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52节·
任何历史,政治的、军事的和文学的,距离远,视野总会相对开阔一些。后来者总是幸运儿,因为有前辈用灵与肉来探索。当然,那样的前车之鉴,也还需要善于理解和运用。文学总会首先与她所处的时代共命运的。当社会苦难太过深重时,文学自然难以幸免。这样来看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以鲁迅为代表的那一辈,以周立波等为代表的稍晚一辈,虽然隔山隔水隔时空,其经历却是一样的,都是用文学来请命,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救国民出水深火热。从现代文学的出现,到当代文学的兴起,许许多多的作家一直在承担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责。正因为如此,前两年突然盛行阅读当初以汉奸之身置于民族大义之外,写下的那类闲散舒适的文字,足以让后来者深思、深思、再深思。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文学,承担了太多本不应该由文学来承担的重责,这是由阶段性的历史决定的,后来者应该向作为亲历者的那些作家表示足够的敬意。文学经典性的重要方面,就在于她与本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到我们这里,文学的环境已经改良,无须再用负重百十来斤的能力,无奈地承担两三百斤的分量。我们这一代人如此三生有幸,究竟有何德何能?那么多的大师在前面披荆斩棘,为我们争取到一派豁然开朗。剩下来,就看个人的文学造化了。
无论是鲁迅生前,还是在先生身后,对他的研究与表述,一直存在着深刻的片面。在这一点上,我所读出来的鲁迅,并不是那个普遍认同,只会将文章当作匕首和投枪的鲁迅。我想这一点很重要,鲁迅精神不能理解为,只是某种阶层或者执政当局的天敌。文学就是这样,除非有新的超越性的元素出现,才会获得生命力。后来者的优势并不是树上结的果子,只要季节适当就可以挑着箩筐去收获。只有懂得站到高处,钻进深处,从茂密的果树丛中发现新的变异株,进而培育出新品种之人才是真正有优势的后来者。
聚沙成塔的中国文学过程。后人评说当然容易许多,过来人就大不一样了。不管怎么说,我都会始终敬重杨沫、周立波等等前辈作家,是他们告诉了我,母语是何等美妙,文学对于人是何其重要。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