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代流徙西域,白遂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托克马克市附近),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另有说李白生于巴蜀。李白自幼天才英特,淹通经史,亦喜游仙学道、击剑任侠。约二十五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因娶前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留居湖北安陆。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赴长安求仕,无遇而归。后与孔巢父等人隐居山东徂徕山,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在玉真公主、贺知章、吴筠等人的推荐下,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据说玄宗起初对李白颇为礼遇,以七宝床赐食,还亲自为他调羹(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但终究只把他当做写《清平调》的御用清客而已。天宝三载春(744),由于谗言诋毁,李白被“赐金放还”。出京后,他“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足迹遍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永王李璘幕,为作《永王东巡歌》。肃宗至德二载(757),永王获罪,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属贵州桐梓),中途幸遇大赦,东归漂泊江南。宝应元年(762),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死于当涂。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对后代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存诗九百余首,较早的版本有北宋宋敏求编《李太白集》三十卷、南宋杨齐贤编《李翰林集》二十五卷。较详备的注本有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
李白诗歌的内容,以抨击黑白颠倒的政治环境,抒写贤士沉沦的悲愤心情,展现睥睨不群的人格力量为主。在“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十五、第三十九)的社会氛围中,诗人在仕途上失意连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之一),进退失据,孤独无依,“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抱负化为泡影,只能在创作中纵情挥洒“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的傲岸风采。另一方面,李白一生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山河之美,交游名士俊才,也留下了大量描绘风景、投赠亲友的名篇,如《蜀道难》之险峻雄伟、《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幻奇浪漫、《独坐敬亭山》之静寂幽深、《寄东鲁二稚子》之细腻真挚、《金陵酒肆留别》之情韵悠长、《沙丘城下寄杜甫》之蕴藉隽永,篇篇皆显示出其超凡脱俗的才情。
李白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想象奇特、比喻生动、手法夸张、体裁自由。其《蜀道难》写五丁开山的神话,《远别离》写娥皇、女英的传说,《古风》(第十九)写徜徉仙境的想象,被前人称为“奇之又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变幻错综,窈冥昏默”(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而“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等名句更强化了诗人俊逸雄奇的整体风格,因此杜甫亦曾推崇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从整体上看,除七言律诗外,李白对各种诗体都比较擅长,古体与绝句尤为其“当行本色”。王世贞曾评价道:“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艺苑卮言》卷二)”李攀龙则认为:“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唐诗选序》)
峨眉山月歌
【解题】此诗乃李白青年时期离蜀漫游时,辞别友人所作绝句。本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最难得的是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读起来却丝毫不显重复堆砌,令人只觉思入清空,流响虚远,毫无斧凿痕迹。其行文与杜甫名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秋兴八首》其八)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空灵清绝、举重若轻之妙处犹有过之。历代诗人称誉此诗者极多。刘辰翁云:“含情凄婉,有《竹枝》缥缈之音。”(高棅《唐诗品汇》)金献之云:“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赵翼云:“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所能模仿也。”(赵翼《瓯北诗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注释标题 谢朓楼: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南朝齐时,谢朓曾任宣城太守,于郡城之北筑楼“高斋”,后世称“谢朓楼”、“谢公楼”、“北楼”。唐咸通十五年(874),宣州刺史独孤霖改建此楼,改称叠嶂楼。校书叔云:前人有指其为秘书省校书郎李云者,李白另有《饯别校书叔云》诗,然考之史书,仅道孝王李元庆曾孙名李云,不知是否即其人。另,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旧唐书·李华传》云:“天宝中登朝为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新唐书·李华传》云:“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遂屏居江南。”综考,《文苑英华》说更为恰当。
【解题】此诗是李白在天宝十一载(752)之后游宣州(今属安徽宣城)时所作。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漫游于梁、宋、齐、鲁之地。一方面,他始终不能放弃“布衣卿相”的政治理想,“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希望能像谢安一样“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但另一方面,他又找不到任何光明的出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导致他精神上日益抑郁愤懑,痛苦彷徨。在谢朓楼送别族叔时,李白即景抒情,沉郁自省。开篇二句,愁思无端,“昨日之日”时光易逝,岁月难留,“今日之日”忧心忡忡,愁肠百结。“长风”两句笔力一转,引入眼前万里清秋雁南飞之景,略慰怀抱,可助高楼畅饮之兴。“蓬莱”以下四句力图振作,借筑楼之谢朓赞誉族叔和自己的诗文,彰显两人并才同调的情义。“抽刀”两句,二“水”顶针,两“更”重沓,三“愁”反复,诗人从遐想跌落现实,用新奇精妙的比喻形容自己愁绪的绵绵无尽,即使痛饮饯别之酒亦无法纾解,反而愁上加愁。结句愁绪更深而悲壮,无可奈何之下,逃避现实、寄身山水的想法油然而生。本诗以愁起,以愁结,跌宕起伏,细密曲折,读来只觉愁绪如水、情韵悠长。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登金陵凤凰台 注释标题 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凤凰台:据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江宁县凤台山“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号凤台山。”
【解题】此诗系李白游览金陵时所作七律。创作年份不详,或谓写于天宝六载(747),或谓写于上元二年(761),总应系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传说李白过黄鹤楼,见崔颢《黄鹤楼》题诗,深为叹服,遂不复作,直至到金陵凤凰台才有感于心,写下和作。有人嘲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升庵诗话》)此故事在诗坛流传极广,历代诗人纷纷注批,群口聒噪,欲评骘高低。一派认为崔颢珠玉在前,“太白此诗全模拟崔颢《黄鹤楼》,而终不及崔诗之超妙”(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一气呵成,但二联仍不及崔”(吴芳《唐诗直解》);另一派则坚持太白后发制胜,“爱国忧远之意,远过乡关之念”(瞿佑《归田诗话》),“太白诗是通首混收,颢诗是扣尾掉收;太白诗自《十九首》来,颢诗则纯为唐音矣”(王夫之《唐诗评选》)。实际上,崔颢的《黄鹤楼》亦从沈佺期《龙池篇》脱胎而来,而李白的《鹦鹉洲》更像学步崔颢而生。应该说,崔、李二作“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刘克庄《后村诗话》),勉强言之,“则崔之妙在凌驾,李之妙在安顿”(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端看读者之心境神会耳。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