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下册

小天竺街附小天九路、小天九巷

成都街巷志.下册 袁庭栋 2456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小天竺街附小天九路、小天九巷

  小天竺街位于锦江以南,与人民南路三段相交,长期以来是通往华西医院的主要通道。

  小天竺街的得名是因为这条街上曾经有一座名叫小天竺寺的寺庙。“天竺”是印度的古称,也写为“身毒”。佛家经常以天竺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乡,所以佛寺也往往叫作“天竺寺”。小天竺寺内的园林布置是清代成都城内最有名的园林建筑之一,清人有记述成都园林的《竹枝词》说:“堆山匠与花儿匠,到处亭台布置工。除却‘鲁园’玉河(按:指御河沿街的鲁园,已不存)绕,‘小天竺’次‘小玲珑’(按:原在草市街,已不存)。”寺前还有两株大黄葛树,据记载是“根盘平地,如龙蛇,如波涛”,可惜早已不存。

  清代小天竺图 原载嘉庆《华阳县志》

  清乾隆六十年(1795),浙江籍的王启在成都任四川盐茶道,由他发起,在川的浙江籍人士将寺庙旧址改建为浙江会馆,这里也就逐渐形成了一条街道,所以就命名为小天竺街。民国时期在浙江会馆旧址开办了浙蓉中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二十五中学。成都气象学院扩建时,二十五中的地盘并入了成都气象学院。

  小天竺街北国学巷口西侧,在1918年新修了一所高琦初级中学,是由开办华西大学各教会设在美国纽约的校董会(当时叫托事部)主席高琦博士捐资修建的,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因为建房延期,一直到1925年才正式招生开学。学校不大,每年只招男生30名,但是办学质量很高。1931年正式成为华西大学教育系附属中学。大约是在1933年,因为一场火灾,学校几乎全毁,只好借用华西大学教育系教室上课。1936年,由高琦的女婿贾卜满捐资重建了新校,地点改在大学路东头今天龙江路小学南区的位置。高琦中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华西协合中学合并,改名为成都十三中,迁址到青龙街。在原址先后开办了大学路小学和成都市小学教师培训班。

  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于1943年随母亲邓季惺从重庆迁家成都,就是插班到高琦初中读书。1945年考入同样设在华西坝的金陵中学(这是金陵大学的附属中学,1937年从南京迁到四川,本部在万县,成都是其分部)读高中,1946年随金陵中学迁回南京。吴敬琏在金陵中学读书时,还有一位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就是今天与吴敬琏齐名的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被当代称为“吴市场”和“厉股份”的两位为我国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曾在同校同级读中学,不失为一则佳话。

  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所妇产科专门学校进益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及其附属医院进益产科医院,于1938年开设于小天竺街原来的187号。进益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是由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美国女医生玛利安(中国名字满秀实,1896年出生于重庆,1925年受基督教会卫理公会派遣来成都行医,先在陕西街的存仁医院任皮肤科医生,因为看到当时成都的旧式接生对妇女的危害太大,产妇死亡率约为15%,婴儿死亡率约为25%,遂回到美国重新学习妇产科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立即再来成都)于1931年创办的,经费基本上是由她在美国募集的,最初开办在文庙后街,1936年迁长顺街,1938年迁小天竺街,新中国成立以后并入华西大学。进益产科医院不仅是成都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产科医院,每月平均接生婴儿60人左右,而满秀实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近代妇产科的开创者,先后培养出医生与助产士131人(进益学校每届只招收学生10人左右,学制3年)。祖籍郫县的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曾经于1939年7月来到这里学习并担任助产士,并在满秀实的支持下写出了她的处女作《目的地重庆》,1942年在美国出版(满秀实也一直在写作有关中国的文章与小说在美国发表,将所得稿费用于进益学校的开支)。在她的自传体小说《寂夏》(或译为《无鸟的夏天》)中对小天竺街的进益学校与进益医院有过相当详细的描写。韩素音的女儿是1941年在小天竺街收养的一岁半的弃婴,她和丈夫唐保黄给女儿取名叫蓉梅,即蓉城的梅花。

  进益助产士合影,前排左一为玛丽安(中文名满秀实),后排右二为韩素音。 耶鲁大学收藏 戚亚南提供

  1958年,新建人民南路和人民南路侧的锦江大礼堂和锦江宾馆,原来的纯化街、金字街、东桂街、桂花街、治平巷等一大片民居需要拆迁,市政部门决定将其全部迁到华西医院与电信路以南、九如村以西、农村巷以东、一环路南三段以北这一片地区(民国时期称为华西后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这里形成了很大的一片基本上用旧材料修建出来的新居民区,也就有了若干条街巷。因为整个都在小天竺街以南,于是按“路长巷短,巷附属路”的原则,都以“小天”为名,命名了以“小天”为名的九路九巷。1982年至1990年,笔者就在小天二路居住。笔者搬走以后不久,这一大片的“小天”路、巷连同农村巷片区陆续都被拆除,改造成一片新的楼房,经过重新命名,有了新的仍然是以“小天”为名的五街四巷。

  小天五路 1996年 陈锦摄影 成都街巷志.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