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敦煌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鸣沙山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大量写本,其中包含一些创作于晚唐五代的民间曲词,今合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内有三十首单录为《云谣集杂曲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词集。敦煌词的写作年代跨度较大,其作者除少数署名为温庭筠、欧阳炯等人外,大多无考。其内容则丰赡详实、兼容并包,“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或言忠贞恋阙,如《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献忠心》(生死大唐好)、《望江南》(敦煌郡,四面六蕃围)诸作揄扬敦煌守将、倾吐爱国心声;或抒思乡怀远,如《长相思》(作客在江西)、《菩萨蛮》(自从涉远为游客)诸作叹羁旅行役、哀家山迢递;或感闺情相思,如《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诸作咏男女恋情、悲爱恨离别;或纪民情民俗,如《斗百草》(健士祈长生)诸作录岁时节令、摹闾巷百态,林林总总,莫不真挚自然、明快清新。作为早期民间曲词,敦煌词呈现出明显的艺术特色:第一,内容上多咏词调本意,题与调合,如咏“本是蕃家将,年年在草头”用《赞普子》调,言“花下遥指祝神明”用《拜新月》调;第二,声韵上字数不确定(衬字)、平仄不拘、韵脚不定、押韵宽泛、多用俗语。敦煌词的发现,对词史研究有极重要的意义,展现了词曲发展的初期形态,有助于厘清词的起源、令慢出现先后等问题(龙榆生《词学概论》),被朱祖谋誉为“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中椎轮大辂”(《跋云谣集杂曲子》)。比较重要的敦煌词整理本有: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辑164首),饶宗颐《敦煌曲》(辑318首),任二北(半塘)《敦煌曲校录》(分普通杂曲、定格连章、大曲三类,辑545首)、《敦煌歌辞总编》(辑1200余首)。
菩萨蛮
【解题】此词原见于敦煌斯4332号写本,写本背面有“壬午年龙兴寺”字样,恰与唐玄宗敕命建龙兴寺之史实相印证,故一般认为此词系作于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词中写热恋中的男女向天盟信誓,以青山枯烂、秤锤浮水、黄河干枯、参辰齐现、北斗回南、三更日出这六种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发愿,来表现自己对心上人的忠贞不渝,情感真挚热烈,语言活泼自然。本词以必无之事发誓,表现手法类似于汉乐府民歌《上邪》,对明代散曲民歌也有较大影响。例如《挂技儿·分离》云“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就与前两者艺术构思同出一源。同时,本词多用衬字,与常见的四十四字《菩萨蛮》调(如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不同,彰显出早期民间曲词字数声韵的灵活性。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
鹊踏枝
【解题】此词原题“雀踏枝”(罗振玉《敦煌零拾》),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设想了思妇与灵鹊的两段心声,上片摹思妇口吻责灵鹊报喜无凭,下片仿灵鹊曲致答辩之词,一锁一放两个动作之间,思妇微嗔薄怒的可人神态及牵挂远人的深重思念历历如在目前。本词在内容上类似唐代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以典型动作传递闺情,在艺术手法上则类似于汉乐府《枯鱼过河泣》,以新奇想象结构情思。本词在字数声韵上亦不同于通行的六十六字《鹊踏枝》(如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由此可窥早期曲词未定型的状态。
叵耐灵鹊多谩语 ,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 ,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