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从爱出发
吕子玄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中国 厦门 361102)
海外教育学院即将迎来60周年院庆,学校向教职工征文,本觉得没什么好写,负责组稿的方教授却直接给了我题目。盛邀之下,却之不恭,就勉强凑上几段吧。
我1983年到教务处,28年后到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前后做了32年的教务工作,贯穿的一个主线就是教学改革。越到后来我越是觉得,改革追求的是“变”,但教务的本质却始终未变——怎样教好学生。“变”与不变,殊途同归。举凡鲁迅当年用一本薄薄的“汉文学史纲要”讲义,在厦大中文系讲授中国文学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普遍使用游国恩主编、整合国内学者大兵团作战撰写的巨著《中国文学史》;到今天中国文学史的教材已有上百种,篇幅也大不一样,这反映了90年来《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演变,而且已经发展到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多样化细分的程度。不论繁简,不论主张把书读厚还是把书读薄,云云种种,探讨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
我工作过的这三十多年,正是厦大改革最活跃的年代,各种教学思想、教改措施层出不穷,“选修制”“学分制”“双学位”“主辅修” “导师制”……但常常听前辈们说,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就是这样。有专家甲从国外归来说,国外综合大学的课程都在一万门以上,我们也要加快改革,把课程切成小块、增加门数;专家乙却说,国外研究型大学设置课程很少,门数不比国内多,学生应修的学分更是不多。是轮转,还是扬弃?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不好写。但既然这样,还是说说“不变”吧。
教务工作最平淡无奇,在常人看来,就是整天和各种条文、表格打交道,周而复始。而我,经过这么多年,正是置身于教学管理的各种不断变化中,渐渐地体会到了不变的真谛。教务工作的灵魂就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执行者,我的信条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不是为了给自己减压,而是要淡泊名利。因为教务工作永远都不会有完美的终结,因此不要期许短时间获得成就感;但求无过却是提醒自己每时每刻都必须面临可能出错而加以重重的鞭策。所谓教务无小事,哪怕简简单单的一个通知,经过几个人的传递环节就可能会出错。像编排课表这类一般人看来区区的小事,对教务人员来说是大事。试想,如果把两门课同时排在一间教室,老师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会不会争吵起来?就算解决,已经浪费了师生多少时间?排课表有学问,一门、几门,一个专业和几个专业就不一样,更何况要面对教师、学生、时间和空间的种种实际情况。没有任何一个新上任的教学秘书第一次就能独自把一个学院的课表搞定,即便是学数学的或是计算机的高才生也是如此。
教务工作最难的是处理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当其中二者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更要小心倍至。还是以排课表为例,老师想要的时间,学生如果不喜欢,怎么办?管理比较方便的,老师不喜欢又怎么办?对于这类每天都会发生的情况,权衡其中利害,妥善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一所学校,学生的正当权益——学习最需要维护,它永远排在第一位,学校办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其次,作为学校办学依托的主体,教师的利益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当然,单位的利益、管理者的利益也不可忽视,但若三者之间存在矛盾,当然是依照利益顺序处理。而现实中总有很多处理不好的情况发生:学生不需要的课程,因为某教师的存在而开设;教师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因为某条文规定的限制或管理人员不提供方便而导致无法使用;宝贵的办学资源,有些人只想小集体或个人专享,不愿意大家共享……似这样,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教务工作最需要坚持的是过程。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形成,加强教学管理务必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从培养方案、每学期的开课计划的制订,到教师的遴选、教学设施的调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学生课内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学生对外交流、社会实践等等。关注整个培养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才能导致整个培养过程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教务工作最值得关注的是细节。教务管理不只是看你说什么、有什么规定,重要的还要看你如何操作、实际效果如何。不论在哪个环节,教务工作都需要细节设计与掌控。比如制订教学计划,形式上需要研究、设计一个整体框架,然后是课程类别、各模块课程比重、课内外环节安排等等。这里不仅仅要关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否完善,各门课程之间关系处理是否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每学期进度安排、学分学时分配是否合理,而且还得了解现有教学资源配置是否能够与之相适应等等。再如学生的学籍管理,从入学到毕业,长达四年,中间很多情况发生需要处理。尽管有规章制度在那里,具体执行却可能五花八门。同样都是退学,厦大的学籍管理规章就列了六种情况,而且,即便是同一种情况的处理也因人因事不同,处理的效果各不相同。比如这些年,学生中途申请出国有增加的趋势,可不同心态的教务人员处理起来就有不同的效果。有人以为学生申请出国是嫌弃学校,想脱离学校,因此打心眼里就不那么心甘情愿地给予服务,即使给办了也是敷衍了事,从此永不再见;而从关心学生角度是应该在细节上给予学生帮助的。首先看他是否真正落实了国外接收的学校,有没有需要什么帮助;如果学生联系国外学校还没完全落实,就应该履行告知义务,帮他解后顾之忧,建议他可以先申请停学,一年后再来办理退学。两种处理,结果显然不同。后者由于得到关爱,学生会珍惜出国前的这段经历,尽管没有完成一个完整学习阶段,他也会认定这是自己的母校。
教务管理是无数的细节组成的,我们每天就是在处理诸如此类的琐事中度过的。然而,无论条文怎么规定,归根结底就是要记住培养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教务工作说到底,需要有一点爱心,也是平常之心。
以上所言,不知道能不能回答清楚方教授的问题,当然还是得谢谢方教授。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