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王守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宁波)人。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乃自号阳明子。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复改任兵部。正德元年(1506),刘瑾用事,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守仁犯颜疏救,触怒宦官,被廷杖四十,远谪为龙场驿(今属贵州修文)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寻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等地,征讨盗贼有功。正德十四年(1519),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嘉靖即位,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晚年辞官,在浙江创立书院,宣讲“阳明学”,提倡“致良知”,从者众多。后起复,总督两广,平定断藤峡等地的叛乱。嘉靖八年(1529),病逝于南安(今属江西大余)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遗言,守仁答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罪惟录》列传卷十)隆庆初,谥文成。万历年间,从祀孔庙。王守仁以书生之身扫贼寇,平叛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明史·王守仁传》)其创立心学,对后世思想界影响巨大,黄宗羲赞之为“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明儒学案》)。除勋业和思想外,守仁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四库全书总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曰:“先生在郎署,与李空同诸人游,刻意为辞章。居夷以后,讲道有得,遂不复措意工拙。然其俊爽之气,往往涌出于行墨之间。”王世贞《艺苑卮言》则评为:“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飞瀑布岩,一泻千尺,无渊渟沉冥之致。”总的来看,王守仁以理学家身份作诗,语言隽永,风格俊爽,然而不免过于直露,缺少含蓄蕴藉之致。作品后人辑为《王阳明全集》。

  泛海

  【解题】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因忤刘瑾,被廷杖四十,贬谪龙场驿。放逐途中,刘瑾复遣爪牙追杀。过江时,无处可避,守仁乃为金蝉脱壳之计,题绝命诗两首,掷衣履于江岸,佯为投江自尽,终得逃脱。后乘坐商船出海往舟山,谁料却遇上大风暴,狂风怒号,海浪滔天,船只几番险些倾覆,最终漂流到福建。到福建后,王守仁偶然遇见二十年前在铁树宫相逢的道士。一番敞开心扉的恳谈后,劫后余生的王守仁开始明确自己毕生的志向,决心前往龙场驿赴任,他结合遭遇海难的经历,写下了本诗。历代以来,中国海行诗数量稀少,且多以蓬莱、瀛洲等典故填塞。而本诗却继承了苏轼“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旷达胸襟,以更豪迈的意气直面天风海雨,在惊涛骇浪中将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以为怒海狂涛亦不过浮云流荡,心境超越的人怎会骇怖呢?作者心中反而只留下夜静月明、海天澄净的美景,生发出持锡杖、伴明月、飞越大海、遨游万里的愿望。这种勇毅沉静、临危不乱的气魄,既根植于作者“戒惧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传习录》)的修养境界,也源自其“未尝一日之戚戚也”(《瘗旅文》)的伟岸人格。尽管诗歌多少带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说理味道,但情境兼备,想象瑰丽,令人读后只觉烟岚俱净,霁月光风。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

  王晓昕、赵平略校点《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