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古诗十九首》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文选》时,将十九首风格相近的五言古诗汇合在一起收入书中,并以《古诗十九首》作为总题。后世为称引方便,其中每首诗均以首句为题,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古诗十九首》中部分诗的作者,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张衡、蔡邕等多种记载,《文选》则未题作者名。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东汉晚期的中下层文人。内容主要为离别相思、人生无常、失意彷徨的悲苦之情,已具备个人化的生活内容、思想和情感因素,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提炼而成,但语言还没有过分精致化,仍然保持了比较朴拙的本色,明代谢榛评价其语言“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四溟诗话》卷三)。《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体正式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此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取代四言诗,成为主流的诗体。
自清代开始,解说、注释本较多,有清人张庚《古诗十九首解》、朱筠《古诗十九首说》、饶学斌《月午楼古诗十九首详解》、刘光蕡《古诗十九首注》,近人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今人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等。
迢迢牵牛星
【解题】牵牛、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较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大东》,谓天上的织女不会织布,牵牛不能载物,有名无实,二者之间似无关联。东汉三国时出现牵牛、织女为恋人或夫妇以及每年仅七月七日夜(七夕)相会的记载,东晋南朝时又增加七夕时妇女向织女乞求手巧(乞巧)的传说,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写织女星因思念牵牛星而无心织布,彼此之间其实只隔着浅浅的银河,但却可望而不可即。虽然表面上是说天上的悲苦,实际上是诉人间的幽怨。约略同时的曹丕《燕歌行》则是先写人间女子思念客游的丈夫,后转到天上牵牛、织女因银河阻隔难以相见。男女双方因水之阻隔,不得相见,“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遂成为企慕的象征。《古诗十九首》中有些诗还保留了较多民间歌谣的特点,比如连续使用叠词,本诗有“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另如《青青河畔草》有“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青青陵上柏》有“青青”、“磊磊”、“郁郁”,节奏明快,音律和谐,描摹事物确切简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就以《诗经》为例云:“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
萧统编《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回车驾言迈
【解题】人生在世,光阴短促,《古诗十九首》中多有嗟叹:“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既然人生如此短促,那么该怎么办呢?或者企图延年益寿,“服食求神仙”,但“多为药所误”(《驱车上东门》),反而加速了死亡;或者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享受现世生活,“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或者建功立业,流名后世,本诗即是如此。诗人乘车远行,见到外物的变迁,感觉人生短促,希望能尽早建功立业,从而千载扬名。身体迟早腐朽,而名垂青史,得以不朽,这样也相当于延长了自身的寿命,所谓“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东晋王恭服用了五石散(一名寒食散)之后行走以散发药性,到了他弟弟王爽门前,问古诗中哪句最佳?王爽思而未答,王恭就咏出“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世说新语·文学》),就是这首诗中的句子。人心易受外物的感发,物是人非已让人怆然伤怀,而物也非,又当如何?
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 。
萧统编《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