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枣树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拐枣树街
太升南路以东、玉沙路以南有一条小街名叫拐枣树街,因为清代街北头的曹进士公馆内有一株百年拐枣树而得名。
拐枣树是一种果树,果实很小,有如小豌豆,人们吃的并不是它的果实,而是它形状扭曲、颜色红褐、肉质肥厚、甘甜如饴的果柄。四川所称的拐枣就是它的果柄,其他地方又称鸡爪枣、金钩子、木蜜、木珊瑚、牙米子、变罗罗。拐枣是一种中药,老成都人特别喜欢用拐枣泡酒,有活血化瘀、去湿平喘的功效。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的“南山有枸”的枸,很多学者认为就是拐枣。《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了一种只有蜀地才出的“枸酱”,远销“南越”。对于这种古代蜀地的著名外贸产品,有的学者认为就是用拐枣制成的。
清嘉庆六年(1801),成都县令张人龙集资创建芙蓉书院于本街北端的慈云寺旧址,所以本街北端就有了芙蓉街的街名。咸丰三年(1853)芙蓉书院迁往青龙街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原址成了科举考试的帘官公所,于是拐枣树街的北段就改称为帘官公所街。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