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下册

灶君庙街

成都街巷志.下册 袁庭栋 1526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灶君庙街

  草市街以东,与通顺桥街相对的一条小街原名高升街(也有文献写为品升街),因为清咸丰三年(1853)在街北修建了一座灶君庙,所以改名为灶君庙街。

  灶君,民间也称为灶王爷、灶王菩萨,早在《礼记·祭法》中就被列为“七祀”之一,是古代对火的崇拜风俗的遗留。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灶神被传说为远古的炎帝或祝融的化身,又有记载说灶神姓张名禅字子郭,从汉代开始就是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要祭拜、家家都要供奉的,是我国民间信仰中最普遍的神之一。道教神系中的灶王还成了在“种火老母元君”统率下的分工颇细的一个团队。在四川的民间习俗中,灶王菩萨的全称是“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其主要职责并不是管理每家的灶房,避免火灾,而是代表玉皇大帝对每一户人家行使监督权,考察每一家的言行,在每天夜半时分向玉帝汇报。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就离职回到天庭进行一年的总汇报,待腊月三十这天再次来到人间。这样一来,灶王就成了各家各户的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泰康,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为了免遭玉帝的处罚,所以各家各户都要想方设法讨好灶王。每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从宋代开始民间称为过小年,实际上是整个春节期间种种节庆活动的开始),家家都要在晚饭之后把锅灶收拾干净,放一盏油灯在锅里为灶神升天照路,同时把买来的灶糖放在灶头上祭祀灶神,其目的就是要用糖去黏住、封住灶神的嘴,不让他到天上去多说,要说也只说甜言蜜语的好话(祭祀结束之后灶糖就可以吃了,笔者小时候曾经多次参加祭灶吃灶糖)。在灶王菩萨像的两边,大多贴着这样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在此前十天左右,不少寺庙都会用黄纸印上一些忏悔的文字,称为“灶疏”(按:成都民间多称为“灶述”或“灶诉”。它的准确称呼应当是灶疏,古代僧道在拜忏之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字称为“疏”),还印一些有马的黄纸,作为灶王上天往返的坐骑,叫作“灶马”(有些人家还在其中包几粒黄豆、几根干草,作为灶王的马料),公开出售,让家家都买来在灶王面前焚烧,既表示真心悔过,又表示祈求灶王平安归来。在四川,这些习俗普遍称之为祭灶。

  灶君庙街 2000年 赖武摄影

  灶君庙街上的灶君庙早已不存,老街的大部分也都在近年的城市改造之中变成了新式楼房,可是在街西头还保留了几十米长的老街,因为这里还有一座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古庙华光寺,清同治年间扩建之后改名金沙庵,是成都城内著名的尼庵,至今仍然每天都在接待着入庙敬香的善男信女。

  就在金沙庵的东边,清代建有目前可知的一个由安徽移民修建的会馆安徽公所(据《成都通览》所载,在东门外还有一个安徽公所,现已无法确指),又称皖江公所,其侧还建有皖江先贤祠。皖江公所和皖江先贤祠在民国时期即已不存。

  灶君庙街金沙庵 2006年 朱林摄影

  灶君庙街老墙边 1985年 王晓庄摄影 成都街巷志.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