对其职前培训,而对熟手教师以及职内培训的研究都较缺乏。Fragoulis(2012)强调了将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法语教师的培训需求与教学法和教学过程相关,另外,还强调了多媒体技术在如今培训中的重要性。而Sibgatullina(2015)也提出,现在的教师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在教学法、心理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同时他也强调了当代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相对应的,王林海等(2014)也提出了,在教育生态学理念中,现代信息技术在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重要性。
Wang(2013)也从教师意识和教师能力两方面对不同地区的汉语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中国北京、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三地的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对比中发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法和课程评估四个方面,三地的模式都是不相同的,而从国际化的角度,作者提出,中国国内的汉语教师培训力量是需要提高的,除了在国际视野方面,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新教学法内容的掌握,以及各种教学能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在稍早的研究中,朱志平、卢伟(2006)则发现,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的问题在于,培训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低,培训时间短,且与教师实际需求有差距。
Maslow(1954)将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和超自我实现需求进行了金字塔式的由底层向顶层的划分,从而形成了需求层次理论、而不同层次的需求又塑造了不同的学习动机。Brehm和Self(1989)也提到了需求往往影响了人们行为的努力程度。所以,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动机,从而影响个人学习行为的努力与否。这也是我们在讨论教师培训时从教师需求角度出发的根本原因。为了能更有效地在培训中为教师提供合适的主题,教师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张庆宗(2010)也在讨论外语教师学习心理时提到,当教师希望全面提高技能时,他们乐于接受新观念,并主动参加研讨会和进修学习,期待提高教学能力,并且强调了人与环境的互动结果。Gibson(1977)关于可供性理论的提出,从生态学的角度讨论了学习者和环境的关系。关于自我的信息和关于环境的信息总是相互伴随的,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对感知产生影响。所以,学习者关注的不仅是他们所要学习的语言,同时还有他们作为语言的学习者或使用者本身。Gibson在语言学习中对需求有所解释,认为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应该基于现有的语言学习状况,对未来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有一定的预测和估计。而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如今的汉语教师(Aronin,2012)。而用Gibson关于人和环境的关系的相互作用性作解释的话,人类所拥有的情感、道德、认知和判断,在与环境的构成条件的对比过程中,并不缺少其真实性。也就是说,在具体汉语教学环境中,是可以探究教师的真实需求的,而需求,也应该从真实的环境中探求。
基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首先,在语言教育当中,尤其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跨学科的视角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职内的培训,正符合这样的教师需求。其次,当环境和学习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对于国际汉语教师而言,他们的需求方向,是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的,而反过来说,从他们所处的具体汉语发展环境,是可以分析其真实需求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要从国际汉语教师所处的真实环境探求他们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将这些需求更好地应用到他们之后的培训当中。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