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字宫南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惜字宫南街
位于今天庆云南街以南、书院西街以北的惜字宫南街,是因为位于原来的惜字宫街以南而得名。新中国成立以后,把惜字宫南街和惜字宫街合并为一条街,原来的惜字宫街不再存在。
这条街上在明代建有大禹庙,庙中前殿祭祀仓颉,后殿祭祀大禹。清代重修时,变成了以祭祀仓颉为主,老百姓称之为惜字宫。
仓颉是古代传说中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早在东汉时,就在相传为仓颉家乡的陕西白水县建有仓颉神庙,以后在一些地方也都建有祭祀仓颉的庙宇,而且在庙中一般都建有形状颇像一座小塔的字炉,更多的时候是称为字库,最受尊崇的名称叫作文风塔或敬字亭,专门用来焚烧字纸。因为在古人眼中,文字是圣人所创,写字作文是为了传扬圣贤功德,所有写有文字的纸张,哪怕是小纸片,只要上面是有字的,都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加以污秽,只能用火焚化,这就叫敬惜字纸,否则就是糟蹋圣贤,就是大不敬,就要遭到神灵的惩罚。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城镇乡场上,处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字库,天天都有人在那里烧字纸。笔者儿时就曾经多次听从家长的指示去设在镇上大街中的字库焚烧字纸。
成都的仓颉庙也是因为其中有字库,天天有人去烧字纸,而被人们称为惜字宫。在清代还组织有惜字会,也设在这座惜字宫内。这座惜字宫早在民国时就已不存,字库也未保存。在今天的成都还可以见到好几处字库:一处在宝光寺大门外,体量较小;一处在大慈寺新大门的前面,体量也较小,但是这里在过去还曾经有一条小巷名叫字库巷(如今在洛带镇也可以见到一个体量不大的字库,就是前些年为了旅游观光而按照大慈寺的这个字库重建的);一处在崇州街子场的广场边上,体量颇大,有如一座红色的石塔,是至今罕见的大型字库,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底层焚纸口上方的横额上书“玉箧瑶函”四字,就是说这里是一个最佳的书箱;还有一处在蒲江西来镇,当地就叫作文风塔,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上面有“惜字宫”三个大字,还有“废墨收经史,遗文著汉唐”的对联。街子场和西来镇的字库已经成了一个参观的景点。
清代末年,著名的维新派学者、编辑出版家傅樵村(有关介绍见“桂王桥街”)所创办的成都图书局于1900年在惜字宫街开办(1906年取名叫印刷公社,以后迁东玉龙街,印刷车间设在福德街),用当时的先进石印技术印刷并出售了成都市最早的一批新式的古今中外地图30多种,如《万国通商水陆新地图》《四川全省明细详图》《历代地球沿革中外交涉图》《成都街道新图》等,这是成都市最早的专业地图出版印刷机构。
辛亥革命以后,成都的报纸愈来愈多,其中有一家与众不同的《报选》于1912年5月11日创办于惜字宫街15号,它“集中外之报章,分门类而采选”,其下分为内政、外交、军事、学务、商业、工艺、农学、文苑、丛录、杂俎、插画、成都近事录等12类,是成都第一张内容丰富的文摘报。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加拿大医学女博士启希贤(加拿大传教士与医学博士、成都第一所西医医院仁济医院的创办者启尔德的夫人)在这条街上创办了成都第一所女性医院仁济女医院。仁济女医院在1940年毁于一场火灾,这以后的医疗服务并入四圣祠医院。
1941年,经当时的成都市政府批准,成都历史上第一个道教团体——成都市道教会成立于惜字宫中。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