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追湾街附建设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猛追湾街附建设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猛追湾一带都是农田,新中国成立以后先是修建了猛追湾游泳池,以后又是开发东郊工业区,附近的街道愈来愈多,于是沿着猛追湾游泳池外围形成了一条颇长的弧形街道(全长约1750米),一直到1981年才被正式命名为猛追湾街。有了猛追湾街以后,在它的南边和东边又有了猛追湾南街和猛追湾东街。府河南河综合整治以后,猛追湾南街并入了由原来的天祥寺街北段扩建之后的天祥街,所以现在只有猛追湾街和猛追湾东街。
猛追湾的得名也是来自一个关于张献忠的传说。相传张献忠在成都时曾经与大慈寺的武僧交手,张献忠率军队向东退走,大慈寺的武僧就在后面猛追,一直追到了府河的拐弯处,才追上了张献忠的军队,并且打了一个胜仗。周围百姓从此以后就把府河从向东转为向南的拐弯处叫作猛追湾。
关于猛追湾的得名又还有另一种传说,说是这里本来叫作母猪湾(至今很多老成都人在口语中的确仍然称母猪湾),可能是与农家的母猪有关。因为以母猪作为地名不太文雅,所以就改写为音近的猛追湾。
1931年,有朱汉卿等人在猛追湾组建兴业水电公司(这是成都市区第一家商用水力发电公司),利用府河修建小型水电站,当年9月开始送电。
抗战时城内居民跑警报往往跑到这一地区,以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但是日本侵略者跟踪而来向这里投弹扫射,死者不少。抗战胜利以后附近的中学生在这里游泳时,曾经多次在河中发现并捞起被炸死者的骨骸碎片。
在成都城外的府河与南河上,过去有过多处渡口,用渡船供两岸的人们往来。猛追湾的府河渡口是成都城下最后停渡的渡口,一直到“文革”开始以后才停渡。
成都人十分熟悉的猛追湾游泳池于1957年在这里的府河拐弯处建成,这是成都市最早的大型综合性游泳池。经过不断扩建,现在不仅仍然是全市最大的群众游泳池,1986年又在北边新建了目前全市最大的以儿童游乐为主的成都市游乐园,园中的高空观览车的高度曾经为全国之冠。
猛追湾游泳池 20世纪70年代 牟航远摄影
猛追湾北面是府河上的红星桥,南面是府河上的新华桥,在它以东的广大地区,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发的成都最大的新兴工业区——东郊工业区,故而在成都人的心目中,猛追湾就是东郊工业区的门户。1956年建成的自西往东的东郊主干道就是以猛追湾为起点,圣灯寺为终点,并被命名为猛圣路。1962年更名为圣灯寺路,1965年再次更名为建设路,并在其周边地区陆续命名了以“建设”为名的十几条街道,诸如建设南路、建设南街、建设南支路、建设南新路、建设南一路等,全都在东郊工业区内。
20世纪90年代的成都游乐园 杨显峰提供
20世纪80年代后期,猛追湾茶馆中逐渐出现并聚集了一些文物古董爱好者,从相互鉴赏发展到相互交易,不久就形成了成都第一个文物古董市场,摆出了若干地摊。由于类似的地摊愈来愈多,才被市场管理部门统一迁往草堂北大门外,并发展成了规模位居我国第四位的送仙桥文物古董与书画工艺品市场。
2006年10月,四川广播电视塔在猛追湾游泳池旁边正式竣工(实际上从2005年3月1日起就已经开始试播)。四川广播电视塔占地75亩,高339米,其高度位居全国第四,覆盖半径80公里,直接覆盖人口1800万。塔上有望平台和旋转餐厅,塔下有影视文化广场。最有趣的是塔身从下到上是四腿支撑,但是当人们从四面观望塔身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都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川”字。顶部的蘑菇形造型很像四川著名的盖碗茶。
建设路上班时间 1987年 王学成摄影
建设路北三段 1988年 王晓庄摄影
建设南路一超市外的第一代东郊工人 2004年 唐跃武摄影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猛追湾游泳池新增了一个重要功能,成为成都市建设的首批35个应急避难所之首,并将逐步完善救灾指挥、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棚宿区、应急厕所、应急供电供水消防和应急垃圾与污水处理等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成都市首批35个应急避难所中,计有锦江区3个、青羊区6个、金牛区3个、武侯区2个、成华区4个、高新区4个、温江区4个、龙泉驿区3个、青白江区3个、新都区3个。根据规划,成都市主城区将分批建设1000个应急避难场所和25条避难主通道。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