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光大巷
红星路四段以西,与北边的督院街平行,有一条小巷叫作光大巷。在清代初年这里只是总督衙门前面的空地,以后才逐步形成街巷,为了显示总督衙门前的显赫盛大,所以在清代后期命名叫光大巷。
光大巷60号原天主教堂照壁 1997年 周筱华摄影
但是,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对于光大巷的得名却有另一种说法:这里在清代道光以前都叫红花巷,很窄,因为一边是金河,一边是有钱人家杨光富的院墙,无法扩展。为了扩宽街巷,杨光富决定将祖上修成的院墙拆除重修,后退4尺,并承担了扩巷的全部费用。竣工之后,附近的父老乡亲向华阳县衙联名禀报,要求将巷名改为光大巷,用“光”字来表彰杨光富的公德善举。
光大巷37号 1995年 赖武摄影
光大巷60号的旧院原来是一座天主教堂,初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建于清末,是成都主城区内年代最早的天主教堂。
光大巷高家大院老墙 2009年 周筱华摄影
今天的光大巷已经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所遮掩。光大巷37号的高家院子,是成都市区内目前可以明确建筑时间的最早的一处民居,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根据《高氏宗谱》等资料考查,高家的祖先高德言是在“湖广填四川”时于乾隆二十年(1755)从浙江迁入的,以开办绸厂为业。高德言在金河边先后修建了三个连成一片又相互独立的院子,就位于今天光大巷29号的老院、37号的中院和39号的后院。经过多年来的变迁,目前还保留下来的是中院的一部分(中院的后边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楼是民国初年建造的)。幸存至今的一进三院的高家院子外墙上,可以看到在2005年和2006年被两次写上的三个大大的“拆”字,可是一直未拆,使得高家院子成了成都市中心至今尚可发思古之幽情的一处难得的所在,不知道它还能保存多久。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