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月夜行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承载和承受
现在有一种客观提法,即制定政策,首先要考虑社会实际承载水平与民众心理的承受能力。以时尚的观点论:不仅触及了“以人为本”的本旨,而且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实质。
以往制定、出台什么政策、措施,确实忽略了社会的实际承载水平与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许多公共政策的制定,则是一种个体行为。即组织班底或委托相关部门起草,然后提交会议讨论通过,接着公布并付诸实施。这样的流程,不能绝对否认脱离了实际,而起码忽略了社会的承载水平,漠视了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因而,我们确定的许多政策、措施颁布之后,往往引起民众的怨尤,甚至无法实施而随之成了一纸空文。
社会承载水平的衡定,除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之外,主要侧重、倾向于其成员普遍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想到了人生的福祸休咎:任何人对幸福、苦难的承载和承受都有相应域度。世上没有绝对而漫无涯际的幸福,人生也没有绝对而永无止境的苦难。
许多人质疑:那些富豪与大人物,大概是很幸福很快乐的。其实所谓的幸福与快乐,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他们真实的痛苦和烦恼,一般是不为外人道的。毋庸讳言,任何人都拥有属于自已的那一份烦恼和痛苦,甚至经历着各自的苦难。大约这就是检验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了。
倘若个体的苦难,一旦演绎为普遍性的,那就需要检验社会承受能力了。我以为:人生的福禄,以及所遭逢的磨难,大致都是有定分的。信不信?那就由着你了。
无论幸福,还是苦难,一旦超越了实际承载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就会招致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们通常所谓:“福祸相倚、乐极生悲”之类的概括,不仅非常形象描述了事物发展的终极,而且也揭示了事物演绎的本质。
现在频频出现一些贪腐问题:许多领导干部,甚至包括部分高官纷纷落马。其实这是一个具有世界性问题,也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话题。古今中外,类似的问题、现象始终在持续不断、层出不穷的演绎着。即使政治很清明、吏治很肃正的国度,也难以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或者彻底根除贪腐现象的存在。
大致的缘由为:权利过度集中而监控失范或缺失;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人性中固有的贪欲特征;还有社会承载水平与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度弱化,诸如法律、制度制衡,个体及普遍意义上的自觉监督等因素。
就贪腐暴露而言,我以为:那是超越了自身特定的承载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即不属于你应该承载与承受的东西,却要着力的攫取,如此这般就毫无疑问的超越了本来的容积度,怎么不栽跟头倒霉啊?依着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此类问题:难道他们真格的缺钱嘛?确实需要那么多的钱嘛?
实际上,这类人的生活状态,肯定不会像普通民众那样,没日没夜的为养家糊口而奔忙、犯愁楚。其实他们拥有的财富,早已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根本没把钱儿当回事儿,而把挖空心思的搞钱,视为满足人性贪欲和心理需求的一种乐趣而已。
我想:除了人性贪欲的无止境扩张之外,也只有通过类似的形式使其接受惩戒了。什么是“利令智昏”啊?
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如有人通过非正常途径、使用特殊手段攫取了一笔钱财,不想随之而来的则是这样那样的麻烦,甚至是灾难。直至把这些非正常的财富耗散尽了,从此才能渐渐的趋于安宁与平静。其实这就是他的福禄定分,亦可视为个体的承载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超越了应有的承载限度就会承受不了,自然会以别样的形式消耗散尽的。
许多人不赞同类似的说法,其实只要仔细观察、琢磨一番周围的生活,就会不言自明了。此外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有的人灾难重重,所遭逢的打击也是致命的。从现象上看似没什么希望,甚至连一点儿转机都没有,结果出乎意料的发生了突变。
一般人承载苦难的水平,基本大于承受幸福的能力。毫无疑问,人生持续不断的实际苦难,自然多于短暂的幸福数十倍,以致数百倍。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大多隐没在无尽的烦扰、苦痛,甚至苦难里。其实经受苦难的磨砺,也是演绎幸福的过程。
倘若把人生苦难与幸福喻为波浪的话,汹涌的浪涛是持续而有节律的,一旦波峰跌落,自然就是低谷了。处于相对的低谷状态,那么再次涌起的波浪,却需要一定的酝酿间歇。遭逢苦难、承受磨砺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道路上出现的低谷状态。
绝对的人生苦难是没有的。除非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命该如此,苍天早已注定今生必须偿还前世所欠的孽债。尽管如此,造物还是或多或少的赐予了一些福禄,否则就彻底绝望了。
一个人对于幸福禄、苦难的承受与承载,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精神两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实际就是指承载水平与承受能力。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苦难,尤其是应对骤然而至的困难,表现了一种视若惘闻或泰然处之的神情。实际上,这就是心理素质与精神状态问题。其间无疑蕴涵着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有遭逢苦难磨砺而形成不以为然的表征。
从命理学的角度看待人生的幸福与苦难,以及衡定个体心理承载水平和精神承受能力,必须厘清所谓的幸福和苦难,究竟属于自置?还是他设?无论幸福,还是苦难,一般意义上的自置,大致属于个体的,而他设,则具有一定普适性了。不过哩?也有纯粹的他设和自置性他设,诸如他人施与、强加;个体有意无意的招致。不论自置与他设,一般都属于必然的经历。
坦白地讲,除了一些他设的,多数均为自置。面对普适性的他设,单纯的个体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共同承载与承受了;而对于纯属个体的自置,那就只好坚定信念、坦然面对了。
倘若在承载与承受幸福、苦难的过程中,能够揣摸、感悟一下:“祸福相倚、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利令智昏、居安思危”之类的至理名言,那么对人生、对生活、对幸福、对苦难就会有一种至深的体味与认知。同时对提升心理承载水平、增强精神承受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月夜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