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先世于永嘉之乱时南迁江陵(今属湖北)。幼聪敏,博涉群书,历任梁昭明太子萧统东宫讲读、湘东国常侍、太子萧纲东宫抄撰学士,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文章辞令,声名传扬。回梁朝后任东宫学士,领建康令。侯景作乱时,庾信弃军败走,往奔江陵投湘东王萧绎,除御史中丞。侯景乱平,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出使西魏,江陵旋为西魏攻克,萧绎被杀,庾信因而滞留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后人称“庾开府”。后陈与北周通好,请放还留北之南人十余,北周仍继续羁留庾信与王褒二人,余人放归。寻征为司宗中大夫,后因病去职。
庾信早年与父亲庾肩吾以及徐摛、徐陵父子同在太子萧纲东宫为官,文体绮艳靡丽,世称“徐庾体”。入仕北朝后,颇得优遇,文学尤受推重,公卿碑志,多托庾信撰写。但因久羁不得南归,其诗文多身世之叹、乡关之思,风格转为悲凉劲健,杜甫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有集二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庾开府集》(后或改称《庾子山集》),清人吴兆宜撰《庾开府集笺注》,倪璠撰《庾子山集注》。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解题】《拟咏怀二十七首》为庾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作。根据诗中语句,本诗当咏汉朝和亲出塞女子思念故国之事。西汉时为缓和冲突,曾多次遣公主、宗室女、宫女远赴匈奴、乌孙等国和亲,姓名见诸记载的有西汉武帝时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远嫁乌孙昆莫猎骄靡、楚王刘戊孙女刘解忧续嫁乌孙昆莫军须靡,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诗咏的是王昭君,不仅因为王昭君是南朝常见的诗歌题材(鲍照、沈约、何逊、萧纲等都曾写过),还是梁朝宫廷舞乐之一,而且庾信还有两首此类题材的诗歌留存,其中《王昭君》“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与本诗“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均述因思念而致腰身消瘦、眼泪婆娑;《昭君辞应诏》“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又与本诗“红颜无复多”、“别泪损横波”、“胡笳落泪曲”等句对应。
庾信在南朝时的诗文,因战乱散逸殆尽,今存者基本都是留北时期的作品,《拟咏怀二十七首》亦应如此,大多追述乱离、怀念故土。本诗写王昭君远处异域,与故国不通音问,当地的乐器和歌曲勾起她的伤悲,因思念家乡而消瘦、流泪,不能回归故土的怨恨始终不灭,但年复一年,容颜渐老,而南归之心依旧坚定。实际上这是庾信自身状况的写照,庾信羁留北朝,“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周书·庾信传》),在诗中多有表达,“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三),“张翰不归吴,陆机犹在洛”(《和张侍中述怀》),“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谨赠司寇淮南公》),这与王昭君在匈奴虽贵为阏氏而忆念故国、南归无望相同。
榆关断音信 ,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 ,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 ,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 ,青山望断河 。
倪璠《庾子山集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