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第20节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刘醒龙 1994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20节·

  我的文学路途充满了艰辛而又平静如水。

  这两点形容,确实非常标准。充满艰辛是我的过去,平静如水是我的现在。我特别要感谢从1999年开始的那六年,它不只是给了我书写《圣天门口》的时空,重要的是,我用这些时间,将个人心灵,将身边的生活,将内心所能达到历史深处,做一次彻底整理。回过头来看,同时代许多被俗众茶余饭后议论的所谓才华在谁之上的人,如果能够真正地沉潜下来,也许早就写出了这样的作品,而逼迫我去进行其他的探索。我会一直将对这六年的怀念,变成往后的每一天。

  六年时间极少在文坛露面,不时地就会有深深的寂寞袭来。

  在我的少年时期有过另一种寂寞,常常凌晨5点钟以前就得起床,出门上山砍柴。少年时期的大别山中,稍矮一点的山头全是光秃秃的,能当柴禾的草木,长不到秋天就被砍光了,最惨的几年,连草皮都被铲起来当了柴禾。一般时候是结伙,也有伙伴临时变卦不去,只能独自一人走上二十里山路,去到一处叫余家冲的深山里砍一担柴禾。余家冲里有一座水库,当年父亲曾潜到水库深处,冒死打开防洪闸门。有一次,好不容易砍了一担柴挑下来,遇上一个不怀好意的人,说我砍了禁山上的柴,要全部没收。我当然不肯应范。脱身之后,走到水库边,突然埋怨起父亲来,别的干部子弟这时都在家里玩,为何我要走这么远的山路,砍柴不说,还要受人欺负。甚至在心里恨恨地说,为什么父亲那次没有在这水库里淹死,真要是淹死就好了,就没有人要自己来砍柴了!

  人与人不尽相同,寂寞与寂寞更加不同。

  人有一千种性格,寂寞就会有一万种样式。

  每次要我上山砍柴的是爷爷,并非父亲。父亲听说我经常去余家冲砍柴,让家里的灶一日三餐有得烧的,曾面带赞许地朝我看上一眼。父亲从不砍柴,只会偶尔从名叫桃花冲的更深更大的山里买一车柴送回家。我埋怨父亲,也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受到父亲那少得可怜赞许的蛊惑,上了当,受了骗。爷爷不仅一天到晚督促着要我上山砍柴,还经常不高兴,嫌我挑回家的柴禾不够多。偶尔,我不想去远处砍柴,找理由说还有作业要做。爷爷就用过日子的道理回应,说家里人要吃饭,总不能吃生米吧!在最寂寞孤苦时,我没有埋怨爷爷。爷爷无法走远路了,但还是坚持不懈天天背着竹篓,在住地附近的山野中,寻找一切可以用于烧火做饭的枯木杂草。每一次,当我挑着柴禾回家时,天色肯定完全黑了下来。这中间全部营养只有出门前的一碗油盐饭,加上沿途的小溪流中,可以任意捧起来,喝下去的清清泉水。中途需要翻过乌云山,山脊上有一棵生长了数百年的大樟树。每一次砍完柴往回走,路过大樟树,在那树下歇息时,身子平躺在草地上,十次当中,有十二次不想再起身。多年后,因为总记得这棵大樟树,我写了中篇小说《玉树临风》。在记忆中,这棵大樟树,分明是一位长在山野,立在山野,不朽在山野的大哲学家。

  在文学中,我仍然是一个赶早出门上山砍柴的人。比起那些上午十点才起床,眯着惺忪睡眼,懒洋洋伸手一拧,就能将煤气灶烧得旺旺的酒店大厨,需要付出多一些汗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仅如此,那些路边的野狗,阴沟里的蛇蝎,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要夺走柴刀与柴禾的不明不白的烂人,还需要额外付出宝贵的心血和时光。

  写了这么久,生活了这么久,在世界上行走了这么长时间,脑子里沉淀了很多东西。在能够上山砍柴前几年,就得到很多独一无二的细节。我一直记着这些细节,至于这些东西会作何用途,自己一点儿不知道,直到《圣天门口》的出现。像是伴着我成长,这些散落民间的历史秘密总在逼着我,催着我。到一定年龄,选择做一件事,把它做成了,总会有更多属于精神层面的收获。即使没有收获,或者收获不大,这样做也值得。无论如何,这是自己的选择。最亲密的知音,最大声的喝彩,首先是自己,这是过日子的头条真理。让自己将日子过幸福了,再想象过年的模样,是为正途。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