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63节·
1978年,以短篇小说《眼镜》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再次以短篇小说《南湖月》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刘富道老师,是我在生活中见过的第一位大作家,也是我加入省作家协会的介绍人,是他给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异午》写序,前几年,他又亲自动手写了一篇关于我的印象性文章。
一位女作家曾跟醒龙说,你要想获得成功,比起我们来要付出十倍的功夫。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省城,你在下面,因为我是女性,你是男性。这不一定是原话,但肯定是原意。一个小地方的男性写作者,比起位居大城市的女性写作者,出道和成名要艰难得多。
醒龙最早的作品,发在周边省份安徽、河南的刊物上。在他当时居住的鄂东英山县城看来,似乎进军武汉,比到邻近的安徽、河南遥远得多。他的《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前几篇,在周边省份受到青睐之后,湖北、武汉的刊物才把注意力投向他。他从工厂借调到县文化馆还有过被退回去的经历。后来他成为武汉市民,是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来的,武汉市文联慷慨地给了他一个专业作家的席位。此前,他的《天行者》的前身《凤凰琴》已在中国大地奏响。
1986年,他同姜天民一道来看我,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身材瘦弱的白面书生,从不多的言辞中也看不出特别出众的才华。及至读到《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我被他编织的现代童话迷住了,我迷惑不解地暗自发问:他的这些怪念头是怎么产生的呢?他羸弱的身体怎么容得下这么大一个奇异世界呢?
这里也不能不提到1991年由我们《长江》丛刊发起,同《长江文艺》《芳草》杂志联办的“刘醒龙作品研讨会”。当时这样的规格让许多年轻作家觊觎。研讨会上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辩论一直延伸到午餐的饭桌上,醒龙非常有个性地站起来进行自我辩护。与会学者对醒龙的赞誉是充分的,也对他未来创作走向开了不少药方。真正让我感觉醒龙能成大气候,是在这次研讨会之后,他没有依照那些“药方”乱吃药,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用一句话说,就是坚守民间立场,对民众做一个知冷知热的作家。一时间,他的《凤凰琴》《秋风醉了》《分享艰难》等一批优秀的中篇小说,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人说湖北文坛是阴盛阳衰,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莫道阴盛阳衰》作为回应。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到外地走走,人家谈论湖北作家的名字,频率最高的还是两位女作家。自从有了醒龙等几位年轻气盛的男性作家,可以说湖北文坛才进入了滋阴壮阳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
醒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得住寂寞,写三卷本长篇小说《圣天门口》的六年间,他几乎从朋友们的视线中消失。就是这么十多年,出版了十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了几十本书,像个得奖专业户一样,在全国各地到处拿奖。现在我们湖北自称为文学大省,靠哪些作家和作品支撑呢,其中当然包括醒龙这一个支点。
如今留着小平头的刘醒龙,壮实的体魄显得底气十足,能够应对玩命般的写作。虽然口头表达不是他的强项,但他在当今社会已经掌握了话语权,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他在各种媒体发出的声音。虽然他从来不耽误写作,但他把一本大型文学期刊《芳草》原创版,经营成全国有影响的名刊。虽然他男子汉气势十足,而他偏偏策划了一个《芳草》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而且已经成为全国文坛引人瞩目的文学奖项。
我不能不说他是小地方走出来的高人。
读富道老师的文字,就能知道他才是真正的高人。文章中那些关于我的具体的判断,我最喜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得住寂寞”这句话,对于文学,我的确是“玩命般地写作”。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